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饺子的来历吗?
饺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它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不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饺子原名“娇耳”,由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
东汉末年,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白河岸边,看到百姓生活疾苦,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决心要救治他们。他在长沙为官时,曾成功地救治过同类病人,于是他参照过去的方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了医棚,架起了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向穷人舍药治伤。其药名叫作“祛寒娇耳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然后把熬好的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者。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娇耳汤”后浑身发热,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烂耳朵便好了。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就在冬至和年初一吃娇耳。娇耳在民间又称为“饺耳”“饺子”“水点心”或者“扁食”。
张仲景以“祛寒娇耳汤”救治穷人的故事,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了,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已经用不着再用娇耳来治冻耳朵了,但饺子已经成了人们最常见、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趣味链接:珍珠火锅饺又叫太后饺
庚子之乱,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等一班人马逃往西安。由于百姓对他们深恶痛绝,不给他们供应吃食,他们只能饥一顿饱一顿,当他们逃到潼关时,饿得实在走不动路了!一个太监为了给慈禧找吃食,便溜到人家场边偷来几个玉米棒子。可是他们并没有锅具,无奈只能用宫中至宝——皇上出征时戴的金盔做锅用。玉米粒煮熟后像珍珠一般,慈禧吃着“煮珍珠”连说好吃。来到西安后,慈禧虽然衣食无忧了,但还是很怀念那顿“救命珍珠”。于是西安道台召集西安名厨共同商议,最后他们决定以珍珠火锅饺献于太后。珍珠火锅饺是以一具宛如皇冠的火锅,盛以原汁鸡鸭为主的鱿鱼海参汤,放入银杏大小的饺子,待煮沸时,犹如一颗颗滚动的珍珠。慈禧甚是喜欢,赐名为“太后火锅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