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前言
口才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它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和睦、生活幸福、精神愉快的重要素质,也是一个人随身携带永不过时的基本能力。
口才是一种心理技能。口才活动离不开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又决定着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高低以及口语表达的风格。个性的倾向性如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制约着口才活动的方向和社会价值。而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等则对口才活动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口才是思维的花朵,口语表达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对思维活动的扫描和表达。也就是说口语是思维的物质外化,人们常说想得清楚才能说得好,“思想只能用思想本身来修饰和加强”。
说话同写文章一样,需要丰富的语言材料,需要遵从与写作大体相同的语法规律,有着基本相同的表达方式、结构方式、表现技法和训练规律。同时,许多重要的口语语体如演讲、论辩、报告、讲话等,又都依靠写作为其提供提纲和稿本。特别是演讲艺术,语体非常接近书面语,或本身就是口头书面语。
判断一个人说话水平高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是否合“体”。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关系,以及不同的言语特点,就形成了口语表达的不同语体。如亲朋好友之间交谈,讲话可以随便一点,语言也可以省略一些,可使用一些俚语、俗语;在一般正式交际场合,如进行工作会谈、业务洽谈、寒暄交谈,通常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在特别隆重的场合,如在大会做报告或演讲,使用的口语就比较接近书面语。电视广播播音有演播口语体,朗诵、影视、话剧等口语形式有文艺口语体。如果平时和朋友说话拖着一口朗诵腔,就会让人觉得很别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说的是说话既要合体,又要得体。
口才训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训练表达能力,也训练心理素质;既要有有声语言的练习,也要有态势语言的练习;既要进行运思训练,也要进行控场训练;既要练听,也要练看;既要有充任角色的语境训练,也要有演讲、交谈、论辩等不同形式的语体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成功地掌握某种技能,必须按照技能形成的有效方法去练习。作为心智活动的口才技能也是这样,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确的目的,能够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使练习置于意识的控制之下,改善练习的效果。第二,练习方法要正确。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能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早纠正。第三,要了解练习的结果。哪些是正确的,要予以保持,哪些是错误的,要予以更正,每次练习之后应及时反馈。第四,练习要采取多种形式。既要重视口才训练课上的集中强化练习,也要注重平时多种形式的分散练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既依赖于练习者的主观努力,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从主观上说,练习者应树立成功的信心,经常练口,注重表达,不放过任何一次练习的机会。从客观上说,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遵循口才训练的程序,提供适宜进行口语训练的场合。但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最根本途径都是“多练”。只要我们认为口才训练足够重要,就一定会坚持不懈地努力。
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中的每个人时时都生活在一种这样或那样的语言环境之中,并且深受特定语言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一个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跟一个在其他传统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的方法是不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一个国家的历史就体现在这个国家的语言之中。语言将一个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代代人连接成一个伟大的、有生命力的历史整体。可以这样认为,人民的语言是一种最有生气、最丰富、最牢固的纽带,只要活在人民的语言之中,这个民族就是永生的。
心口一致、知行统一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最宝贵的遗产,中国历史上无数杰出的人物都倡导并坚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他们从来就不让知识停留在理性认识的层面上,也从来不把理想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内化升华的基础上,付诸具体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弘扬真理。中国社会的进步就是依靠那些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拼命探寻、实践真理的人们一代一代努力才实现的。后人不能“复印”前人的人生,也不应否认前人的人生,社会进步是这样,科学高峰的攀登同样如此。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的积极、文明、向上的语言环境是口才训练的根本目的。
口才训练是以练为主的教学活动,训练者是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吸收他们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来,本书既包括了作者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也包括了参与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学生的智慧和贡献。
口才训练是贯穿人一生的学问,虽说已有数千年的实践,但有些问题仍在争论和探索之中,由于学力有限,不妥之处望专家、读者多加指正。
孙海燕
2014年4月20日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