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设计是指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设计者根据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为具体实现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要求,拟定建筑、安装及设备制造等所需的规划、图样、数据等技术文件的工作。设计是建设项目由计划变为现实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设计文件是建筑安装施工的依据。拟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否保证质量、进度和节约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质量的优劣。工程建成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经济效果,除了项目决策之外,设计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保证设计的整体性。为此,设计工作比选一定的程序分阶段进行。
1.2.1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1.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是指总图运输设计和总平面配置。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厂址方案、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总图运输、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公用设施的配置;外部运输、水、电、气及其他外部协作条件等。
总平面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
(1)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的大小一方面影响征地费用的高低,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管线布置成本及项目建成运营的运输成本。
(2)功能分区 合理的功能分区既可以使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又可以使总平面布置紧凑、安全,避免大挖大填,减少土石方量和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
不同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效率及成本不同。从降低工程造价的角度来看,应尽可能选择无轨运输,可以减少占地,节约投资。
(3)运输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效率及成本不同。从降低工程造价的角度来看,应尽可能选择无轨运输,可以减少占地,节约投资。
2.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部分要确定企业的技术水平。主要包括建设规模、标准和产品方案;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选型;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三废”治理及环保措施,此外还包括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定员情况等。
3.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部分要在考虑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和施工条件的基础上,决定工程的立体平面设计和结构方案的工艺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
(1)平面形状 一般地说,建筑物平面形状越简单,它的单位面积造价就越低。因为不规则的建筑物将导致室外工程、排水工程、砌砖工程及屋面工程等复杂化,从而增加工程费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周长与建筑面积比k周(即单位建筑面积所占外墙长度)越低,设计越经济。k周按圆形、正方形、矩形、t形、l形的次序依次增大。
(2)流通空间 建筑物的经济平面布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满足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将流通空间减少到最小。
(3)层高 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筑层高增加会引起各项费用的增加。
据有关资料分析,住宅层高每降低10cm,可降低造价1.2%~1.5%。单层厂房层高每增加1m,单位面积造价增加1.8%~3.6%,年度供暖费用增加约3%;多层厂房的层高每增加0.6m,单位面积造价提高8.3%左右。由此可见,随着层高的增加,单位建筑面积造价也在不断增加。
(4)建筑物层数 建筑工程总造价是随着建筑物的层数增加而提高的。建筑物层数对造价的影响,因建筑类型、形式和结构不同而不同。如果增加一个楼层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可能会降低。
随着住宅层数的增加,单方造价系数在逐渐降低,即层数越多越经济。
确定多层厂房的经济层数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厂房展开面积的大小。展开面积越大,层数越可提高。二是厂房宽度和长度。宽度和长度越大,则经济层数越能增高,造价也随之相应降低。
(5)柱网布置 柱网布置是确定柱子的行距(跨度)和间距(每行柱子中相邻两个柱子间的距离)的依据。柱网布置是否合理,对工程造价和厂房面积的利用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单跨厂房,当柱间距不变时,跨度越大单位面积造价越低。对于多跨厂房,当跨度不变时,中跨数量越多越经济。
(6)建筑物的体积与面积 随着建筑物体积和面积的增加,工程总造价会提高。对于工业建筑,在不影响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厂房、设备布置应力求紧凑合理;要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能的设备,节省厂房面积:要采用大跨度、大柱距的大厂房平面设计形式,提高平面利用系数。对于民用建筑,尽量减少结构面积比例,增加有效面积。住宅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称为结构面积系数。这个系数越小,设计越经济。
(7)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工程中由基础、梁、板、柱、墙、屋架等构件所组成的起骨架作用的、能承受直接和间接荷载的体系。建筑结构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等。
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选择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使用寿命、耐火抗震性能,而且对施工费用、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建筑材料,一般占直接费的70%,降低材料费用,不仅可以降低直接费,而且也会降低间接费。
1.2.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1)可以使造价构成更合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通过设计预算可以了解工程造价的结构构成,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并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分析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与成本的匹配程度,调整项目功能与成本使其更趋合理。
(2)可以提高投资控制效率 编制设计概算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工程各组成部分的投资比例。对于投资比例大的部分作为投资控制的重点,这样可以提高投资控制效率。
(3)使控制工作更加主动 长期以来,人们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确定下一步对策。这对于批量性生产的制造业而言,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对于建筑而言,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的特点,这种管理方法只能发现差异,不能消除差异,也不能预防差异的发生,而且差异一旦发生,顺势往往很大,因此是一种被动的控制方法。而如果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可以先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提出新建建筑物每一部分或者分项的计划支出费用的报表,即造价计划。然后当详细设计制定出来以后,对工程的每一部分或分项的估算造价,对照造价计划中所列的指标进行审核,预先发现差异,主动采取一些控制方法消除差异,使设计更加经济。
(4)便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由于体制和传统习惯原因,我国的工程设计工作往往是由建筑师等专业人员来完成的,他们在设计中往往更重视工程的使用功能,力求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项目所需的功能,而对经济因素考虑较少。如果在设计阶段由造价工程师参与进来,使设计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健全的经济基础之上,在做出重要决定时充分认识其经济后果。另外投资限额一旦确定以后,设计只能在限额内进行,有利于建筑师发挥个人创造力,选择一种最经济的设计手段实现技术目标,从而确保设计方案能较好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5)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直接效果显著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而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图1-2反映了各阶段影响工程项目投资的一般规律。
图1-2 建设过程各阶段对投资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到,初步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20%,技术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40%,施工图设计准备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约为25%。很显然,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是在设计阶段。在设计一开始就将控制投资的目标贯穿于设计工作中可保证选择恰当的设计标准和合理的功能水平。
1.2.3 设计概算的编制及审查
1.设计概算的概念
设计概算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样、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各项费用定额或取费标准(指标)、建设地区自然及技术经济条件和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等资料,编制和确定的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文件。采用两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设计概算;采用三阶段设计的,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修正概算。
2.设计概算的内容
(1)单位工程概算 包括建筑工程概算和设备安装工程概算。
(2)单项工程概算 由单项工程中的各项工程概算汇总编制而成的,是建设项目总概算的组成部分。
(3)建设项目总概算 由各单位工程综合概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和投资方向调节税概算汇总编制而成的。
3.设计概算的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的建设方针和经济政策的原则 设计概算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工作,要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办事,坚决执行勤俭节约的方针,严格执行规定的设计标准。
(2)要完整、准确地反映设计内容的原则 编制设计概算时,要认真了解设计意图,根据设计文件、图样准确计算工程量,避免重复计算和漏算。设计修改后,要及时修正概算。
(3)要坚持结合拟建工程的实际,反映工程所在地当时价格水平的原则 为了提高设计概算的准确性,要求实事求是地对工程所在地的建设条件、可能影响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正确使用定额、指标、费率和价格等各项编制依据,按照现行工程造价的构成,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价格信息及其价格调整指数,考虑建设期的价格变化因素,使概算尽可能地反映设计内容、施工条件和实际价格。
4.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
1)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建设和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批准的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或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文件)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3)初步设计项目一览表。
4)能满足编制设计概算的各专业经过校审并签字的设计图样(或内部作业草图)、文字说明和主要设备表。其中包括:
①土建工程中建筑专业提交建筑平、立、剖面图和初步设计文字说明(应说明或注明装修标准、门窗尺寸);结构专业提交结构平面布置图、构建截面尺寸、特殊构件配筋率。
②给水排水、电器、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动力等专业的平面布置图或者文字说明和主要设备表。
③室外工程有关各专业提交平面布置图;总图专业提交建设场地的地形图和场地设计标高及其道路、排水沟、挡土墙、围墙等构筑物的断面尺寸。
5)正常的施工组织设计。
6)当地和主管部门的现行建筑工程和专业安装工程的概算定额(或预算定额、综合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材料及构配件预算价格、工程费用定额和有关费用规定的文件等资料。
7)现行的有关设备原价及运杂费率。
8)现行的有关其他费用定额、指标和价格。
9)资金的筹措方式。
10)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
11)类似工程的概、预算及技术经济指标。
1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工程造价的其他资料。
13)有关合同、协议等其他资料。
5.设计概算的编制程序
编制设计概算虽无规定统一的程序,但为了编制工作能有序的进行,通常按如下先后次序进行有关的准备和编制工作。
1)熟悉设计图样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深入研究设计文件、说明书及各类工程的具体设计图样资料,掌握总概论,了解设计上对一些工程施工有无特殊要求,以便事先研究,妥善解决。当有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而无定额可选用时,则可按编制定额的原则和方法,编制补充定额。
2)整理外业调查资料,核对主要工程量,然后按照概算定额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分析汇总,正确记取计价工程量。这项工作繁琐,是编制设计概算的基础资料,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设计概算的质量。
3)对施工方案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施工方法和现场具体条件掌握项目划分因素,正确选用工程定额,从实际出发,合理取定各项费率标准。
4)按编制工程造价的有关规定,正确编制计算工、料、机预算价格的各种计算表和汇总表,以及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综合费率计算表。
5)根据记取的工程量费用概算定额,编制分项工程概算表及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表。
6)编制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计算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表。
7)编制汇总、工程总概算表和分段汇总表,以及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
8)写出编制说明,经复核、审核后确定。
可以概括为如下流程:编制准备工作—项目划分—编制基础单价—编制工程单价—计算工程量—计算并编制各分项概算表及总概算表—编制分年度投资表、资金流量表—编写概算编制说明、整理成果。
6.设计概算的审查内容
1)审查概算的编制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是否根据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的编制。
2)审查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生产能力等)、建设标准(用地指标、建筑标准等)、配套工程、设计定员等是否符合原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立项批文的标准。对总概算投资超过批准投资估算10%以上的,应查明原因,重新上报审批。
3)审查编制方法、计价依据和程序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包括定额或指标的适用范围和调整方法是否正确。进行定额或指标的补充时,要求补充定额的项目划分、内容组成、编制原则等要与现行的定额精神相一致等。
4)审查工程量是否正确。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根据初步设计图样、概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有无多算、重算和漏算,尤其对工程量大、造价高的项目要重点审查。
5)审查材料用量和价格。审查主要材料(钢材、木材、水泥、砖)的用量数据是否正确,材料预算价格是否符合工程所在地的价格水平,材料价差调整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及其计算是否正确等。
6)审查设备规格、数量和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与设备清单相一致,设备预算价格是否真实,设备原价和运杂费的计算是否正确,非标准设备原价的计价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进口设备的各项费用的组成及其计算程序、方法是否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7)审查建筑安装工程的各项费用的计取是否符合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计算程序和取费标准是否正确。
8)审查综合概算、总概算的编制内容、方法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有无设计文件外项目,有无将非生产性项目以生产性项目列入。
9)审查总概算文件的组成内容,是否完整地包括了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投产为止的全部费用组成。
10)审查工程建设其他各项费用。这部分费用内容多、弹性大,约占项目总投资25%以上,要按国家和地区规定逐项审查,不属于总概算范围的费用项目不能列入概算,具体费率或计取标准是否按国家、行业有关部门规定计算,有无随意列项、有无多列、交叉计列和漏项等。
11)审查项目的“三废”治理。拟建项目必须同时安排“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方案和投资,对于未做安排或漏项或多算、重算的项目,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核实投资,以满足“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12)审查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和程序是否正确,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与同类型工程指标相比,是偏高还是偏低,其原因是什么并予纠正。
13)审查投资经济效果。设计概算是初步设计经济效果的反映,要按照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产品品种和质量,从企业的投资效益和投产后的运营效益全面分析,是否达到了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
7.审查设计概算的方法
采用适当方法审查设计概算,是确保审查质量、提高审查效率的关键。常用方法有:
1)对比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建设规模、标准与立项批文对比;工程数量与设计图样对比;综合范围、内容与编制方法、规定对比;各项取费与规定标准对比;材料、人工单价与统一信息对比;引进设备、技术投资与报价要求对比;技术经济指标与同类工程对比等;通过以上对比,容易发现设计概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偏差。
2)查询核实法是对一些关键设备和设施、重要装置、引进工程图样不全、难以核算的较大投资进行多方查询核对,逐项落实的方法。主要设备的市场价向设备供应部门或招标公司查询核实;重要生产装置、设施向同类企业(工程)查询了解;引进设备价格及有关费税向进出口公司调查落实;复杂的建筑安装工程向同类工程的建设、承包、施工单位征求意见;深度不够或不清楚的问题直接同原概算编制人员、设计者询问清楚。
3)联合会审前,可先采取多种形式分头审查,包括设计单位自审,主管、建设、承包单位初审,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评审,邀请同行专家预审,审批部门复审等,经层层审查把关后,由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联合会审。在会审大会上,由设计单位介绍概算编制情况及有关问题,各有关单位、专家汇报初审、预审意见。然后进行认真分析、讨论,结合对各专业技术方案的审查意见所产生的投资增减,逐一核实原概算出现的问题。经过充分协商,认真听取设计单位意见后,实事求是地处理和调整。
通过以上复审后,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偏差,按照单项、单位工程的顺序,先按设备费、安装费、建筑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分类整理。然后按照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三大类,汇总核增或核减的项目及其投资额。最后将具体审核数据,按照“原编概算”、“审核结果”、“增减投资”、“增减幅度”四栏列表,并按照原总概算表汇总顺序,将增减项目逐一列出,相应调整所属项目投资合计,再依次汇总审核后的总投资及增减投资额。对于差错较多、问题较大或不能满足要求的,责成按会审意见修改返工后,重新报批;对于无重大原则问题,深度基本满足要求,投资增减不多的,当场核定概算投资额,并提交审批部门复核后,正式下达审批概算。
1.2.4 实例分析
1.实例1
(1)背景 某建筑工程开发征集到若干设计方案,经筛选后对其中较为出色的四个设计方案做进一步的技术经济评价。有关专家决定从平面布置、结构体系、墙体材料、门窗类型、外形美观等五个方面为评价指标(分别以F1~F5表示)对不同方案的功能进行评价,评分标准规定:功能满足程度最高者得10分。各专家对四个设计方案的功能满足程度分别打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打分结果见表1-1。
表1-1 方案功能得分
(2)分析要点 本案例要求掌握、运用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对需要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案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然后,参加评审的专家按评价标准给各指标打分。最后,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权重相乘并汇总,便得出各方案的评价总分,以获总分最高者为最佳方案的方法。
(3)问题 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4)解答 根据表1-1各设计方案对各评价指标满足程度的打分,按以下公式列表分别计算各方案功能综合得分,见表1-2,
表1-2 综合评价计算表
由表1-2计算结果可知,综合得分最高的方案B为最佳设计方案。
2.实例2
(1)背景 某项目混凝土总需要量为5000m3,混凝土工程施工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A为现场制作,方案B为购买商品混凝土。已知商品混凝土平均单价为410元/m3,现场制作混凝土的单价计算公式为:
C=C1/Q+C2T/Q+C3
式中 C——现场制作混凝土的单价(元/m3);
C1——现场搅拌站一次性投资(元),本案例C1为200000元;
C2——搅拌站设备装置租金和维修费(与工期有关),本案例C2为15000元/月;
C3——在现场搅拌混凝土所需费用(与混凝土数量有关),本案例C3为320元/m3;
Q——现场制作混凝土的数量;
T——工期(月)。
(2)问题
1)若混凝土浇筑工期不同时,A、B两个方案哪一个较经济?
2)当混凝土浇筑工期为12个月时,现场制作混凝土的数量最少为多少m3才比购买商品混凝土经济?
3)假设该工程的一根9.9m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可采用三种设计方案,其断面尺寸均满足强度要求。。该三种方案分别采用A、B、C三种不同的现场制作混凝土,有关数据见表1-3。经测算,现场制作混凝土所需费用如下:A种混凝土为220元/m3,B种混凝土为230元/m3,C种混凝土为225元/m3。另外,梁侧模21.4元/m2,梁底模24.8元/m2;钢筋制作、绑扎为3390元/t。
试选择一种最经济的设计方案。
表1-3 各方案基础数据表
(3)分析要点 本案例的问题1)和问题2)都是对现场制作混凝土与购买商品混凝土的比较分析,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问题1)的条件是混凝土数量一定而工期不定。
问题2)的条件是工期一定而混凝土数量不定。
由现场制作混凝土的单价计算公式可知,该单价与工期成正比,即工期越长单价越高;与混凝土数量成反比,即混凝土数量越多单价越低。
(4)解答
问题1):现扬制作混凝土的单价与工期有关,当A、B两个方案的单价相等时,工期T满足以下关系:
200000/5000+15000T/5000+320=410
T=16.67(月)
由此可得到以下结论:
工期T=16.67个月时,A、B两方案单价相同。
工期T<16.67个月时,A方案比B方案经济。
当工期T>16.67个月时,B方案比A方案经济。
问题2):当混凝土浇筑工期为12个月时,现场制作混凝土的最少数量计算如下:
设该最少数量为x,根据公式有:
200000/x+15000×12/x+320=410
x=4222.22(m3)
当T=12个月时,现场制作混凝土必须大于4222.22m3,才比购买商品混凝土经济。
问题3:三种结构设计方案的费用计算见表1-4。
表1-4 各方案费用计算
由表1-4的计算结果可知,第三种方案费用最低,为最经济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