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不能少
我一直很想知道天气对制作传统食物的影响。在农村,靠天吃饭不只是说说,而是绝对认真的。不像城里人仅从自己舒适与否的感受出发,抱怨下雨、抱怨冷热那样从个人角度考虑的简单。在农村,天气对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关系到有没有收成、能不能填饱肚子。这就是对本地风物的了解尤为重要,也是为什么农村饮食的制作方式很难复制和标准化的原因。当地人一辈子都在制作这些食物,制作的过程中会根据温度、湿度、光照、降雨等各种变量做出细致考量,并在制作时做出微调,这些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很难察觉。就长寿面而言,影响制作最大的因素就是下雨。理想状态下,面条需要充分地晾晒。根据面团发酵的时间,当地人需要预测出可能下雨的日子,再确定何时开始制作面条。
做面条首先要和面,当水和面成了面团后,陈奶奶就需要运用她的秘方了,那是她一辈子做面的经验。对时间的把控是这些经验之一。奶奶知道何时再揉面,何时在夜里搓面,观察醒发的程度等等,当然这些又与天气和时令密不可分。可以说,做长寿面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不能少。
揉过两次面后,陈奶奶将面团擀成薄薄的圆片,然后用小刀从外向内绕着划出一圈一圈的细条,再搓成指头粗细的一整根面,盘绕成圈放在桶里,静置醒发。随后,需要将面再次拉长、绕成圈。
接下来是拉面。奶奶拿出两根长筷子,将面条放在上面绕“8”字。这个方法真的很聪明。她将筷子横着搭在大盒子的两边。接下来就要靠重力让面条持续缓慢地下垂,面条自身的重量使其粗细均匀,这就是面条粗细一致的关键。我之前见过的拉面,通常是厨师的伸拉技巧或者用机器制作,长寿面制作的方式真的与那些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