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迷茫:不迷茫,不依附,才是该有的生活态度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这是舒婷的诗《致橡树》的开头。有很多诗评家评论这首诗为当时新时代女性独立自尊意识觉醒的象征。好的爱情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其实不只是那个时代,不只是爱情,亦不仅限于女性,一个人必须是独立的、完整的,才能走得更远、爬得更高,才会遇见更美丽的风景。否则,真的会像凌霄花一样,能够爬多高、走多远,完全取决于其依附的墙垣或树枝。
我有一位做心理治疗师的朋友,彼此都有时间的时候经常约饭。与其说是约饭,不如说是互相倾诉,互相倾听。我们彼此开玩笑,他说我是心理治疗师的心理治疗师,毕竟心理治疗师也是需要分享和被倾听的。
有一次,听他讲起一个令他很困惑的发现:前来找他咨询或求助的人中,有很多是感情遭遇挫折的女性,她们往往会因此而得焦虑症甚至是抑郁症。而这些人担心得最多的问题,要么是我不知道以后一个人生活要做些什么,要么是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又或者是我害怕面对独自解决所有问题的未来……
恋爱时,有多依赖对方;分手后,身心面对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就有多沉重。跟这些女性聊得再深入些,我这位朋友发现,在投入恋爱之前,她们其实也看书、旅行,也曾在某个领域拥有自己的天赋和实力。
想要毁掉一个女孩,就从让她无限依赖你开始。然而,无论是少女漫、偶像剧,还是那些在朋友圈被转来转去的文章,都在告诉我们:会撒娇的女人才好命。似乎现实在告诉女孩们,有一个无限度宠溺你的人爱着你,这才是幸福。
终于不用再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安稳的未来而奔波劳累,余生皆假期,比起独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实现的未来,谁会放着那条又容易又快的捷径不走呢?
然而,现实中,选了捷径并一直幸福地走完后半生的人少之又少。一个人完全依附于另一个人,这种亲密关系本身就是病态的。而在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双方都是独立平等的,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累了,可以彼此依靠;压力大了,那就背靠背地彼此支撑。而非一个人完全依附于另一个人,将所有的问题和压力推给对方来面对和消化。很多爱情或婚姻都是葬身于此。
对自己来说,依附于别人生活是对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极大不尊重。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某某某。上面那些女孩,在谈恋爱或进入婚姻之前,也过着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可是一旦陷入一段亲密关系后,就会变得患得患失,完全失去了自我,最终被另一半厌烦。为什么不能时时刻刻都保持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呢?正确地认清自己,坚持自己的追求,在风雨前行的路上,找一个向着同一方向走的人互相陪伴。唯有这样,才能不再患得患失,不会害怕失去,因为你有一个强大的自我。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她的自传《成为》里,写到究竟是什么让米歇尔成为米歇尔。从一个普通的黑人家庭进入常春藤名校,进入最有名的律师事务所,然后一跃成为第一夫人。其间,她也面临从职场女性到职场妈妈的角色转变和挣扎,也经历丈夫奥巴马参加竞选。她深深明白,丈夫奥巴马非凡的才智和雄心可能会吞掉自己的才智和雄心,而让自己失去自我追寻的平衡感。一步步走到现在,米歇尔也曾像你我一样,有过惶恐,也有过自我怀疑。
但是,这个从芝加哥走向白宫的黑人女孩,一路走来从未停止过自我探索,从未忘记过追求自己内心所向往的东西。她积极上进,有想法有主见,坦率真诚,最终活出了自我,成了拥有更多可能性的自己。
米歇尔在书中说,“成为”应该是一种前进的状态,一种进化的方式,一种不断朝着更完美的自我奋斗的途径,这条道路没有终点。这句话与克里希那穆提说过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由是独立,不依附,不恐惧。”
对生活不迷茫,不依附于任何性质的权威,内心就不会恐惧,而是充满坚定的力量。这才是我们该有的生活态度。
自由是独立,
不依附,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