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艺术十二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熟而不俗

不同于诗歌意象的刻意求险求异求怪,歌曲情象的“再语义化”,更注重意象的“熟而不俗”。大多数流传的歌曲中,歌曲意象都为人们所熟悉,甚至就是风花雪月、草木树林、江河日月等,但如何在“熟”的基础上做到“不俗”,这是歌曲的独创性所在。这就要求把熟悉的形象语言重新加以“陌生化”,即置放在新的语境中,给予新的“再语义化”表达方式。

比如,“花”是歌曲中常用的意象之一,输入“花”一词,通过百度网络MP3歌曲搜索,就能找出1900多首与“花”相关的歌曲,因此,情歌写“花”,容易滥俗意象。

然而,许多歌曲通过对“花”意象的具体化或变形,营造出“熟而不俗”的效果。江苏民歌《茉莉花》被誉为江南民歌“第一歌”,早在两百多年前,由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在清乾隆年间(1736—1759)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六集卷一中,就有相近歌曲的记载:“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赛不过了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1838年贮香主人所编的《小慧集》中,民歌《鲜花调》的唱词也很与此相近。据《中国经典民歌赏析指南》记载,《茉莉花》也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民歌,大约在乾隆五十七至五十九年(1792—1794),首任英国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1769—1848)回国后,于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国旅行记》,书中提到《茉莉花》“似乎是中国最流行的歌曲之一”。由于《中国旅行记》的巨大影响,1864到1937年间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收入了《茉莉花》。其中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图兰多特》中的男声齐唱,有浓郁的中国民歌风格,将《茉莉花》的影响扩展到整个世界。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采花”这个非常陈旧的熟语,因为担心被看花的人骂,语象突然更新,程式化象征落入全新的情感语境,意义突然出现幽默化的转折,但是文字并没有故作深奥,情象却恢复了活力。

当代歌曲中,词作者依然钟情“花”这一情象,更乐意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拓展、运用它,歌曲中出现了《女人花》《海上花》《鲁冰花》等多首新鲜奇特的“花”歌。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民歌中吸取灵感,比如这首很有趣的《桃花红 杏花白》:

榆树树你就开花啊 圪针针你就多,

你的心眼比俺多呀 啊各呀呀呆。

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

不想旁人单想你呀 啊各呀呀呆。

这是陕西左权“开花调”民歌的代表曲目,是典型的“开花调”格式要求,每段都必以花起兴,但这首歌巧妙的是每段的一种种花突然变成“锅儿开花”“正要下米”,“花”这个陈旧意象突然变成“水花”之花,非花之花——花中最特别之花。但“锅儿开花”又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情景,这是歌曲意象“熟而不俗”的最好例子之一。

当代词作家林夕作词、柳重言作曲的《红豆》也是个佳例:

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的伤口

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白相思的哀愁。

还没好好地感受 醒着亲吻的温柔

可能在我左右 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

歌曲将古诗词中王维的“红豆”意象,巧妙地改成当代人的情感,让歌众从歌题到意境上都有一种熟而不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