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原理(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4 气体扩散定律

(Law of Gas Diffusion)

气体分子间距离大,作用力小,并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尽量扩散到所能达到的空间,那么气体分子扩散速率有无规律?

取一支玻璃管,在其左端放浸有浓氨水的棉花团,右端放浸有浓盐酸的棉花团(图2.4)。NH3分子向右扩散,HCl分子向左扩散,它们相遇时生成NH4Cl白色固体而出现白色雾环。

图2.4 NH3和HCl的扩散

可以观察到这个白色雾环出现在中间偏右部位,左右距离比约为3∶2。这个实验现象告诉我们,NH3的扩散速率比HCl的快。上述玻璃管中还有空气,NH3分子和HCl分子运动时必然要和N2、O2等分子不断碰撞,所以观察到的扩散速率只是分子运动速率的相对比较。定量测定时可将气体A密封在某容器中,该容器一端与气压计相连,另一端有活塞经毛细管与真空室相接,借此可测定气体A由压力p1降至p2所需的时间tA。在相同条件下测定B气体由p1降至p2的时间tB。所需时间越短,表示气体扩散速率越快,tA与tB之比可以代表扩散速率vB与vA之比。这种经小孔向真空的扩散叫隙流,vA和vB也叫隙流速率,即

tA/tB=vB/vA

1828年,Graham由实验发现:等温等压条件下,气体的隙流速率(v,mol·s-1)和它的密度(ρ)的平方根成反比,而气体的密度又与摩尔质量(M)成正比,即

由实验测定已知摩尔质量的化合物的vA,再测定未知物的vB,即可用(2.12)式求未知物的摩尔质量MB。Ramsay等人曾用此法测定了稀有气体Rn的原子量。

这个实验定律,现已从分子运动论加以推导证明(见p.22)。这个简单的定律曾解决过核化学中的复杂问题。核燃料铀在自然界有两种重要同位素235U和238U(还有很少量的234U)。235U核受热中子轰击可以裂变而释放很大的能量,但它在自然界的同位素丰度只有0.72%,而238U的丰度虽高达99.28%,却不能由热中子引起裂变反应。因此必须将235U和238U进行同位素分离,使235U富集之后才能制作核燃料。同一种元素两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极其相似,一般化学方法难于将它们分离。20世纪40年代,富集235U的成功方法就是利用了铀的挥发性化合物235UF6238UF6扩散速率的差别。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铀分离工厂在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六氟化铀气体通过一种多孔隔板经几千次扩散分离而使235UF6富集。

【例2.7】比较235UF6238UF6与H2三种气体在100.0kPa及100.0℃时的扩散速率之比。

两者差别很小,所以必须经过几千次的扩散,才能达到富集的要求。Graham气体扩散定律(2.12式)是实验定律,只表明了分子运动速率的比值。理论证明及速率的具体计算将在下一节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