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神灵隐现的史前时代
1965年5月,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的牙齿化石,相伴左右的又有七块经过打磨的石头,这是迄今所公认的中国境内最早留下的直立人的痕迹。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就以这两颗牙齿和七件石器作为标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开始了它一步步进化发展的历程。经古地磁测定,这些化石的“绝对”年代距今170±10万年,距公元前二十几个世纪中国文明史的开端,仍还有着近170万年的漫长岁月。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史前时代”,比之这一百几十万年的时间跨度,五千年文明历史只能算是一个瞬间。
然而,比起文明时代文化的“瞬息万变”,“史前”又不能不说是人类文化在母体中孜孜孕育、缓慢成形、痛苦降生的一个过程,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艰难的“蜕变”。就劳动工具来说,从简单地把石头敲砸出几个尖利的棱角,到把石头打磨得通体光滑,从利用天然石料,到用手把泥土捏成心中所希望的形状,并用火烧制得结实耐用;就人类的群体组织和活动来说,从近乎动物的乱伦杂婚,到血缘内部同辈之间的互为夫妻,从“普那路亚”式族外群婚的母系氏族,到转向男权的父系社会,再到部族间的浴血战争,先人们每走一步,都可能花上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于是,用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术语,从不同的角度,史前便有了诸如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含陶器、玉器)等不同时代的划界,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人类进化阶段的分别,仰韶、龙山、二里沟等各时期各区域文化的确定,以及血缘家庭、母系氏族、父系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社会组织的变迁。人类文化的创造便是在这一步一步的发展中迸出火花的。
中国审美文化,也在这史前的舞台上奏响了它的第一乐章。作为人类文化中一种更多诉诸心理愉悦、形式感觉和情感想象的特殊文化现象,作为人类在实践中逐渐酝酿萌生的意识和创作,审美文化的产生,其上限可能会稍晚于物质文化的出现。以“自然的人化”为界定的广义的文化,可以说是从人类在石头上敲下第一道人为的痕迹就开始了的,而审美文化,却是在人类打击一连串的石器之中或之后发生的。从此,中国人初期的审美文化踪迹,便随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这层层台阶,留在了史前一代又一代先人所创造的“作品”上。
探讨和梳理史前审美文化,是一件充满困惑却令人着迷神往的事情。“史前”,既是一种以文明国家为分界的社会学概念,更是一个以文字记载为分界的历史概念。作为这个分界点之前的一个时段,史前审美文化的痕迹还不可能用文字记载下来;作为距今太过遥远的一个时代,今天我们也几乎见不到一件从那个时候经世传代的珍品。不过,人类文化既经创造就终有踪迹,史前人类关于美的意识、为了美而付出的心血,其实就“写”在后人从地下挖出来的遗物上。正如有学者不无动情地赞叹:“远古文化的繁星是在地下星空里闪烁,并向人们眨眼呢!”那一个个打磨得精细光滑的石球,一件件上了彩的陶器,陶器上绘制的图案,还有雕塑出的各种形象,墓葬中摆放的饰物、乐器等等,都是经久而弥珍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可供我们探密、破译、发现的符号和消息。
能制造“作品”是人的标志,能用语言思考和传达,更是人类文化进化的一个结果。史前人类还不会用文字进行记载,却能用语言讲述“故事”;物质实体性的“作品”可以随着时间的风雨卷入地下,默默无语,人类用语言创造的文化,却可以历经数代人的口耳相传,并待文字的出现被记载下来。这就是今人仍能从文献中见到的远古神话和传说。尽管在被写定之前,它们必然一次次挟裹进每个时代的精神内容,但经过层层剥离,也还是能为我们发现史前人类的审美情感和话语,乃至解读那些造型“作品”,提供一个“文本”的。
当然,审美文化的史前期尽管漫长,毕竟一直处在人类思维、意识和感受都还没有成熟的水平上,它始终都还只是人类的幼年时代。混沌未开、物我不分的思维方式,不但决定了史前人类审美活动的“无意”和自在,更为他们所见所闻所造所作的一切事物,赋予了人的“灵魂”“感觉”和“意志”,进而叠加上超人的“本事”。因此,这是个万物有灵的时代,又是个崇拜神灵的时代,其不自觉的审美情感,就掺杂在这些主观想象的内容中。这样,史前所涂抹、所捏弄的各种图画和造型,一般看上去似乎并不离奇,有的还很写实,其实却都有着不同于后人的某种“理解”,某种“意味”,都隐现着只有他们才能见到的神的灵光。中国史前审美文化就是这样伴随着人类缓慢进化的历程,凭着先民的双手,带着幼稚的想象,向文明时代逐渐走近的。这期间,它的发展轨迹当然应该是从简单到相对复杂,从无意到比较有意,从粗糙到大致精美,我们这里只要把那些地下发掘的文化遗物按时序一一陈列,你就会发现,它们正是这样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