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产业发展概述

产业发展、产业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等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一)产业发展的内涵

1. 产业发展的含义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演进。产业发展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又包括产业总体的演进;既包括产业类型、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的演进,又包括产业组织的变化、产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和效益的提高。

产业发展的过程,既是单个具体产业产生、成长、繁荣、衰亡的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产业总体的各个方面不断由不合理走向合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也即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分阶段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过程,产业发展的状况,既是产业类型变化规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也是产业发展的规律。

可以说,产业发展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其核心就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因此,“产业发展”的概念类似“经济发展”,当然,后者的内涵要比前者宽泛得多。经济发展包括了产业发展,又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和基础;产业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关键因素和强大动力,产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产业发展的研究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之间虽然有根本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强的联系。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实际货物和劳务产出的增长。它既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也可以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前者用来表示一国总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后者用来表示一国扣除人口增长因素后生产水平的提高。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不管从什么意义上,都可以把这一增加看成“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的含义就要广泛得多,除了产出增长和人均产出的增长之外,它还伴随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等)、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甚至观念、习俗的变革等。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例如,韩国自1960年以来发生的变化,与利比亚因石油勘探而产生的变化相比较,有根本的不同。两个国家都发生了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但与韩国不同的是,利比亚人均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外国技术组成的外国公司,生产的单一产品石油主要供美国和西欧消费。尽管利比亚政府和人民从石油中获得了大笔收入,但他们本身与这些收入的生产几乎无关,从而出现了有经济增长而无经济发展的现象。

产业既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即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包含了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一个结构变迁、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是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的过程,既包括每一个产业的进化过程,也包括各产业总体的进化过程。显而易见,经济发展的涵义要比产业发展的涵义宽得多。

3. 产业增长与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也不同于产业增长。产业增长单指产业生产能力、经济潜力的增强,或者是指从产出角度来看的产业产出量的提高。产业发展则包含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产业发展包含产业增长,而产业增长只是产业发展集合中的一个子集。可见,产业发展与产业增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产业增长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产业发展首先是产业产出的增加,它不等于产业增长,但又包含产业增长,没有增长就必然没有发展。因此,如果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则很容易认为产业增长必然会带来产业发展。要想求得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求得产业的增长,并应使增长达一定的速度与规模。没有增长这个前提和先导,产业发展的各方面都会失去基础。

(二)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决定和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宏观性因素,也包括需求、供给、对外贸易、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战略等具体性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联系,影响和决定产业发展的轨迹。

1. 需求因素

需求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生产满足需要,需求促进生产,这就意味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变动必将引起生产和生产结构的相应变动。而生产结构本质上就是产业结构,因此需求会显著决定和影响产业的发展。

(1)投资结构

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投资结构是指资金投向不同产业方向所形成的投资配置量的比例。投资方向的不同,会直接导致已有产业结构的改变。当投资流向创造新的需求时,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当投资流向部分产业时,将推动这些产业以比未获投资的那部分产业更快的速度扩大,进而影响原有的产业结构;当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各不相同时,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并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正因为投资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往往采用一定的投资政策,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来实现产业发展的目标。

(2)积累和消费结构

积累是指用于生产性的投资量。消费是指居民对最终产品的需求量。积累和消费结构,其实质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由于一定时期内的一国国民收入是一个定量,如果不考虑引进外资等因素,投资量和消费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投资量增大,消费量必然减少,反之亦然。当投资比例较高时,相关的资本资料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动,当消费比例较高时,扩大的居民消费需求会刺激生产消费资料产业部门的较快发展,同时会涉及与生产消费资料相关的生产资料产业部门的需求变化,同样也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不能随意确定,如果人为地提高积累率,会导致消费不足,造成有效需求萎缩,最终影响生产发展;同样,如果人为提高消费资金比例,则会因为积累不足进而影响生产发展,造成供给相对减少,也不可能实现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目的。因此,对这一比例的确定应该以实现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充分考虑人口、社会文化、经济实力水平、经济发展目标等诸多因素。

(3)个人消费结构

个人消费结构是指个人在衣、食、住、行、文化、娱乐、保健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将直接影响消费资料产业部门的发展,并间接影响给这些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发展,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当然,这种变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德国社会统计学家恩格尔在大量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于1875年发表的名为《萨克森王国的生产与消费状况》的著名论文中,揭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在食物消费方面支出的比重会趋于减少;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会由以购买食品、衣服等非耐用消费品为主转向购买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及娱乐、社交和旅游等服务类消费品,从而相应地刺激耐用消费品产业和旅游、娱乐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这种消费结构的转变在改变消费资料产业的内部结构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

(4)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是一种重要的需求结构。中间需求是指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即对尚需继续投入生产过程,并在生产过程中一次转移其全部价值的产品,如原材料、零部件等产品的需求;最终需求是指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即对不再需要进入生产过程,即可供人们消费或投资之用的产品的需求。中间产品的需求结构决定着生产中间产品的产业的内部结构,最终产品的需求结构决定生产最终产品的产业的内部结构。

决定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的主要因素有专业化协作水平、生产资源利用率(利用率越高,相同产出的最终产品对中间产品的消费需求就越少,反之就越多)、最终产品的性能和制造技术的复杂程度(复杂程度高,对中间产品的需求量就越大)。显然,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变动将会使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

2. 供给因素

资源供给结构是指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等资源的拥有状况和各种资源供应价格之间的构成关系。一国的资源供给结构对该国产业的发展与变化有极大的影响。

(1)自然资源

资源是相关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国的资源一般可分为待开发资源和已开发、正在利用的资源两类。前者在技术水平达开发要求时,必将成为未来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者的供给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在发展产业时,我们往往注意发挥资源优势,优先发展同本国可以开发利用的丰富资源相关的产业,为进一步发展其他产业积累资金。因此,许多国家的产业结构都带有本国资源结构的印记。当然,自然资源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一国经济技术较落后,资源供给结构就能在较大程度上左右该国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关产业发展所缺资源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该国的资源结构状况对产业结构的演化所起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尽管在不同国情下的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大小有所差异,但这种差异的存在本身已足以说明,一国的自然资源状况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该国的产业结构。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具有生产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的供给量。人力资源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生产技能的状况,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产业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低质量的劳动力,由于缺乏可转移性,必然会阻碍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发展;反之,拥有现代技术和文化素养的高质量劳动力,必将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变。第二,人力资源的供给结构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劳动力资源供给充裕、价格便宜,投资者从取得较高投资收益的角度来考虑,就会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从而促进该类产业的发展;而如果劳动力资源供给稀缺、价格上升,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率小于资金的边际产出率时,投资者就会倾向将资金投向劳动力运用较少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而推动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较快发展。

(3)资金供给

资金供给状况是指可供投资的资金量及其使用价格的状况。若不考虑引进外资因素,一国可供投资的资金规模主要取决于国内储蓄状况,而国内储蓄量的大小又受人民收入水平的制约。一般来说,收入水平低,储蓄倾向就小,可供投资的资金就少,必然会制约产业,尤其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资金供给紧张,会使资金使用的代价,即贷款的利率上升,这样就会阻碍重工业和技术密集型等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部门的发展;反过来,资金供给充裕,使用成本就会下降,有利于资金流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演化和发展。显然,一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资金供给状况高度相关,即便引进外资,也会因融资价格的高低而直接影响这些资金的产业投向。

(4)生产技术体系

科学技术是推动一国产业结构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技术角度来看,一国的产业结构表现为一定的生产技术结构。生产技术结构的进步与变化会引起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能源利用率的技术水平提高,会使一定规模的加工产业的能源需求量减少,相应地,能源产业部门的供给规模也会相对缩小。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会促使新的产业部门产生,与此同时,使用原有陈旧技术、工艺的产业部门会逐渐衰退,尤其是与其他产业部门高度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出现,会引起一国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例如,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工业全盘自动化成为可能,也为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道路,进而又推动了电子计算机产业的迅速扩张。

3. 对外贸易因素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这种经济交往活动给该国的产业结构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一国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的对外贸易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出口贸易

社会分工打破国家界限,引发出口国与进口国在资源、产品、劳务等方面的交换,即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有利于各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获得比较利益。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的主要影响包括资源、商品、劳务的出口会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国内紧缺资源、劳务的进口可以弥补本国生产该类商品产业的不足,同时进口某些新产品还有助开拓本国市场,为本国发展同类产业创造条件等,当然,有些商品的进口也可能会对本国某些产业的发展起抑制甚至冲击作用。

(2)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技术转移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使生产技术、技术诀窍等在各国之间流动和转让。成套设备、自动流水线及其先进技术的引进,不但会带来进口国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较大提高,而且能够促进进口国新兴幼稚产业的较快成长,即技术转移会对一国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实现起飞,一个极其重要的成功经验便是博采众长,引进了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创新,从而加速了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进程和工业化步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通过引进大量先进、实用的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的成长,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和高度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 制度、政策与发展战略

许多有关产业发展的模型主要是通过各种物质生产要素的变化分析生产率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状态,而将制度、政策与发展战略这类人为因素视为已知的、既定的,即作为“外生变量”而排除在模型考虑因素之外。在这些模型中,尤以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论风行一时。那么,是否可以就此认为,当物质生产要素不变,尤其是技术不变时,生产率就无法提高,产业发展就不能实现了呢?显然,这种推断是不严谨的。制度、政策与发展战略这类人为因素,作为主体行为的结果的客观运动,与其他生产要素在某些方面,尤其在实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行为主体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当然,不同的行为主体(如个人、团体或政府)推动制度变迁的动机、行为方式及其产生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服从制度变迁的一般原则——制度变迁是为了在实现社会总收益增加的同时又不使个人收益减少。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关键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况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日本产业政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由于其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成本之比较小,因而其制度变迁比其他国家更易进行,与此同时,日本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迅速地推进了本国的产业升级。

5. 环境因素

环境是作用人类的所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生态环境是人类或生物集团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共同构成的环境复合体的总称。生态环境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条件和对象,如土地、森林、草原、淡水、空气、矿藏等,同时它又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场所和自然进化场所。因此可以说,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工业化之前的社会中,人们把生态环境看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并且不会损害他人利益的免费物品。进入工业化社会后,随着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和城市化进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人类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生产和生活的各种废弃物排放量也越来越多,局部地区甚至超过了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所允许的极限,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资源短缺现象。直至于此,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才逐步引起人类的重视,经济学家也开始将环境因素纳入经济发展的分析框架中。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深刻地影响世界各国产业的整体发展,环保产业则会成为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