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思想沙龙 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的高层次学术沙龙,分为“政策专家”“学术名家”“业界精英”和“青年学者”四个系列。“大金融思想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

“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与传统的经济学方法论相比,“大金融”命题更加强调系统的思维、整体的视野、发展的观点和动态的实践,并致力于建立逻辑与事实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般分析框架。根据这一框架,宏微观金融理论不再处于人为割裂的状态,金融和实体经济、内部和外部的金融发展将得到统一认识,而全球化条件下的一般规律和“国家禀赋”的结合则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了逻辑联结。

自2013年开办以来,“大金融思想沙龙”已成功举办96期。其中,“政策专家”系列16期,“学术名家”系列32期,“业界精英”系列35期,“青年学者”系列13期,百余位深耕金融领域、造诣精深的专家和学者受邀在“大金融思想沙龙”发表演讲,近千名嘉宾及听众与会并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广泛的讨论。《“大金融思想沙龙”第一辑》共收录演讲实录20篇,其中“学术名家”系列8篇,“业界精英”系列9篇,“政策专家”系列3篇。内容覆盖货币与宏观经济、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普惠金融、金融监管、经济与金融改革等多个领域,聚焦金融前沿与热点问题,希冀引发社会各界的观点碰撞与深度思考,引领“大金融”理念的实践与发展。

本辑“学术名家”系列中,张杰教授发表了题为《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经济改革的中国经验》的演讲,他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政府与市场两大因素合力的结果,在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重新寻求政府与市场的制度均衡至关重要;赵锡军教授在题为《从金融服务和产品需求者视角看金融监管的变化》的演讲中结合需求端和供给端,综合分析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情况,阐释监管应如何从监管理念、架构、手段、方法上去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发展;在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的演讲中,涂永红教授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贸易计价结算、项目融资与直接投资、货币互换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机遇;贲圣林教授在题为《论新经济常态与新产融结合》的演讲中从新常态的形成路径切入,通过梳理产业经济的变革脉络,分析传统金融与产业经济的关系,提出了新经济常态下产融结合模式的构想;向松祚博士在题为《人类经济体系面临的根本问题和出路——‹新资本论›的四个基本主题》的演讲中指出,理解新的经济体系需要新的经济思维方式和政策哲学,包括改革和重塑国际货币体系,充分开放劳动力和投资市场,从全球化发展角度给贫穷国家提供更多援助,重新认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等;丁志杰教授在题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SDR》的演讲中阐述了当前SDR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提高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的思路;裴长洪所长在题为《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应对:G20杭州峰会》的演讲中详细分析了杭州峰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会议主题,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以及其对G20转型的新贡献;曹凤岐教授在题为《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演讲中认为,当前应该创立广义金融学,即现代金融学,并对金融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政策专家”系列中,焦瑾璞理事长在题为《普惠金融发展与研究》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建立符合国际普惠金融理念、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特点的普惠金融体系。王宇博士在题为《人民币国际化破冰远行》的演讲中梳理了跨境人民币使用的相关政策框架,展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概述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现状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在题为《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的演讲中,盛松成教授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货币的本质及其对物价等因素的影响,并就我国下一阶段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业界精英”系列中,刘珺博士在题为《辨析“逆周期”》的演讲从“逆周期”中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及政策对位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经济周期的演变规律;陈卫东博士在题为《对人民币国际化及离岸市场定价问题的思考》的演讲中指出,货币国际化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保持人民币的特色,关注离岸市场的发展;在题为《人民币汇率究竟怎么了?——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几个问题》的演讲中,孙鲁军董事认为,要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一方面要向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迈进”,另一方面需要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改革配套;在题为《离岸市场发展的新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前景》的演讲中,鄂志寰博士认为,未来中国香港离岸中心的发展需要完善离岸市场流动性补充机制,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同时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和海外人民币投融资交易,并利用其成熟经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吴志峰博士在题为《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础架构》的演讲中指出,区块链建立去中心化信任的三个关键技术分别为动态组网、账本结构和共识机制,并引例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货币与支付、记录保全、证券、智能合约等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贝多广教授在题为《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的演讲中结合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了在中国可供参考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认为普惠金融应该选择兼顾商业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商业模式;在题为《供给侧改革、流动性空转与大类资产配置》的演讲中,管清友博士预判2017年和2018年将是所谓的结构调整“阵痛”期,黎明大概会在2019年到来;范希文博士在题为《CDS到底能做些什么?》的演讲中阐述了CDS的概念、特征和用途;华而诚博士在题为《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大船如何顺利到达彼岸?》的演讲中探究了中国经济如何走上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