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文化现代化的时序分析

文化现代化的时序分析,是对文化领域的现代化的全过程的时间序列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试图去发现和归纳文化现代化的客观事实和基本规律。在过去的三百年里,文化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但不同国家的表现差别很大。在本期报告里,我们选择15个国家为分析样本,分析文化领域的文化生活、文化结构(内容)、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时间跨度约为三百年(1700-2006年),分析内容包括长期趋势、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等。本节聚焦于文化领域内部的变迁;关于文化与其他领域现代化的相互关系的分析,需要专门讨论。

一般而言,文化领域包括两个部分(图1-1):(1)相对独立的部分,包括纯粹文化、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2)与其他领域交叉的部分,指其他领域的文化,如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和个人行为文化。文化领域的独立部分可以简称独立文化领域;文化领域的交叉部分可以简称交叉文化领域。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可以专门讨论。于是,文化领域的时序分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独立文化领域、交叉文化领域、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时序分析。

文化领域的时序分析需要注意八个问题:

(1)有限目标。文化领域涉及范围非常宽广,在有限时间和篇幅内,研究工作不可能面面倶到,只能有选择地进行。

(2)文化变量的多义性。文化变量的分类没有统一标准,有些文化变量同时也是社会或经济变量;有些文化变量(如人均年看电影次数)一般作为文化生活指标;有些文化变量(如图书馆数量)一般作为文化设施指标;有些文化变量(如电视普及率)既可以作为文化生活指标,也可以作为文化设施指标,还可以作为文化产业指标。虽然有些文化变量有多层意义,为避免重复,对一个文化变量一般只做一个方面的分析。

(3)文化变量的多样性。文化变迁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些变化具有四个特点。首先,变化发生在人类历史的每一个时期;其次,变化发生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方面;其三,变化持续时间(时间跨度)有长有短;其四,变化的性质差别很大,有些变化可以定性描述,有些变化可以定量分析。很显然,在一份报告里不可能完成对全部文化变量的时序分析。本期报告的分析重点是:过去三百年(18世纪以来)发生的中长期变化(短期变化不在分析对象之列)、有代表性和统计数据(研究资料)的文化变量。

(4)定性变量与定量变量的差别。定性变量一般难以量化,难以进行国际比较,但文化调查可以有所帮助;定量变量可以进行国际比较,但国际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会影响国际可比性。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变迁,存在文化多样性,而且难以量化,可以专题分析。

(5)学术文献与历史事实的差别。学术文献记录或反映的文化,与实际历史存在的文化,并非是完全同步或一致的;思想家的文化思想与社会大众的文化实践,并非总是一致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在历史长河里,一种文化思想可以传承久远,但它到底被多少人接受和实践,是很难确定的。简单地把文献记录或反映的文化看成是当时存在的基本文化,是有很大风险的。

(6)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差别。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是有区别的,但它们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在某些特定群体和特定历史时期,亚文化可能处于支配地位,主流文化是亚文化的外部环境。

(7)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进化论的差别。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同一个文化因素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意义,文化研究应该避免进行跨文化判断和比较。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进化既有一般进化,也有特殊进化;文化研究可以寻求文化进化的一般规律。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比较适合于语言、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分析;文化进化论的观点比较适合于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分析。

(8)时序分析与截面分析的差别。时序分析的文化变量不能太多;截面分析的文化变量就可以多一些。时序分析的重点是文化生活和文化内容的变化趋势;截面分析的重点是文化生活和文化结构的截面比较。如果文化变量存在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那么,时序分析不可能分析每一个文化指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截面分析则可以直接体现每一个文化指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一、独立文化领域的三百年时序分析

独立文化领域是文化领域中相对独立存在的部分(很少或基本上不与其他领域交叉),通常指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是属于文化活动、生产文化用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那些领域,大致包括纯粹文化、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独立文化领域的内容既丰富又复杂,而且文化变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平衡的,相关的历史数据和资料是有限的。全面分析独立文化领域的文化变迁是有挑战的,而且是有限篇幅包容不了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文化变量进行时序分析,只能以少数变量或指标为代表(表1-27)。尽管这种分析很不完备,但可以提供有用信息。

表1-27 1700-2006年独立文化领域的文化变迁

1.纯粹文化的时序分析

关于纯粹文化,没有统一定义。一般而言,纯粹文化是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相对独立又集中存在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它既是民族的文化身份,又是核心文化或基础文化的重要内容。纯粹文化大致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法律、道德、传统习俗和科技知识等。在一定程度上,语言是文化的媒介,文学、艺术和哲学反映思想观念;宗教既是制度,也是观念,法律、道德和习俗是制度。纯粹文化是知识、制度和观念的集合体,是真、善、美的集合体。

在过去三百年里,纯粹文化的变化非常丰富,如果逐个领域和变量进行分析,将需要大量时间和篇幅,例如,关于语言、文学和艺术的变迁需要进行专题讨论。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我们先进行纯粹文化的定性描述!后进行文化变量的定量分析!单个变量的分析参见截面分析。关于文化变量的分类,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而言,根据文化变量的特点,可以分为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也可以分为易比较变量和难比较变量(表1-28)等:(1)对易比较变量,比较容易进行“发展水平”的国际性或历史性比较,可以判断“发展水平”的相对高低,例如成人识字率、图书种类比例和广播普及率的数值越大越先进等。(2)对难比较变量,很难或不能进行“发展水平”的国际性或历史性的比较,很难判断谁先进谁落后,例如,很难说一种语言比另一种语言先进、现代文学比古典文学先进、现代艺术比古典艺术先进等。定性变量的变化大致按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时序特征描述,这里的现代(工业时代)和后现代(知识时代)只是一种时间标识。定量变量的变化,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上升类、下降类、转折类(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和波动类。上升和下降变量更多反映文化生活水平的变化;波动变量更多反映文化状态的变化。

表1-28 文化变量的相对可比性

纯粹文化变迁的定性描述

首先,语言。语言是用符号交流各种信息的系统;没有语言,人类文化就不能存在(哈维兰,2006)。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个国家都有官方语言,每种语言的使用人口是不同的(表1-29),不同语言的国际可比性是有限的。语言的变迁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与民族和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国际交流促进了语言变化。语言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分为古典语言、现代语言和后现代语言(受网络化、高科技和全球化影响的语言)。在过去三百年里,许多语言消失了;世界现存语言大约有5000~20000种(WCCD,1995)或6700种(UNESCO,2000);专家预计,在21世纪,现存语言的90%将可能消失(WCCD,1995)。

表1-29 10种语言使用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 (单位:(%))

其次,文学。文学是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学,包括小说、诗歌和传说等。文学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可以是超越现实的憧憬;可以是时代的素描,也可以是超越时代的追求。文学的变迁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与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状态紧密相关,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紧密相关。文学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分为古典文学(反映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现代文学(反映工业和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后现代文学(反映信息化和全球化社会的生活方式);而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文学,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和网络文学等。当然,我们不能说现代文学比古典文学先进,不能说某国文学比其他国家文学先进;文学变迁很难用“发展水平”的变化来描述。但是,在某些国家和某些时期,存在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大量涌现。

其三,艺术。艺术是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审美价值的体现和追求。艺术从内容、形式、用品到载体都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不同民族和国家有自己的艺术,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书法、摄影、建筑艺术和手工艺等。这些艺术很难进行简单的国际性比较或历史性比较,很难说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的水平谁高谁低。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阶段、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艺术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分为传统艺术(传统农业社会的艺术)、现代艺术(现代工业社会的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后现代知识社会的艺术);而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艺术,如古典艺术、抽象艺术、前卫艺术、乡村音乐、爵士音乐、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等。有些艺术是自古就有的,如音乐和舞蹈等;有些艺术是现代工业社会出现的,如摄影和电影等;有些艺术是后现代知识社会出现的,如动漫和网络音乐等。

其四,哲学。哲学是文化的思想观念。哲学是一个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哲学;哲学变迁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哲学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分为古典哲学(农业社会的哲学)、现代哲学(工业社会的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知识社会的哲学)。古典哲学的宗教性和思辨性比较浓,现代哲学突出科学性和实证性,后现代哲学受信息和网络的影响较大。当然,不同哲学思想的比较,不能简单用“谁高谁低”来描述。

其五,宗教。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实践体系(波普诺,1999)。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宗教是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信奉三大宗教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6%(表1-30)。宗教自古就有;宗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代宗教变迁的基本特点是多元化和世俗化:多元化表现为传统宗教的不断分化、新宗教的不断涌现和信仰自由;世俗化有三个分析维度,即参加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的成员规模,教会和宗教组织的社会影响、财富和威望,宗教信仰的狂热程度。除了美国,工业化国家都已在相当程度上经历了世俗化;但许多其他国家似乎没有世俗化(吉登斯,2003)。20世纪末,有些国家宗教活动出现了某种复兴的迹象。

表1-30 1900-2000年世界人口信奉主要宗教的百分比 (单位:(%))

其六,法律。法律是权力机构制定的行为规范或程序以及惯例和约定等。法律和法律体系是现代制度的核心,是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法律体系,法律的合理性和系统性具有相对的国际可比性和历史可比性,但这两种比较难以量化。法律的变迁具有政治性和时代性,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法律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分为传统法律(农业社会的法律)、现代法律(工业社会的法律)和后现代法律(知识社会的法律)等。现代法律是一个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国家其他法律、地方法规和国际法等。后现代法律则是现代法律的转型和升级,包括法律的生态转型(生态立法)和网络社会的立法等。

其七,道德和习俗。道德和习俗是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道德和习俗的变迁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与国家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状态紧密相关。道德和习俗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分为传统道德和习俗(农业社会的道德习俗)、现代道德和习俗(工业和城市社会的道德习俗)以及后现代道德和习俗(知识和网络社会的道德习俗);而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基本道德和流行习俗,如乡村生活习俗、城市生活习俗和网络生活习俗等。

其八,科技知识。知识是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科技知识是知识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科技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虽然科技知识是没有国界的,但每一个国家使用的科技知识是不同的,每 个国家生产和使用的科技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是可以进行比较的。科技知识的变迁既是全球性的,又是国家性的,因为每一个国家生产和使用科技知识的内容和程度是不同的。科技知识变迁的时序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科技知识(农业时代的科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工业时代的科技知识)和后现代科技知识(知识时代的科技知识)。科技知识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增长;在过去两百年里,英国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图书收藏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表1-31)。

表1-31 1800-2006年四家国家图书馆图书收藏量的增长 (单位:册)

纯粹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

文化变量的长期趋势可以按上升、下降、转折和波动四大类型归纳。其中,上升变量包括成人识字率(图1-7)、青年识字率、妇女识字率、男女平等性、妇女地位、休闲时间、科技论文、科技期刊、发明专利等;下降变量包括语言种类、成人文盲率、青年文盲率、妇女文盲率等;转折变量包括部分国家信仰宗教的人口比例先降后升(表1-32)等;波动变量包括科技知识、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的年增长率等。

图1-7 1870-2006年成人识字率的变化 (单位):(%))

表1-32 1981-2001年加入教会组织人口的百分比 (单位:(%))

纯粹文化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纯粹文化领域的文化变迁是不平衡的,不同国家的进展差别很大。由于纯粹文化的国际可比性和历史可比性非常有限,许多文化变量是定性变量,而且许多文化指标的比较没有统一标准,要准确判断纯粹文化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有许多文化指标是定量变量,但这些指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并不能完全代表文化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例如,成人识字率指标存在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但它不反映语言变迁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因为很难判断几种语言谁高谁低,尽管语言的使用价值(使用人口)相差很大。

2.文化设施的时序分析

文化设施是与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或设备,大致包括文化场所、文化遗产、文化设备、文化机构、体育设施、教育设施、科技设施、信息设施和旅游设施等九大类。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部分反映文化发展的水平。

文化设施发展的长期趋势

文化设施发展的长期趋势可以按上升、下降、转折和波动四大类型归纳。其中,上升变量包括文化场所数、文化遗产数、文化机构数、体育设施数、公共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广播普及率(图1-8)、激光唱机普及率、电视普及率(图1-9)、邮局、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传真机普及率、计算机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图1-10)、宽带网普及率、网络服务商、国际旅游人次、旅游景点和旅游类型等;下降变量包括没有文化和信息设备的家庭比例等;转折变量包括电报、留声机、寻呼机数量等从上升到下降;饱和变量包括部分国家的初等教育机构、中等教育机构、体育设施等已经达到饱和水平,变化不大或随人口结构变化而有所变化。

图1-8 1970-2001年广播普及率(收音机数/1000人)

图1-9 1970-2002年电视普及率(电视机数/1000人)

图1-10 1990-2005年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用户/1000人)

文化设施发展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文化设施的种类繁多,而且不同时代的文化设施有所不同。我们分别采用电话普及率和计算机普及率来代表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文化设施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电话普及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表1-33)。在20世纪里,电话普及率的世界前沿水平从18%提高到759%,世界末尾水平低于1%。,国际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2004年,瑞典电话普及率达到759%,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电话普及率仅为0.2%。。

表1-33 1890-2005年电话普及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计算机普及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表1-34)。1980年以来,计算机普及率的世界前沿水平从4%。提高到865%,世界末尾水平低于1%。,国际绝对差距在持续扩大。2004年,瑞士的计算机普及率达到826%,尼日尔的计算机普及率仅为0.7%;刚果民主共和国等10个国家没有数据。

如果比较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速度就会发现,电话普及率的世界前沿水平达到50%大约花了近100年(1877-1975年),计算机普及率的世界前沿水平达到50%大约花了20年(1981-2000年),网络文化设施比工业文化设施的普及速度要快很多。

表1-34 1980-2005年计算机普及率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3.文化产业的时序分析

关于文化产业,没有统一定义。一般而言,文化产业是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创造、生产、销售、服务和消费的产业。通俗地说,文化产业是与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服务和大众文化生活直接相关的产业。文化产业与一些概念紧密相关,这些概念的内涵有交叉或大同小异,如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版权产业、文化经济、创意经济和体验经济等。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双重属性:(1)是经济属性,知识和劳动密集,创造财富和就业,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需要;(2)文化属性,传递价值观、思想和民族属性,促进和保持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

1982年,UNESCO发表报告《文化产业:文化未来的挑战》,文化产业逐步引起国际关注。事实上,文化产业并不新鲜,而是自古就有之(表1-35);我国学者研究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李向民,2006)。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以看成是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化产业越发达,文化生活水平越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由于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非常有限,我们采用具有统计数据的指标来分析文化产业的时序变迁。关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或版权产业的数据!由于不同国家的定义有所差距,需要谨慎对待。

表1-35 人类文明进程中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变迁

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可以按上升、下降、转折和波动四类变量归纳。其中,上升变量包括图书和期刊出版、音像出版、电子出版、版权服务、广播普及率、电视普及率、电影生产、电影院、网络文化服务、旅游服务(图1-11)、印刷和书写用纸(图1-12)、文化用品、文化投资、人均信息支出、人均文化增加值、文化增加值比例(图1-13)、文化就业比例(图1-14)、人均文化消费、人均文化用纸、人均文化贸易、人均文化商品贸易(图1-15)、人均文化服务贸易、人均信息贸易和人均技术贸易等;下降变量包括没有电视的家庭比例等;转折变量包括新闻用纸、人均新闻用纸、报纸种类、日报发行比例(图1-16)等先升后降;波动变量包括人均年看电影次数(图1-17)、文化消费增长率、文化增加值的增长率等。

图1-11 1995-2005年人均国际旅游支出(单位:美元)

图1-12 1970-1997年人均文化用纸(单位:千克)

图1-13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单位:(%))

图1-14 文化产业就业占总数就业的比例(单位:(%))

图1-15 1980-2005年人均文化商品贸易(单位:美元)

图1-16 1970-200年日报发行比例(单位:份/1000人)

图1-17 1981-1999年人均年看电影次数(单位:次)

文化产业发展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文化产业发展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可以从文化生产、文化就业、文化投资、文化消费和文化贸易等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用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就业、文化消费、文化旅游、文化用纸、信息支出、网络文化和文化贸易等来反映。由于文化统计的国际标准尚没有形成,有些指标的国际可比性是非常有限的。对于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数据,需要谨慎对待。

文化生产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可以用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等指标来反映(表1-36)。

表1-36 文化生产和有关产业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文化产业就业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可以用在就业劳动力中的文化产业就业比例、版权产业就业比例和创意职业比例等指标来体现(表1-37和1-38)。

表1-37 文化产业就业和版权产业就业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表1-38 2000年创意职业(creativeclass)占就业劳动力比例的国际差距

文化消费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可以用人均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占家庭消费比例、家庭文化消费占GDP比例等指标来反映(图1-18)。

图1-18 25个国家家庭文化消费占GDP的比例(2005年或最近年值,单位:(%))

文化贸易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可以用人均文化商品贸易、人均文化服务贸易、人均文化贸易、人均文化出口、人均文化商品出口、人均文化商品进口、人均文化服务出口和人均文化服务进口等指标来反映。

人均文化商品贸易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见表1-39。1980年以来,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比较快,人均文化商品贸易的世界前沿水平从815美元提高到2112美元,世界末尾水平低于1美元,国际绝对差距在扩大。2005年,瑞士人均文化商品贸易为2112美元,布隆迪等30多个国家人均文化商品贸易低于1美元或者没有数据。

表1-39 1980-2005年人均文化商品贸易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人均文化服务贸易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见表1-40。1996年以来,人均文化服务贸易的世界前沿水平从480美元提高到1303美元,世界末尾水平低于1美元,国际绝对差距在扩大。22005年,爱尔兰人均文化服务贸易为1303美元,肯尼亚等60多个国家人均文化服务贸易低于1美元或者没有数据。

表1-40 1996-2005年人均文化服务贸易的世界前沿和国际差距

二、交叉文化领域的三百年时序分析

交叉文化领域是文化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部分的简称(图1-1)。交叉文化领域的文化可以有两种简称:交叉领域文化(交叉文化)和其他领域文化(其他文化);主要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和个人行为文化等。文化是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交叉文化是所在领域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在过去三百年里,交叉文化的变化非常丰富。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我们先进行交叉文化的定性描述,后进行文化变量的定量分析;单个变量的分析参见截面分析:(1)定性变量的变化,大致按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时序特征描述,这里的现代(工业时代)和后现代(知识时代)只是一种时间标识。这种描述只是一种“素描”或概要,而不是系统和全面分析。(2)定量变量的变化,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上升类、下降类、转折类(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和波动类。由于历史数据的缺乏,我们不可能分析交叉文化的全部指标,只能选择有代表性和统计数据(研究资料)的指标进行分析(表1-41)。这种分析尽管不全面,但可发现这些领域文化变迁的一些有关信息。要全面把握交叉文化领域及其各个分领域文化的文化变迁,需要系统的专题研究。

表1-41 1700-2006年交叉文化领域的文化变迁

1.政治文化变迁的时序分析

政治文化变迁的定性描述政治文化是政治领域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它包括三个重要方面: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阿尔蒙德,鲍威尔,2007)。在过去三百年里,政治文化的变迁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政治文化(农业社会的专制文化)、现代政治文化(工业社会的民主文化)和后现代政治文化(知识社会的网络民主、分散化、生态化和国际化等,目前还在发展之中)。政治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是非线性关系。1900年,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实现普遍选举的民主政治(UNDP,2000);2000年,大约有121个国家和68%的人口实行民主政治或部分的民主政治。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是线性的,1980年以来有六个国家出现民主的倒退(UNDP,2002)。从世界范围看,政治文化的民主化和国际化趋势是一个时代潮流。

政治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

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可以按上升、下降、转折和波动四类变量归纳。其中,上升变量包括部分国家政府消费比例(图1-19)、公务员人数、民主化程度(图1-20)、政府信息化、外交组织、外交人员、外交关系数量等;下降变量包括部分发达国家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投票率等;转折变量包括工会运动、阶级文化等先升后降;波动变量包括国防支出比例(图1-21)等。

图1-19 1960-2005年政府消费比例(政府消费/GDP,单位:(%))

图1-20 20世纪后50年采用民主政治的国家个数

图1-21 1990-2005年国防支出比例(国防支出/GDP,单位:(%))

2.经济文化变迁的时序分析

经济文化变迁的定性描述经济文化是经济领域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分析了经济制度和经济观念的变化,它们是经济文化的重要内容(表1-42)。在过去三百年,经济文化的变化是非常深刻的。经济文化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可以分为农业经济文化、工业经济文化和知识经济文化:农业经济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小农经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缓慢等;工业经济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市场化程度高,工业和服务业发达,现代企业制度、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比较快等;知识经济文化的特征正在形成之中,目前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化、知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等。

表1-42 人类经济史上的基本经济制度(举例)

经济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

经济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可以按上升、下降、转折和波动四类变量归纳。其中,上升变量包括劳动生产率(图1-22)、服务劳动力比例、休闲时间、最低工资、上市企业数量、企业创新数量等;下降变量包括童工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每周劳动时间等;转折变量包括工业劳动力比例(图1-23)、工业增加值比例、国内储蓄/GDP和基尼系数等先升后降;家庭消费比例等先降后升(图1-24);波动变量包括家庭消费增长率等。

图1-22 1960-2005年劳动生产率(GDP/劳动力,单位:美元/人)

图1-23 1960-2005年工业劳动力比例(单位:(%))

图1-24 1960-2005年文化消费比例(单位:(%))

3.社会文化变迁的时序分析

社会文化变迁的定性描述

社会文化是社会领域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社会现代化研究》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它们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表1-43)。在过去三百年,社会文化的变化是非常广泛的,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社会文化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社会文化(农业社会文化)、现代社会文化(工业社会文化)和后现代社会文化(知识社会文化):农业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乡村文化、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传统大家庭等;工业社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城市文化、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核心小家庭等;知识社会文化的正在形成之中,目前的主要特征是全球文化、网络文化、普及高等教育和家庭多样化等。

表1-43 人类社会史上基本社会制度的代表性特征(举例)

社会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

社会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可以按上升、下降、转折和波动四类变量归纳。其中,上升变量包括城市人口比例(部分国家先升后降)、郊区人口比例、部分国家外籍人口比例、国际组织数量、平均预期寿命、妇女避孕率、医疗费用、小学和中学普及率(部分国家饱和)、大学普及率、教育费用、网络学习、养老保险覆盖率、社会保障费用、女子首婚年龄、离婚率(图1-25)、同性恋数量、时装和工艺品销售、私人汽车普及率等;下降变量包括绝对贫困人口比例、总和生育率(图1-26)、家庭规模、结婚率等;转折变量包括部分国家城市人口比例、人口自然增长率(图1-27)等先升后降;波动变量包括少女生育率等。

图1-25 1970-2001年离婚率(离婚人数/100位结婚者)

图1-26 1960-2005年总和生育率(单位:个)

图1-27 1960-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

4.个人行为文化变迁的时序分析

个人行为文化变迁的定性描述

个人行为文化是影响和解释个人行为的知识、习惯和观念的复合体。在过去三百年里,行为文化的变化非常深刻,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行为文化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可以分为传统行为文化(农业社会行为文化)、现代行为文化(工业社会行为文化)和后现代行为文化(知识社会行为文化):传统行为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保守性、依赖性、等级性和家族性等;现代行为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责任感、宽容、自立和进取等(表1-44);知识社会行为文化的特征正在形成之中,目前的特点是个性化、创新性、自主性和网络化等。

表1-44 关于孩子应具备的11种主要品质的支持率 (单位:(%))

个人行为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上升变量包括青年识字率、成人识字率、妇女识字率、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图1-28),部分国家成人科学素质(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等;下降变量包括青年文盲率、成人文盲率等;转折变量包括吸烟率、男性吸烟率(图1-29)、女性吸烟率、部分国家受过初等教育劳动力比例、部分国家受过中等教育劳动力比例等先升后降;波动变量包括犯罪率、自杀率等。

图1-28 1987-2001年高教劳动力比例(单位:(%))

图1-29 1990—2004年男性吸烟率(单位:(%))

5.生态文化变迁的时序分析

生态文化变迁的定性描述

生态文化是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分析了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的变化,讨论了现代生态意识,它们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表1-45)。生态制度和生态观念自古有之,工业社会经济主义处于主导地位,生态文化被边缘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引起国际关注,生态现代化启动,生态文化成为一种主流文化。

表1-45人类文明史上的生态思想的演化

生态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

生态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可以按上升、下降、转折和波动四类变量归纳。其中,上升变量包括国家保护区比例(图1-30)、废物循环利用、人均能源使用、环境保护支持率等;下降变量包括农业用水比例等;转折变量包括能源使用效率(图1-31)、森林覆盖率(图1-32)等先降后升;波动变量包括森林覆盖率的增长率等。

图1-30 1970—2004年国家保护区比例(单位:(%))

图1-31 1960—2004年能源使用效率(单位:2000年价格美元/千克标准油)

图1-32 1970—2005年森林覆盖率(单位:(%))

6.国际文化变迁的时序分析

国际文化变迁的定性描述

国际文化是影响和解释国际行为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国际现代化研究》分析了国际制度和国际观念的变化,它们是国际文化的重要内容(表1-46)。在过去三百年里,国际文化的变化是巨大的,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国际文化变迁的时序阶段因国家而异,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国际文化(农业社会的国际文化)、现代国际文化(工业社会的国际文化)和后现代社会文化(知识社会的国际文化):农业社会的国际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征服、掠取和帝国文化等;工业社会的国际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法律等;知识社会的国际文化的特点正在形成之中,目前的主要特征是国际平等、国际合作和全球文化等。在过去三百年里,国际交流和国际战争始终存在。

表1-46 人类文明史上国际制度的变迁(举例)

国际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国际文化变迁的长期趋势可以按上升、下降、转折和波动四类变量归纳。其中,上升变量包括文化贸易、人均文化贸易(图1-33)、人均信息贸易(图1-34)、国际旅游、国际科技论文、外国留学生等;下降变量包括平均关税等;转折变量略;波动变量包括文化贸易增长率、国际移民率、国际文化犯罪等。

图1-33 1996—2005年人均文化贸易(单位:美元)

三、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时序分析

文化是影响和解释人类行为的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也是知识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复合体。文化现代化过程的文化变迁是全方位的,包括文化生活、文化内容、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变迁。事实上,在文化生活和文化内容变迁的时候,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有些时候,文化生活和文化内容变化与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变化是基本同步的;但更多时候它们是不同步的。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是非常复杂的,发生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时空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的文化制度与文化观念的变迁,也可以是不同步的。如果希望在有限篇幅里,全面完成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时序分析,那将是不现实的。本章第一节关于文明时间和文化范式(文化形态)的分析,为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时序分析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框架。这里,重点陈述独立文化领域的制度和观念的时序变迁。

图1-34 1970—2005年人均信息贸易(单位:美元)

1.独立文化领域的文化制度的时序分析

文化制度有两种理解:其一,狭义的文化制度,指独立文化领域的制度,包括纯粹文化、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的制度;其二,广义的文化制度,指文化领域的制度,包括独立文化领域的制度和交叉文化领域的制度(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和环境文化领域的制度等),其中,交叉文化领域的制度同时是其领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政治制度是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等。广义的文化制度是制度的全集合,可以简称为制度文化[4]。人们通常说的文化制度,一般是指狭义的文化制度。本节第二部分讨论了交叉文化领域的变迁(包含交叉文化领域的制度),这里重点讨论狭义的文化制度,即独立文化领域的制度。

根据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诺思,1999),制度是规范人类行为的规章、程序、伦理道德和习俗的集合。狭义的文化制度是关于纯粹文化、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的制度集合。没有文化制度的进步,就没有文化现代化。下面简要分析文化制度的变迁。

独立文化领域的基本文化制度的变化

从人类诞生到21世纪末,根据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结构划分,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四种基本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每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基本文化制度。在基本文化制度变迁的同时,独立文化领域各个分领域的制度也发生着变化;同一个基本社会形态的基本文化制度,可能会有几个变种。

基本文化制度是关于文化资源的所有、配置和分配的制度:在原始社会,基本文化制度是原始宗教制度,文化资源是公有的和共享的。原始社会的过渡时期,产生了私有制,但文化制度仍带有宗教的色彩。在农业社会,基本文化制度是文化控制制度,封建王朝和宗教组织决定文化资源的生产、配置和分配,民间文化受到控制。在工业社会,基本文化制度是文化检查、文化市场和知识产权制度,国家和市场共同决定文化资源的生产、配置和分配。知识社会的基本文化制度将是网络化、生态化和国际化制度,文化资源生产、配置和分配的制度正在形成之中(表1-47)。

表1-47 基本文化制度的时序变迁(特征举例)

三大分领域的文化

制度的变化首先,纯粹文化领域的文化制度。原始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自然语言、口头文学、原始艺术、原始宗教和原始习俗等;农业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民族语言和文学、宗教和宫廷艺术、民间文化活动、农村习俗和文化控制等;工业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官方语言、文化检查、法律体系、专利制度、城市习俗、宗教世俗化和文化商业化等;知识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网络文化、文化多样性、文化产业化、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全球化等。

其次,文化设施领域的文化制度。原始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原始宗教设施是公共的等;农业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官方文化设施、民间文化设施、邮政设施等;工业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广播电视和电影设施、电话和通讯设施、出版设施、教育和科技设施、文化设施体系等;知识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文化设施体系、网络设施和市场化等。

其三,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化制度。原始社会没有文化产业,相关的活动包括原始手工艺等;农业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宫廷表演、宗教艺术和建筑、民间文化活动和图书出版等;工业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文化专业化、文化商业化、文化检查和知识产权等;知识社会的文化制度主要有文化多元化、网络文化、全球化、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等。

2.独立文化领域的文化观念的时序分析

文化观念有两种理解:其一,狭义的文化观念,指独立文化领域的观念,包括纯粹文化、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的观念;其二,广义的文化观念,指文化领域的观念,包括独立文化领域的观念和交叉文化领域的观念(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和环境文化领域的观念等),其中,交叉文化领域的观念同时是其领域文化的主要内容,如政治观念是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等。广义的文化观念是观念的全集合,可以简称为观念文化[5];人们通常说的文化观念,一般是指狭义的文化观念。本节第二部分讨论了交叉文化领域的变迁(包括交叉文化领域的观念);这里重点讨论狭义的文化观念,即独立文化领域的观念。

文化观念的变化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是学术思想层面——文化思想的变迁;其二是文化规范层面——伦理道德的变化;其三是文化政策层面——文化制度的变化。上面已经讨论了文化制度的变 化,伦理道德需要专门研究;这里主要讨论文化思想的历史演变。关于人类文化史和民族文化史,有大量的鸿篇巨著。很显然,全面介绍文化思想史将超出本期报告的范畴。关于文化思想的变迁,可以大致从两个维度展开:基于文明时间和基于不同文明。本期报告简要讨论基于文明时间的文化思想变迁;关于不同文明的文化思想变迁,例如西方文明、东方文明、阿拉伯文明、拉美文明和非洲文明等的文化思想的变迁,需要专题研究。

独立文化领域的文化思想的演化

文化思想的时序分析不是文化思想的编年史,也不是文化学家的编年史,更不是文化学名著的百科全书。我们认为,文化思想与文明时间(表1-18)的关联分析可以作为文化思想时序分析的一种方法(表1-20)。尽管有些文化思想超前或者落后于它产生的时代,但是,它必然带有其所处时代的文明烙印。当然,文化思想与文化实践并非是完全同步的。

在独立文化领域,文化思想不是人类思想的全集合,而是关于纯粹文化、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和文化生活的思想的一个子集,是关于文化的生产、传播、分配、保存和消费以及文化生活的思想观念。这种文化思想与文化的定义紧密相关,而文化含义是不断变化的;现代的文化概念与历史上的文化概念是有差别的。

在西文里,“文化”一词出现于15世纪;在过去五个世纪里,文化的词义在不断变化(威廉斯,2005)。威廉斯认为:在18世纪后几十年和19世纪前半叶,工业、民主、阶级、艺术和文化五个字,成为英文里的通用字;文化的词义在此期间发生改变,此前文化的含义有两个:作物栽培、人类训练的过程;18世纪后期以来,文化的词义变为四个:心灵的一种普遍状态或习惯、整个社会智力发展的普遍状态、艺术的普遍状态、物质、智力和精神构成的整个生活方式(Williams,1958)。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的人类学定义,被学术界称为“西方文化学之父”。到20世纪50年代,文化的定义就达到一百多种(Kroeber,Kluckhohn,1952)。在本期报告里,文化是指知识、制度和观念的复合体。

从原始社会到知识社会,人类的文化思想是不断变化的(表1-48),这种变化是合乎逻辑的。例如关于文化资源配置的基本思想,原始社会是共享的,农业社会是专制的,工业社会是经济的,知识社会是网络化等。所以,需要分别叙述不同文明时间的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人们参与的文化活动或文化生活,来认识他们的文化思想和观念。

首先,原始社会的文化思想没有“文化”一词。文化生产基本是一种“偶然发现”,还有原始艺术和工艺的创造。文化传播多数是言传身教等;文化分配观念是共享的;文化保存主要是个体传承等;文化消费的主要形式是出席传统仪式等;文化生活主要是参与自然崇拜活动等。

表1-48 文化思想观念的时序变迁(特征举例)

其次,农业社会的文化思想没有现代意义的“文化”一词;文化处于附属地位,较多地具有奢侈品的特性。文化生产多数是个人行为(教士、智者和艺人),有些封建王朝和宗教组织也推动文化创造活动,文化观念的宗教色彩和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教育、学习和表演等;文化分配是被朝廷或教会控制的,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是分离的;文化保存既有官方保存,也有民间保存和个体传承;文化消费主要是文化观赏和文化学习;文化生活是分裂的,包括精英的高雅文化、文化沙龙和民间的通俗文化等。

其三,工业社会的文化思想,出现了现代意义的“文化”一词;文化的含义在不断变化,文化获得独立地位,文化专业化和商业化。文化生产是知识分子和艺人完成的,并逐步成为专业化生产;科学文化大发展,文化观念理性化和世俗化。文化传播是大众传播和商业化等。文化分配是大众文化和市场化,文化检查制度影响比较大。文化保存是制度化和多样化的。文化消费主要是文化接受、文化评论和文化学习等。文化生活是多样的,包括城市文化、乡村文化和反文化等。

其四,知识社会的文化思想正在形成中,例如文化多样性、文化产业化、网络化、全球化、文化资本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生产的特点是文化创新的产业化和网络化、科技发展迅速等;文化传播的特点是网络化、多样化和全球化等;文化分配是网络化、全球化和个性化,文化检查制度仍有影响;文化保存的特点是制度化、多元化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消费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和网络化等;文化生活具有多样性,包括网络文化、全球文化和多元文化等。

三大分领域和文化生活的思想变化

首先,纯粹文化领域的文化思想。原始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共享、原始习俗、原始艺术;农业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控制、文化是奢侈品、宗教文化、封建文化和官僚文化等;工业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检查、文化专业化、宗教世俗化、科学文化、阶级文化、大众传播和文化商业化等;知识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数字化、文化多元化、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文化、生态文化、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等。

其次,文化设施领域的文化思想。原始社会的观念包括宗教设施是公共的、神圣的等;农业社会的观念包括官方文化设施是主导的、民间文化设施是日常的等;工业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设施是公共物品、文化设施的市场化等;知识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设施是公共物品、文化设施的市场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等。

其三,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化思想。原始社会没有文化产业,文化是共享的,手工艺品是可以交换的;农业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是娱乐性的、装饰性的、高雅生活、民间娱乐等;工业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产业是一个次要产业、文化检查和大众文化等;知识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产业是主导产业、网络文化、休闲文化和旅游文化等。

其四,文化生活的思想观念。原始社会的观念包括原始习俗、宗教等;农业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生活是高雅的或通俗的;工业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生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比较次要;知识社会的观念包括文化生活是基本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如果说,农业社会的文化处于从属地位,工业社会的文化处于独立地位,那么,知识社会的文化逐步处于主导地位。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文化学和文化研究

关于文化学,没有统一认识和定义。一般而言,文化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现象的交叉科学。文化学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包括文化理论、文化生活和文化变迁的研究,还包含不同文化领域的研究、文化史、文化制度史、文化思想史和文化观念史研究等。文化学有许多流派,如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 学派、社会学派、结构主义、功能学派和心理学派等(王玉德,2006);不同学派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不尽相同。我们将在本期报告第二章专题讨论文化理论。

文化学有许多分支,如文化社会学、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传播学等;涉及文化研究的学科有许多,如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现代化研究等。文化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代文化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拉开了当代文化研究的序幕(陆扬,王毅,2007)。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已于2002年完全撤销,但它的影响仍然广泛存在。这种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引起了许多学科的借鉴和国际性的关注。

3.小结

在过去三百年里,文化现代化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历史过程:部分旧的文化生活、文化内容、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逐步被新的替代;部分旧的文化得到保存、传承或发扬(如民族歌舞等);部分旧的文化成为新时期的文化生活的一种传统习惯(如宗教等)。新的文化生活、文化内容、文化制度和文化观念从诞生、成长到成熟,一波又一波,不断演进。旧文化与新文化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新文化包含对旧文化的部分继承(如语言、文学和艺术等)、部分扬弃(如制度和观念等)和部分保存(如知识和文化遗产等)。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对新旧文化的态度不同,而且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不同,世界文化现代化进程非常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