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媒体、短视频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声,为什么有的人一开口,声音便能左右他人的情绪?
为什么有些歌手“唱得比说得好”——唱歌好听,说话却不好听?说话的声音需要专门训练吗?
为什么邀请来做讲座的专家明明很有思想、很有分量,但听众一开始伸长脖子听,没多久就渐渐松懈下来,求知的眼神也渐渐失去光彩?
如果说人类的思想具有能量,那么传递思想的声音,究竟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我们每天说话的声音,既平常,又复杂,研究手段越先进,似乎越不能确定已经完全理解了它——声音,难道只是空气分子在有节奏地进行物理传播吗?
如果声音是天生的,后天还可以改变吗?
微信语音、视频聊天、线上听书、TED演讲、商业演出、年会朗诵……随着声音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我们对声音美化的诉求也越来越多,而这些诉求该如何满足?
网络上,声音课程鱼龙混杂,如何进行科学训练获得成效而不致走偏?
声音美感的传递很奇妙,人对优美动听的声音有着天然的好感。而“男声女气,女声嗲气”的审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从古希腊人推崇的音乐艺术教育,到中国三皇五帝留下的先王之乐、《尚书·尧典》中舜命夔“典乐教胄子”、周代“制礼作乐”治国教民……无论中外,其目的都在于将人“美化”和“培养人融美于心灵的习惯”。音乐尚且如此,说话的声音又何尝不是呢?
“一切皆流,无物常在。”目前世界上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将近6000种语言,而据联合国预计,100年后,有二分之一的语言将彻底消失,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使用这些语言的族群的历史文化也将得不到延续。浩瀚宇宙的上空,近6000种不同语言发出的声音,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另一种仪式。
每一种语言从产生到消失,要经历多少年,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当一种语言消失,声音符号不再留存于世时,这种语言可能会带走使用该语言的整个族群的思想。
“形貌莫外乎声音”,声音是你递出的一张名片,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认识你。犹如沙哑暗沉的声音给人以年老无力之感,清脆明快的声音给人以活泼的青春气息,声音就是个人形象的一部分。声音的高识别度,意味着别人一听到你的声音,就知道是你。
有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彼此的最初感知由三部分内容构成:视觉感知、声音感知和内容感知。其中,视觉感知占55%,声音感知占38%,内容感知仅占7%。这意味着,当你说话时,声音这张名片可以成倍数地提升或拉低你的形象。声音的修养,随时随地将人从粗野而凡庸的生存之域提升到美好的境界。
声音,不只是声波的物理现象,不只是来自我们的喉咙,也是心灵仪态的呈现。
本书从跟日常生活密切的声音话题引入,传授声音的自我管理之道。针对很多人遇到的音色不好听、口音重、说话久了嗓子累等声音困扰,逐个详细解析背后的原因并给出纠正的方法。
根据解构主义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理论,聚焦声音的交际和审美两大功能:一方面,从交际功能出发,分析在职场演讲、商务宴会、家庭生活等场景中,如何运用声音展现自己的形象,提升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从审美功能出发,探讨朗读、朗诵等声音的基本应用,加强对声音的感受力和用声音传递情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书中配有发音的示范视频和插图,练习时能有更科学有效的指导。配套别册,针对各种声音“顽疾”,从气息、口腔、共鸣、咬字、声音弹性5个方面重点击破,每天5分钟,帮助打好基本功。
书中尽量避免专业术语,即使不是科班出身,也能很快进入,理解基础知识,通过实际训练,得到提升。全球化传播中,汉语、英语双语群体发声率最高,所以书中也加入了声音修养的跨文化梳理与比较,是关于声音在生活与工作场景中的全球化观察与应用建议。
这是一本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声音问题,通过有效练习得到改善的科学练声指南,也是一份让你提升自己的声音气质,打造个人魅力的声音形象塑造清单,同时还是一堂开启声音觉悟、提升声音修养的声音美学课。读过本书后,相信你能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我们说话的声音,提升我们的日常生活品质。
如果这本书能帮助到你,就完成了一件非常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