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候,俄国于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次革命在全世界引起了一股革命的浪潮,对中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宇宙观思考中国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迅速在中国传播,而李大钊是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者。
李大钊(公元1889~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8岁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冬,李大钊东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当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爱国斗争,由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16年,李大钊回国,从此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热潮中。
1918年7月,李大钊在《言治季刊》上发表了《法俄革命的比较观》,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呼吁中国去迎接崭新的革命潮流。他指出十月革命的时代精神和革命性质完全不同于法国革命,它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同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一文说道:“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由今以后,到处可见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李大钊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也得到了提高,他由一个单纯的爱国主义者日益变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在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被称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这一论断实不为过。
《每周评论》刊载的《山东问题》
《每周评论》是1918年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的周刊,主要侧重时事评述、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旗帜。图为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刊载的《山东问题》,该文详细报导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和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失败的情况,为五四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推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外,同时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政治的现实需要。自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后,中国有识之士就不断探索中国强大和摆脱被奴役的道路,以图摆脱灭种亡国的命运,但数次变革与革命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到底应向何处去,才能实现强大,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知识分子。1915年,在《新青年》上,陈独秀首先打出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陈独秀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于1918年与李大钊创办了《每周评论》,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首任总书记。
1918年12月22日,李大钊和陈独秀创办了《每周评论》,该刊四开一张,共分四版,于每星期日出版,其主要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内容则主要侧重于时政和文学,先后出版新旧思潮的舆论、山东问题、北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等专号,并刊载了罗素的讲演《我们所能做的》、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旗帜,《每周评论》在国内文坛有着广泛的影响,也是五四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均发挥了重大作用。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李大钊积极投入这场运动之中,他上街散发传单,并积极营救被捕入狱的陈独秀,成为这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并组织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系统地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批驳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掠影
秋季,全球爆发了大规模的西班牙流感,大约有2200万人死于流感,仅中国就数百万人死于该病。
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其中协约国共投入兵力4000万人,死亡515万人;而同盟军共投入兵力2285万人,死亡38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