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色彩的属性及体系
色彩的属性
色彩性质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色彩的色相、明度以及彩度,称为色彩的属性,也称为“色彩三要素”。
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表象特征,通俗地讲就是色彩的相貌,也可以说是区别色彩用的名称。色相既是色彩体系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各种色彩的基础。
色相的数量并不是一个确定的数,从三棱镜中分出来的是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每两种颜色之间并无明显的分界,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不同研究方法必然体现为不同的划分方法,色相就表现为不同的数量。它们的排列是根据光的波长秩序,表示的方法就是“色相环”。
色相如果不断被细分会有无数种,过度的细分也没有现实意义。因此,色彩的研究者为了科学地区分色彩,运用了各种标识的方法。以日本的配色体系为例,以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绘画颜料上色相的标识方法,色相环上的24色会被命名如下(见图4-1)。
图4-1 色相名称
图4-1 (续)
在国外的颜料上都有色相的明确标识,例如10pB,指的就是带紫的蓝中第10色。另外,某一种色相和黑、白、灰调合,无论产生多少明度、纯度变化,都属同一种色相。
明度
色彩有明度上的差别,产生明度上的变化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光源的强弱或投射角度不同;二是由于同一种色相中含白色或黑色的量不一样多(见图4-2);三是物理色的色相在明度上本来就存在差异。
图4-2 同一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这里W代表白色,K代表黑色)
以明度的高低而言,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从色相上说,不同的颜色已经存在着不同的明度,其中黄色明度最高,而紫色明度最低。为了使读者看清楚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本章按C、M、Y、K的平均梯度做了一张图,以供参考(见图4-3)。
图4-3 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差异
把无色彩的白色与黑色用不等量调和,就能产生不同的灰色。把色彩的各种色相与黑色、白色、灰色不等量调合,能产生不同颜色的明度等阶。
目前,各国运用的明度等阶表主要有三种:11等度(孟塞尔表色体系)、8等度(奥斯特瓦德表色体系)、9等度(日本色研配色体系)。以孟塞尔表色体系为例:白色的明度为10,黑色的明度为0,各种明度的等阶差为1。色彩的明度在色彩学上被称为色彩关系的骨架,是支撑色彩关系的基础要素,任何设计都应尽量将明度关系处理好。
彩度
色彩的彩度也称“纯度”或“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或者说,色彩中含有黑、白或者灰色的多少。图4-4中绿色的彩度是由左向右不断降低的。
图4-4 同一色相之间的彩度变化(这里W代表白色,K代表黑色)
我们知道,任何色彩在光线下,要保证色彩的完全纯净是不可能的。光线越强,物体对于光线的折射也越强,就要降低色彩的彩度;光线弱了,明度降下来了,也会降低色彩的彩度。在调和色彩的过程中,也会有同样的情况,某一种色相只要与任何一种其他色相混合,就会导致色彩彩度的降低,色彩学上称为“减色混合”。图4-5可能会使大家对色彩三要素的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有人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色立体,后文将会有详细阐述。
图4-5 色彩三要素及色立体原理
在色光中,各单色光是最纯净的,颜料是无法达到单色光的纯净度的;在颜料中,色相环上的色彩是最纯净的,掺入其他色则会减弱其彩度。纯净的色彩看起来很刺激,视觉冲击力就大,但也会更难以与其他色彩相配合,在画面中往往会显得突兀。因此,在设计中有时需要降低颜色的彩度,使画面中的所有色彩协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