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适应与色觉恒常
图1-6 拳击台前的白沙发是对色觉恒常的很好诠释
人眼在环境色彩刺激下造成的色彩视觉变化是对色光的适应所致,被称为“色彩适应”。通常,色彩视觉的第一感受时间为5~10秒,过了这段时间“色彩适应”就开始起作用,这种习惯性地把物象色彩恢复到白光下本来面目的本能是源于对“固有色”的认识,可以使人避免被光源色造成的假象所蒙蔽,而始终能够把握物体的本来颜色,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恒定性”,也有人称为“色觉恒常”。关于色觉恒常,科学家们曾这样说过,“我们看到的东西是知道的东西,不是眼睛所作用的东西”,“我们看到的东西是对眼前东西的最好的推测”。
换句话说,人们并不会完全被光源色牵着走。我们并不会把夜店里紫红色灯光下穿白衬衣的人说成是穿紫红色衬衣的人,也不会把拳击台前的白色沙发说成是紫红色沙发(见图1-6)。对于在阳光下睡觉的黑猫和白山羊,虽然黑猫反射着很强的光,但我们却能够立刻判断外面的环境,而决不会把黑和白认错。因为大脑会对视网膜发来的信号作出反应,而不仅仅是接受器。
戴着有色眼镜活动时,开始一段时间可以明显感受到镜片色彩的影响,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镜片上的颜色几乎在视觉上消失了。在白炽灯的黄色光线下,只能在刚开灯后不久的时间里感受到光的颜色,一会儿这种黄色即自然消失。在灯光下白纸是白的,对物体恢复了日光(白光)下的感觉。
大脑的视觉中枢与记忆领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能看到的色彩也会受到记忆和联想的支配,越了解的对象越容易发生色觉恒常。
明亮环境的恒常性比黑暗环境的恒常性要高,而且更容易将形象看清楚。但是,在强光照射下或用细长筒观察对象的一部分时,也会失去色彩的恒常性。还有观察者特别注意和深刻分析观察对象时,所看到的东西也会变化。如画家把洁白的石膏像画得很黑,或者,在作画时使用了现实中根本就见不到的色彩。这可以说是画家不受色觉恒常支配,仅忠实于自己对对象的感受而画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些色彩虽然在现实中不能被看到,但因主观原因或是判断却被画家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