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中国与日韩工艺美术交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00年,《手艺的思想》出版后,连续数周排在三联韬奋学术畅销书排行榜,我既惊喜也感到疑惑,因为彼时社会上有所谓的“千禧年”到来之际的怀旧风潮,“老物件”之类的图文书出了不少,也很热卖,我很好奇买我的书的读者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又是为何会喜欢它,因此,我不时会上网看看读者的反应。有一天,突然看到一篇《温暖的消逝》的文字,与我一些熟悉的学生或朋友写的不同,这位叫“寂航”的作者,对《手艺的思想》的评论角度既客观但同时又对手艺的人文思想价值的揭示有一种带有感情的赞赏,文章的生发源于我书中的篇章,但同时又有作者个人经历和会心,这种发自内心的文字显然是没打算让我这个作者看到的,因而更为真诚可贵。于是我以“杭老师学生”的名义给“他”的博客留了言,不久知道了她的出身———川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的身份,于是心里有个念头渐渐成型:我在艺术史论系从教和担任系主任,多年来一直苦恼于艺术院校培养艺术历史人才的局限,这就是懂艺术的年轻学生文史基本功底的欠缺,因而久有希望古代文学或文献专业出身的生源前来加盟硕博队伍的想法。几个月之后,我趁在四川大学开会的机会,与这个叫“寂航”的作者见面,同时提议她考虑报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的博士研究生,这就是我与朱彦的第一次见面。

朱彦如愿考上后,果然不负众望,在文献查索、典籍阅读、论据使用等方面驾轻就熟,文史基础扎实,是那一届学生中的佼佼者。我当时给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抓紧补习艺术史的有关课程,熟悉视觉图像解读和实物考据、品鉴的方法,以期一年半以后,确定博士论文的写作方向。

这时,我正接受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上海市教委高校高地计划支持的“东亚三国工艺交流计划”项目,题目是我报的,我的本意是随着中国的崛起,文化相伴政治的角力,必定也会在东亚地缘政治中有所反映,而此时艺术何为?我既不希望出现如冈仓天心那样的日本文化主导东亚的思想,也不愿意看到新的文化优越性霸权,中、日、韩(还有朝鲜)、蒙,在唐以来的历史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为影响,这一点,在传统工艺的流变和发展中,体现得尤为典型,因此,我决定申报东亚三国的工艺交流计划,来沟通古代文化与当代发展的关系,促进东亚文化的平等交流讨论,并期待在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中,通过东亚具有相同传统的“工艺”的溯源,挖掘美学特性,指引当代工艺的创作和交流,来彰显区域文化价值,促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计划分三大部分:一是历史研究;二是东亚现代工艺家的创作和互访;三是创作成果的巡回展览和研讨会。三个内容中,历史部分最难,虽然此时我已有一位生长在韩国的博士研究生鞠文丽完成了有关中韩古代家具交流的博士论文,但工艺领域门类众多,唐、宋、元、明,各有侧重和影响方式,没有良好的古代文献功底和工艺典籍的钩沉技巧,难以胜任。我想到了朱彦,虽然此时她入艺术之门时日尚短,但正如当年田自秉师让我梳理历代工艺美学思想作为基本训练,尔后竟决定了我的博士论文方向的前车故事,我对朱彦的安排,也值得冒险。

朱彦的家乡是四川西昌,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她虽是汉族,但在我看来她颇有彝族的血性和藏族的仁义,她的倔强和固执,在日常人际上屡屡受人误解,但反映在学术上,她的独立和坚强,却是让我最少操心的一个。项目交给她后,她埋头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梳理了唐代至明清以来的三国工艺交流情况,做得颇为全面,上海任务完成后,她感到三国的历史纵向梳理体量太大,难以深入,而此次文献整理,也引发了她深入探究的兴趣,因此在博士论文选题的时候,她最终选择了唐宋时期三国的工艺交流研究。我当然支持,因为,东亚三国的传统工艺有着共同的源头和血脉,但唐宋时期又各自形成特点,追本溯源,不仅能通过物质文化交流的坐标轴,廓清唐宋工艺辐射的脉络,丰富文化史的研究,同时,在织绣印染、陶瓷、漆器及其他门类的交流情况的展开中,其中交流物品的品目、时间等,又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需求的互动关系,由此研究交流中的艺术风格演变及社会成因,正是以往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薄弱的环节。

作为一个“80后”青年学者,朱彦的研究方法也可圈可点。她并没有局限在名物训诂或文献查抄,而是将工艺美术交流研究与民族志、图像学、佛教艺术、制度史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与互动,突出的例子是,她论文中有关中国与朝鲜的步摇与步摇冠、隋唐舍利函与朝鲜舍利函、唐代与日本的装饰用玉交流及宋代“祭器图说”对朝鲜的影响等几个特具代表性的个案研究,纵横交错,旁征博引,将三国复杂的工艺交流及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恰如其分地放在“物”的文化迁移上,从而较好地揭示了同源文化在不同地区的流变本质。

2012年下半年,我离开清华来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对于我来说,回故乡,虽是人生的一次艰难选择,但得失无可厚非。而对于仍然留在清华园还没有完成学业的我的硕博士研究生,却有一种大雁单飞的孤单,我深深内疚但无能为力。要感谢他们自己的坚强,也要感谢我多年的老友兄长尚刚教授的帮助,继续指导他们,还有艺术史论系诸位同仁的呵护与关爱。朱彦在博士后期间又再逢佳缘,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的提携下,得以参加开馆展的筹备,并独立负责有关明清家具等中国传统器物的策展工作,因而亲身感受文物精华,从而思想与现实、文献与实物互证,一时蔚然。

我为朱彦的学术成长感到由衷高兴,并祝贺她的学术成果正式出版。

杭 间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2017年8月3日写于杭州至北京高铁,

4日凌晨完稿于望京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