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洛神赋图卷》(东晋,顾恺之绘,宋人摹本)
画面上,曹植那痴情凝视、怅然若失的表情,宓妃那含情脉脉、回眸盼睐的神意,“怅盘桓而不能去”的情绪氛围,“吾将归乎东路”的悲怆心境,以及所配置的一切景物,如山石、树木、水浪、舟车、马匹、鸟兽、器具等等,无不彼此应对,相互生色,恰如其分地再现了原赋的情节内容,其写实意识和技巧都是显明而突出的。
②/《高逸图》(唐,孙位绘,从右到左分别为“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刘伶、阮籍)
③/陆机《文赋》(唐,陆柬之书)
④/《列女仁智图》(局部,顾恺之绘,宋摹本)
⑤/《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绘,唐摹本)
⑥/陆机《平复贴》
从头至尾,以秃毫枯锋,信笔而行,笔法圆浑,结体疏淡,率性无拘,随意自然,字不相连而气脉贯通,笔迹流畅又内含遒力;看似了不经意,涂抹而成,实则精能奇古,功力深厚,笔墨之间,意韵萧散。
⑦/王羲之《十七帖》(上海图书馆藏张伯英本)
《十七帖》为唐太宗李世民购集王羲之以草书体写的信札墨迹,因起首是“十七”二字而得名。观赏全帖,只见字字独立,互不牵连,然又上下俯仰,左右顾盼,气韵淋漓,生趣贯注。点画之间,似有一种深长难状的无尽意味在流溢、在涌动,素有“一笔书”之称。
⑧/王献之《中秋帖》
此帖走笔如风,酣畅淋漓,一笔连写数字而不断,体势连绵牵绕而浑整,被米芾赞誉为“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书史》)。
⑨/陶弘景《瘗鹤铭》(局部)
⑩/金铜佛坐像(南朝宋)
高29.2厘米,表情恬静含蓄,衣纹流畅规整,显得优雅典丽、圆润柔美。
⑪/麦积山石窟第23号窟正壁主佛像(北魏)
作高肉髻、长方脸状,额宽鬓薄,眼睑稍长,高鼻深目,同时又细颈削肩,形象秀美,小嘴薄唇且呈弧线上翘,微含笑意。
⑫/云冈石窟第29窟东壁坐佛(北魏)
⑬/石雕佛立像(北齐,山东青州出土)
身形是一种瘦长、清秀状,但脸型面相却开始渐趋丰颐。不过这丰圆型跟第一阶段的圆胖又有不同,是圆而微长,丰而不胖。在身量体态上,还显出逐渐增高加大的趋势。
⑭/麦积山石窟第60号龛正壁释迦牟尼造像(北周)
头作低平肉髻状,面形方中显圆、晶莹如玉;耳大厚软,鼻直唇弯,眼睑轻合,神情安详,作凝思遐想状。
⑮/敦煌290窟彩塑菩萨像(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