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头(1)
方福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近期我国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些讨论主要涉及两大类问题。一类是为何和如何搞好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头或理论依据是什么。前一类问题主要是改革的政策方案设计或实际操作问题,后一类问题则是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集中讨论后一类问题。
在对后一类问题的讨论中,我国有些学者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头追溯到19世纪初的法国经济学家萨伊。(2)实际上,这些文章的立论是片面甚至错误的。它既不符合经济学发展史的事实,也错误地解读了萨伊定律,更重要的是给读者造成了错误的认知,似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皈依萨伊定律。
首先,我们要明了什么是“(总)供给理论”。在笔者看来,研究一个经济的总供给能力(产能)及其增长之决定因素的理论,即为(总)供给理论。总供给理论主要研究两大问题:①一个经济体的总供给能力由哪些因素决定;②什么样的体制机制会促进总供给能力增长,或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由哪些因素决定。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那是总供给理论(供给经济学)和总需求理论(需求经济学)都要研究或讨论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回答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笔者的答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是在供给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总供给能力增长、总供给质量提高,以及研究总供给在规模和结构上如何与总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的理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与供给理论有联系、有交叉,但是供给理论不等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供给理论的核心是总供给能力由哪些因素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核心是改革——如何通过改革来改善总供给结构、提高总供给能力和质量。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等同于供给理论,更不能以供给理论取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经济学中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都有其源头,都不会凭空出现,所以对理论基础的研究不能脱离其理论来源。但是理论源头又不等于理论基础,不等于这种理论本身。理论基础本身就是系统的理论依据,而理论源头则指一种理论的初始形式和最初来源。例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源头是英法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最早可以溯源到威廉·配第的思想,但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等于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这两种价值论有质的差别。类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供给理论的源头。明确了这些界定,我们就不难追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