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疗法大健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02 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根基

古人常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中任何事物与现象内部所具有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五行是中国古代朴素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之一。

阴阳

阴阳是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并由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相互转换而引发的事物从产生到发展、从发展到转变、从转变到衰退,从衰退到消亡的渐变过程。

阴阳之道主要体现在阴阳同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个方面。在中医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的范围内,阴阳之道又被古人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阴阳之道都得以充分地参悟与应用,成为中医学说厚重的基石之一。

五行

五行学说中的“五行”即是指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及相互之间关系。简单来说,“五行”的基本规律就是相生与相克。相生即相互之间具有互相滋生、互相助长的关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无尽循环。相克就是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无尽循环。

在中医的理论与实践当中,“五行”更是被赋予了更丰富、更灵活、更生动的内涵。在人体脏腑结构以及其各个部位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上,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律来划分,即是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起滋生和促进作用;按照五行相克的规律来划分,则是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起着制约和阻碍的作用;而其中“木”代表着生长、升发、舒畅,“火”代表着炎热的、向上、光明,“土”代表生化、承载、受纳,金代表沉降、肃杀、收敛,“水”代表着寒冷的、向下、滋润。

阴阳与五行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根基,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纲领,构建了中医的理论框架,中医利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和归纳人的形体特征和结构功能,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根据五行原理治疗五脏疾病

运用五行学说指导五脏疾病的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传变,确定疾病的治疗原则,指导脏腑的用药和针刺取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