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历史
京剧昆曲是一家,
蓬勃发展靠大家。
京剧起源于1790年,也就是清乾隆五十五年。
京剧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啦!
为清朝第一“霸道总裁”乾隆老爷子祝寿,扬州著名的三庆徽班被召唤入京,成为著名的“徽班进京”的开始。
最著名的四个徽班分别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为什么叫徽班呢?因为安徽籍艺人多,而且每一位有钱的徽商爸爸都有一颗“诗和远方”的文艺心,特别乐意出资兴建戏班。
当时正值各地戏曲蓬勃发展,就出现了“花雅之争”。
雅部是指昆曲,花部指的是昆曲以外的其他剧种。京剧呢,此时还混在昆曲以外的其他剧种里,不知道自己快红了。
那个时期进京的四大徽班在兼唱多种声腔系的基础上又融合了京腔和秦腔,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汉调艺人又进入徽班演出,进行了新一轮融合。
多种声腔的融合渐渐演变成了我们熟知的京剧。
“京剧”这个名字居然是上海观众给起的?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但形成初期并不叫京剧,而叫乱弹或皮黄。
等到光绪年间,北京有个戏班来上海演出。
上海观众觉得这个北京来的班子的戏,哎哟不错哦。于是,上海的媒体和观众给这个戏种取了一个名字叫“京剧”。
所以,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在上海被定名的!
如果从1790年徽班进京开始算,那么京剧到今天的历史只有200多年。和很多古典艺术相比,京剧其实还是一个年轻的剧种。
京剧大师谭鑫培——中国第一部电影男主角。
近代京剧经历了前三鼎甲时代与后三鼎甲时代。
前三鼎甲时代出现了三位“重量级”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三鼎甲时代后出现了三位新星。
不对不对,是这三位。后三鼎甲时代分别是谭鑫培、孙菊仙和汪桂芬。
在后三鼎甲时代末期,一位跨界演员诞生了。
他就是当年风流倜傥、英姿飒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让无数少女为之销魂、不知所措、小鹿乱撞的万人迷谭鑫培。
他也开启了京剧的新时代——“谭鑫培时代”。
在近代,谭鑫培先生是京剧老生行当乃至京剧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在1905年主演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谭鑫培,当年就是伶界大王,有“无生不谭,无腔不谭”的说法。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想要学老生,必须宗谭。在谭鑫培和他之前的时代是老生这个行当一统天下的时代。
除了梅兰芳,京剧小白们还要知道这两位大师。
直到1919年前后,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打破了老生行当一统京剧天下的时代。
这个人就是梅兰芳。
在1919年左右,短暂地出现了梅杨余时代。
梅是指梅兰芳,杨是指武生泰斗杨小楼,余就是余派老生的创始人余叔岩。
从梅兰芳先生开始,京剧界形成了生旦并重的局面。谭鑫培先生去世以后,京剧就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梅兰芳时代。
那么,今天我们处在京剧的什么时代?从艺术的发展来看,1949年以后到今天,依然还是梅兰芳时代。
以梅兰芳先生名字命名的“梅兰芳体系”,是世界三大艺术体系之一,中国戏曲高度虚拟化、程式化等特征极大丰富了戏剧美学。
梅兰芳先生是京剧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一位左膀右臂齐如山先生曾经用“有声必歌,无动不舞”八个字概括京剧的表演体系。
顾名思义,在舞台上发出声响,就得有歌唱的韵味,举手投足都要有舞蹈的美感。
梅兰芳先生说,我一生为之服务的目标,正是给观众提供这种美感。其次就是“形”和“相”给观众留下的直觉。
总而言之,京剧艺术要传达的就是一种美。在唱念做打里,提炼出中国人审美内核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含蓄美、克制美以及写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