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为什么要写《草房子》
作者经常被他们周围的人和所处的环境激励,或者是由他们自己的经历促使去写故事。在本课中,你将了解为什么曹文轩要写《草房子》这部童话。
成长环境的影响
“我的空间里到处流淌着水,《草房子》以及我的其他作品皆因水而生”,作家曹文轩如是说。
曹文轩家住在一条大河边上。这是他最喜欢的情景,他竟然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过这个迷人的句子。“那时,我就进入了水的世界。一条大河,一条烟雨濛濛的大河,在飘动着。”流水汩汩,他的笔下也在流水汩汩。
曹文轩的父亲做了几十年的小学校长,“他的工作是不停地调动的,我们的家随他而迁移,但不管迁移之至何处,家永远傍水而立,因为,在那个地区,河流是无法回避的,大河小河,交叉成网,那儿叫水网地区。那里的人家,都是住在水边上,所有的村子也都是建在水边上,不是村前有大河,就是村后有大河,要不就是一条大河从村子中间流过,四周都是河的村子也不在少数。开门见水,满眼是水,到了雨季,常常是白水茫茫。那里的人与水朝夕相处,许多故事发生在水边、水上,那里的文化是浸泡在水中的。可惜的是,这些年河道淤塞,流水不旺,许多儿时的大河因河坡下滑无人问津而开始变得狭窄,一些过去很有味道的小河被填平成路或是成了房基和田地,水面在极度萎缩。我很怀念河流处处、水色四季的时代。”
曹文轩已经习惯了那样的湿润的空间。现如今,他虽然生活在都市,但那个空间却永恒地留存在了他的记忆中。于是曹文轩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在1995年开始创作小说《草房子》。
感动孩子的初心
“孩子——这些未长大成人的人,首先一点:他们是能够被感动的。其次: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服、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总而言之,自有文学以来,无论是抒情的浪漫主义还是写实的现实主义,它们所用来做“感动”文章的那些东西,依然有效——我们大概也很难再有新的感动招数。
那轮金色的天体,从寂静无涯的东方升起之时,若非草木,人都会为之动情。而这轮金色的天体,早已存在,而且必将还会与我们人类一起同在。从前的孩子,因它而感动过,今天的这些被我们描绘为在现代化情景中变得我们不敢相认的孩子,依然会因为它而感动,到明日,那些又不知在什么情景中存在的孩子,也一定会因它而感动。”
1、曹文轩父亲的职业是什么?
A.老师
B.作家
C.校长
D.渔夫
2、曹文轩对于孩子的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感动无关于时代,无论哪个时代的孩子都有可能因为同一场景感动。
B.孩子是没有长大成人的大人。
C.文学之中很难再有新的感动“招数”。
D.孩子很容易被感动,变成大人后就丧失这种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