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概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当代人类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之中。这种巨变不仅反映在各个民族国家之内,更展现于世界舞台之上,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走向与进程。在用于描述当下这种巨变的词汇与概念中,最突出的是全球化、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以及其背后所倡导和张扬的新文明观、新时代观、新发展观、新伦理观等。而全球治理,又因其融理论与实践品格于一身,打破界限并贯通国际与国内,着重于用治理这一新方式处理人类公共事务,所以备受瞩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又有了当今时代是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时代之说,标示着全球治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事实的确如此。近三十年的人类生活表明,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9·11”事件、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问题的严峻、全球公域问题的凸显、全球发展问题的波折、全球公共安全的忧虑、全球难民问题的压力、核安全的博弈等等。这些跨越国界,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绝非一国之政策与努力所能应对,它们都是全球治理的议题与对象,需要国际社会的整体智慧与共同努力。因此,全球治理首先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课题。当然,全球治理的实践又必然涉及观念的转变、制度的设计与政策的调整,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正因为全球治理是当下人类面临的最急迫、最严峻的现实,所以关心和研究全球治理,加强人们对全球治理的理解与认识,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正是我们编写《全球治理概论》的主要考虑。

除此之外,中国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促使国家把全球治理摆到更重要的议程。中共十八大明确向全世界宣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政府已把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加强全球治理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列为重要工作。这些无疑为深入推动全球治理研究,广泛开展全球治理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与可能。中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确立世界的视野与胸怀,充分认识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自觉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物品,推动全球治理健康发展,否则,受制于国家主义的束缚和民粹主义的裹挟,中国的崛起就会事与愿违,付出沉重代价。编写《全球治理概论》,在全社会开展全球治理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培养自觉认同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公民,对当代中国显然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

鉴于上述全球治理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重要性,本书的定位首先是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全球治理教材。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如果青年大学生们都具有全球意识与世界情怀,能够在认识全球治理的过程中自觉投身于全球治理的事业,那么世界与中国必将会美好。因此,我们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促进全国各高校开设全球治理课程,全面推行全球治理教育。当然,本书也适合作为社会各界开展全球治理教育的读本与参考书。

作为国内第一本明确以高校大学生为对象的全球治理教材,本书在编写框架和基本内容上有意识地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兼顾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偏重全球治理实践。治理是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管理人类公共事务的方式,它要克服人们所熟悉的政府与市场管理的弊病,弥补政府与市场管理的不足。全球治理是治理在世界范围与层面的应用,处理着人类日益相互依存所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和公共事务。因此,充分认识全球治理的公共权力属性、全球主义理念、主体的多元性、治理价值的普遍性与共同性,以及作为全球治理主要路径的全球公共物品,就是理论上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为此,本书在编写框架上专设理论编,用四章来阐述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但是,在全书的整体框架与分量上,我们更突出全球治理的实践,所以相应地设置了实践编,用十章来阐释主要的全球治理实践。这些实践既包括主要的问题领域(经济、发展、环境、全球公共卫生、媒体与全球文化、全球公域),又涵盖传统安全、大国关系、区域治理,并专章阐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与实践。从实践角度介绍和解读全球治理,有助于回应人们对全球治理的关注,增强人们对全球治理的认识与兴趣。

其二,凸显全球治理的机制。全球治理是对一系列全球问题的治理,而每一个领域、每一个问题的全球治理,都必然要求相应的治理机制,包括相应的法规、条约、宣言、议定书等,以及配套的组织机构。弄清这些机制的产生、功能、作用、问题,以及所依托的国际组织的现状,对于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某一问题和领域的全球治理,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本书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与尝试。

其三,坚持中道的理论思维与学术分析,全面、客观、理性地阐述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道就是不走极端,不回避现实,克服片面性,坚守应有的学术责任与立场。比如坚持全球主义的基点与重视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重视非传统安全但并不排斥传统安全;直面全球公域与全球文化治理等前沿问题;从学理上阐述全球治理中存在的普遍理念与共同价值。这种中道、理性与负责任的学术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客观、更理性、更平和地认识全球治理。

本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央编译局全球治理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合作完成。这三个单位都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与全球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共同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与全球问题的研究。本书的写作大纲经全体撰写人员共同讨论,并由三位主编确定。在审稿过程中,三位主编交换了意见,并分别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最后由我对全书进行统稿和定稿。

在本书完稿之际,首先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耿协峰编审,他一如既往地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关心与支持。其次,要感谢编写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对于一个17人的研究团队,相互的理解与合作至关重要。最后,还要感谢在定稿过程中,程冰博士和汪家锐硕士为规范本书注释和整理本书参考文献所付出的劳动。

本书撰稿人分工如下:

导论 吴志成、迟永;第一章 吕晓莉;第二章 杨雪冬;第三章 刘贞晔;第四章 杨昊;第五章 王浩;第六章 谢来晖;第七章 朱旭;第八章刘彬;第九章 张萌萌;第十章 刘兴华;第十一章 浦启华;第十二章朱艳圣、王浩;第十三章 杨娜;第十四章 曹亚斌;结语 蔡拓。

蔡拓

2016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