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唐人小说,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传奇小说或唐人传奇,唐人小说的出现和兴盛,是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桃源居士在《唐人小说·序》中认为唐人小说之成就可与唐诗比肩,堪称“绝代之奇”。认为唐人小说“摛词布景,有翻空造微之趣,至纤若锦机,怪同鬼斧,即李杜之跌宕、韩柳之尔雅,有时不得与孟东野、陆鲁望、沈亚之、段成式辈,争奇竞爽……所谓厥体当行,别成奇致,良有以也”。
唐人小说对现实生活有着广泛的触及与表现,唐人小说虽多出科举士子之手,但其所反映的生活却不仅仅只是士人亦即知识精英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而是广泛地涉及唐代社会从民间到宫廷各个阶层的生活及其精神世界。正如李剑国先生所言:“极为广泛地反映着现实生活和幻想世界——仍还是现实世界的折光反映——以及人的思想感情的各个方面。”单就其主题而言,就十分广泛,据李剑国先生概括,就包括性爱、历史、伦理、政治、梦幻、英雄、神仙、宿命、报应、兴趣十大主题。而翻检唐人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唐人小说中还有大量的民俗内容存在,这一点前人亦已有认识,上海文艺出版社在影印《唐人小说》时说:“书中汇萃了唐代小说、笔记及杂著之名篇佳作,其中还有大量的民间文化的内容,是研究唐代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不可忽视的材料,兼具有文学和史学的价值。”
钟敬文先生这样定义民俗学:“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等现象的一门人文科学。”那么,民俗应该是指民间风俗、习惯等现象。民俗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包括日常个人和社群生活中的生产、婚恋、祭祀、游艺等等,大凡在一定时空和社群生活中具有普遍性、集体性、习惯性的行为观念、取向、方式及其具体施行的过程,均可称之为民俗。唐人小说在反映“现实生活和幻想世界”时,引入了大量的民俗内容。当然,唐人小说中的这些民俗存在,有异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是小说故事结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作者据小说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与叙事建构需要而增益、删减、截取,乃至提炼、改构,已经成为一种与小说故事情节密切相关的文学性意象了,本文称之为民俗意象。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即是这些虽消解于小说之中却仍斑斑可辨的民俗意象。
唐人小说中民俗意象的运用十分广泛,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大致而言,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唐代民间社会普遍观念在唐人小说中经形象化与艺术化的处理而生成的民俗意象,可称之为观念型民俗意象;二是唐代民间社会习惯性社群民俗活动在唐人小说中经特殊化与典型化的处理而生成的民俗意象,可称之为风物型民俗意象;三是民间神话传说人物在唐人小说中经改构甚至重构而生成的民俗意象,可称之为人物型民俗意象。唐人小说中的这些民俗意象,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文学意象而存在,而是被赋予各种不同的小说功能,在小说艺术构筑的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唐人小说独特美学品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