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经济常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交物业费和搭便车效应

老张所居住小区的物业费在同档次小区中算是高的,但老张却没有因此就拖着不交物业费,他认为如果不交物业费,那么自己生活的小区的环境就会变得越来越差,这样一来自己的生活品质也会受到消极影响。可是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他的想法就动摇了,他也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交物业费。

原来,有一次老张在去小区物业公司交物业费的路上,遇到了住在楼上的老孙。老孙问他去干什么,他就说该交物业费了,自己去物业公司交物业费,他还问老孙物业费交了没有。老孙听他这么说,就说:“不怕你笑话,物业费我已经一年多都没交过了。原来我也像你这样准时准点去交物业费,可自从我发现小区里有些人不交物业费,也照样可以享受小区的设施和同样的物业服务,我的心里就开始不舒服,交钱的和不交钱的一个样,那我还交这物业费干什么!你看我都一年多没交物业费了,不也没什么事吗?所以我劝你也别交了。”

老张觉得老孙说得挺有道理的,但是他又觉得不交物业费还是不妥,到底是交还是不交呢?老张陷入了思考中。

【每天学点经济常识:搭便车效应】

故事中老孙提到的“不交物业费的人也同样可以享受物业服务以及小区内的公共设施”的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搭便车效应”。“搭便车”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在1965年时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出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比如“滥竽充数”故事中的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表演时只要装腔作势就行了,但是因为其混在一个团队中而无人察觉,所以他虽然没有什么付出,却能够在齐王赏赐他们这个演奏团队时得到和大家一样的奖赏,说白了他占了那些认真吹竽的同伴的便宜。

“搭便车效应”通常是指在一个利益群体内,某些或是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出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是其成本却是由这个人来承担的。由于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由组成集团的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动机决定的,所以每个利益集团的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够获得共同利益。如果有人没有为此而努力,而别的人付出了努力,那么就会影响到集团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努力的动力。另外,如果利益集团内的成员共同努力,那么个人所付出的成本就会相当小。

从定义上来看,形成“搭便车”的条件是出现了一个利益群体,比如一个团队的同事、一个小区的业主、一起合租公寓的几个朋友都可以形成一个利益群体。另一个条件就是某些成员或是某一个成员为了整体的利益努力。一个业主把自己家的房子装修得很漂亮,这并不是为了小区的整体利益努力;一个朋友每天把自己的房子收拾得很干净,也不是为了整个合租的群体利益努力。最后一个条件是为团队努力后每个成员都受益了,而努力的过程是某个人或是某些人付出的成本,其他人没有付出。所以,真正的“搭便车”是一个团队中的某个成员或是几个成员为了项目能够按时完成,每天都自愿无偿加班,最后使得项目顺利结束,那些没有努力的成员就属于“搭便车”。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存在很多搭便车的现象。比如过去一些单位里存在某些不劳动却能享受公共物品或是服务的人。他们的这些行为会对其他同事造成影响,个别人会因此开始效法,渐渐地导致单位里干事的人越来越少,不干活儿却能拿工资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不断下降。相信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人是深有体会的,而“搭便车”现象也是当下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在创业管理中也存在“搭便车”现象。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管理团队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激发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就会作出一些把所有员工捆绑在一起的决策。比如为了提高公司销售额,公司会规定如果销售总额上涨了10%,那么每个人将会得到1000元的奖励;但是如果总销售额下降了10%,那每个人就要相应地扣掉1000元。不得不说,这个决策的出发点是相当好的,如果每个员工都足够努力,每个员工都有足够的责任感,那么这将是一个完美的决定,它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无法估量的。

但是,假如团队中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努力,只需要享受大家的努力就可以了,那么,这个决策或是计划就会泡汤。人的心理作用是很微妙的,如果有一个人存在这种想法,那么就一定会招致更多人的效仿,结果是大家共同去“享受”销售额下降的结果。另外,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通常是因为分工不明确,只要把工作的分配做得更加明确,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

“搭便车效应”最惨痛的教训就是当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的人民公社推行的是平均分配的制度,并不按劳分配,因此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间接导致了大范围的饥荒。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农民甲辛辛苦苦在地里干了一天活儿,创造出了200元的价值,农民乙却在一边和别人闲聊,一点儿活都没干,没有创造出任何价值。可是等到最后丰收分粮食的时候,却是两人一起平分粮食,这自然就挫伤了农民甲的生产积极性,并且助长了农民乙的惰性,这就是所谓的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长此以往自然就没有人愿意主动干活了。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了收成,大家都饿着肚子,最终酿成了难以挽回的结局。

德国的高福利政策也滋生了搭便车现象,比如高收入者所支付的高额税收对同样享有高福利(包括医疗、教育)的低税收贡献者来说是被后者搭了“便车”。

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发生呢?应该从“搭便车效应”的定义入手,瓦解其成立的基本条件,具体方法如下:

※直接取消利益群体。比如人民公社所造成的“搭便车”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取消人民公社这种利益群体,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人民公社了。再比如合租所造成的利益群体,如果是独门独户的话,没有什么共同利益,也就不存在“搭便车”的问题了。

※不能只让某个成员或是某些成员努力,而是要让大家都不努力或是都努力。从团队利益出发,我们希望每个成员都去努力,而管理上当然是个人自发主动地为团队努力是最好的。当然,如果大家不能那么自觉自发努力,也可以通过奖励和处罚来促使大家都努力。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绩效考核,对努力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不努力的员工进行惩罚,比如加班可以获得加班费,迟到早退就要扣工资。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值日制度,这个办法在学校中被广泛使用。每天都要安排值日的人,每天都有人负责团队的一些工作,虽然每次只有一个成员或是几个成员在努力,但从长时间来看,每个人都会为团队的利益作出努力。

除了值日制度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个人的职能来划分每个成员所负责的领域,这样大家就都在各自所负责的领域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这个方法在学校也被广泛应用,如课代表制度,历史课相关的事情由历史课代表负责;体育相关的事情则由体育委员负责。

还有个办法,就是请第三方为团队的利益努力,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不去努力。比如现在很多住宅小区都请了第三方物业公司来负责小区的卫生、安全、水电费查表等,每一户居民都不用再为了小区的卫生而努力,他们只需要承担雇用第三方的费用就可以了。

※成本不能由个人去承担,而是应该让大家去承担。成本包括很多方面,金钱、人脉、时间、精力、体力等都是成本。但是这些成本如果要让个人承担,时间、精力、人脉等都是没办法承受的,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其换算成钱。比如一个小区要收水电费,而水厂电厂是按照总表来收费的,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挨家挨户去查水表和电表,然后再将总的费用摊到每一户身上。

那么,这个查表的事情应该由谁来做呢?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值班制度,每个月换一户轮岗,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每家每户付费给这个查表的人。因为查表的人花了时间去查表,花了精力去计算分摊费用,而这些成本就要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比如可以在收钱的时候每户多收1块钱作为补偿。这样每户就都承担了成本,避免了“搭便车”的现象。

但是,这种成本补偿的办法存在不好定价的问题,比如有人会说“凭什么收1块钱,成本顶多5毛”,所以团队成员之间很容易因此出现矛盾。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让市场来定价,就跟招标一样,既然有人觉得1块钱的补偿高了,那么大家就来投标决定,谁需要的补偿少谁就来做这个事。一段时间后,如果需要补偿最少的那个人觉得自己所得到的补偿实在是太低了,要求往上提提,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出更低的价,就可以涨价,也就是增加补偿,这完全由市场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