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学生
中学生(Middle School Student),是指在实施普通中等教育的学校就读的学生。我国分为初级中学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两个阶段,按照小学6岁、7岁入学年龄推算,中学生年龄在12岁、13~17岁、18岁。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方案》中样本构成的规定,13~18岁学生为中学生样本,并将中学生检测项目按照此年龄段进行检测。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各项发育水平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及时的引导和干预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积极作用。中学生也是一个社会特殊群体,它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特殊关注,其具备了高关注度、高曝光度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个群体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不同背景、不同阶层和不同社会认知的家庭,而家庭又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所以说,中学生群体既是一个简单的受众群体,也是一个复杂的放射源体。
本书对中学生的界定为:在普通中学就读的13~18岁年龄段在校学生,不包括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生或运动员。
二、理想体质
经过充分讨论,专家们对理想体质的概念及主要标志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认为理想体质,是指良好的人体质量,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塑造所达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素质和对外环境适应的整体良好状态。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二是形态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三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四是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五是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六是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其中,“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所指指标为临床医学的内科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查阅病史、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身体发育异常;身体残缺、畸形;急性病等。康复、治疗的过程是临床医学的研究领域,且检测手段及要求较为专业,一旦发现病例无法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进行康复、治疗,就超出了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由于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现场检测前,由专业医务人员对受试学生进行了内科检查,要求凡达到上述情况之一者,均不得参加身体素质测试,也不列入体测统计样本。所以用于制定评价标准及验证数据均为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学生测试数据。
而在“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方面,部分专家认为适应能力评价可以作为中学生理想体质评价指之一标,评价重点应以社会适应能力评价为主。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
因此,本书对理想体质主要标志界定为:形态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劳动工作能力;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理想体质是对一般体质的延伸,也是在一般体质研究的目的、形式基础上的提高,亦和适度体质形成对应和互补。虽然对我们需要达到的体质状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不同群体、不同阶段对理想体质的理解有所不同,在研究过程中应区别对待。
三、中学生理想体质
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是中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必须要加以外部力量的干预,才能使其在一个健康的范畴内循序发展。其内涵包含狭义的自身发展水平和广义的群体发展水平。狭义的体质健康,是指自身的青春期发育水平是否达到相关要求的水平,是否在同一地区内处于较好水平,自我的身心发展是否合乎健康体质的要求。而广义的体质健康不仅包括中学生本人的健康发展,还有其健康发展是否受到外界的干预,包括家庭、学校,而核心则是中学生将自己的体质健康发展放到整个群体中,同整个群体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只有将整个中学生群体视作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才能够通过整体的发展来辨识某一个体是否健康发展。同时,正是每一个个体的健康发展才拼填出整个群体的健康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基础,后者是包括前者在内的一种综合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中学生理想体质,并非只要整个群体的理想健康而忽视了个体的健康发展,而是为了说明个体的理想体质是基础,中学生群体的理想体质是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理想体质之上的。
综上,在本研究中将中学生理想体质定义为:中学生在遗传的基础上,遵循青春期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后天塑造使其达到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以能够满足生活、学习需要的整体良好状态。主要表现为形态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学习劳动能力;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