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热爱的一切 为无悔的青春
中国农业大学 左琳彧
左琳彧,女,汉族,共青团员,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专业2012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金龙鱼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第四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第七届校“挑战杯”比赛三等奖;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团员”等荣誉。
总有一天会逝去的吧,这翠色的青春,像开了又谢的花瓣一般,我常这样想,于是便越发珍视这还在眼前的美好时光。保尔·柯察金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羞耻。”如今我回首过去的几年大学时光,既不悔恨,也不羞耻,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身影,为了我热爱的一切,为了无悔的青春。
民乐便是我的热爱之一。
从6岁开始学习二胡,至今它已陪伴了我15年,也许是日久生情,我对二胡,对民乐的热爱只增不减。进入校民乐团就像进入第二个家一样,成了我在他乡的依靠。因为热爱,我大学前两年的周末几乎都在民乐团里度过。一群年轻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共同的爱好,舍弃种种,在这里奋斗的样子,我还记得。
2013年8月15日,T42次列车,放弃了悠闲的暑假,早早回到学校参加10月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前最后的集训。
我扶着琴坐在谱架前,眼前放着的是展演的必选曲目:《踏歌》,谱子是我来集训前在家里翻的,曲子我在网上找到了,没听完,是听着就难受的旋律。
跳过开头,先从有旋律的地方练起,本来D调对于二胡而言是最简单最容易上手的,但150的节奏加上对音准的高要求,让这个头开得并不轻松。五天一个周期的集训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每天早上先分练,先练音阶,再自己练习,最后合在一起找缺陷;下午大排,几十个人聚在狭小的空间里,空调的冷风都变得无力,汗水一点一点渗出皮肤,沿着纹路流下,落在积满松香的琴筒上,打湿了松香末,右手紧紧地握住弓子,食指在弓杆的凸起处来回摩擦,渐渐变红,渐渐地,磨成了茧。指挥经常会批评胡类声部的声音太小,于是一段旋律一遍又一遍重复,有数十次,弓子在沉重的力道下张变了形,弓毛与琴弦的每一摩擦都扬起白色的粉末,粉末在充斥着汗水和炽热的空气中缓慢落下,散落在裤子上,越使劲,手上的茧就摩擦得越疼,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用这么大力气拉琴,纵使这样,也只能从指挥脸上看到差强人意的表情,从来没有过这样无力的感觉,就好像在井底咬紧牙关,拼尽全力抓着绳子向上爬,以为再一使劲就可以逃脱,一抬头却发现那井口圈住的天空依旧是我无法触及的距离。
那一段时间,只要一张嘴,哼的就是展演的旋律,只要一闭眼就会梦到排练的情景,这一点都不夸张,连中午的小憩都逃不过,那真的成了梦里旋律,多是噩梦。
应该是从10月连续五天的高强度集训开始,跟之前相比有了质的变化。眼前的目标变得清晰,展演也似乎成了我们真正能触摸得到的东西。排练场地换到了学校曾宪梓礼堂的舞台上,晚上,我们有过镁光灯的照明,也借过小台灯微弱的光,不论舞台华丽与否,台下有几个人的侧耳倾听,每一次我走向舞台时都会心头一震,台上的全部就是参加这次比赛的最佳阵容。也是从10月开始,两首曲子都不再那么折磨耳朵,我开始喜欢里面的几段旋律,《踏歌》就那样自然而然地背了下来,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种感觉,那种我当初来到民乐团想要寻找到的感觉,大家带着共同的目标,一起排练,为一场不留遗憾的演出。
2013年10月27日,新清华学堂。舞台和音响效果很好。坐在台上,我的紧张慢慢消失,虽然我知道台下坐着几位挑剔的评委,虽然我知道台后站着我们下一个竞争者北大,虽然我也知道爸爸妈妈从家里专门赶来,此时正在怀着比我还忐忑而期待的心情看着,但我的心情平静得像是在饮用一杯冷热刚好的白开水,旋律从指尖、弓尖、琴筒流淌而出,润过我的喉咙,轻柔地无声地包裹住我的心,对,就是这种感觉,是厚积薄发。
在台上的那20分钟,也像一场梦,梦里依旧是那些旋律,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不想醒来。那一年的比赛结果也创造了学校民乐团的历史,我们第一次参加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合奏的比赛便拿到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为展演忙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很久,只是偶尔在教室里撑着下巴发呆的时候还会想起那些时光,我们的青春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么,一群年轻人在一起,为了热爱的事,即使困难重重,也愿意咬咬牙坚持下去。
英语也是我的热爱之一。
这里的英语指的可不是从小到大学的英语课那么简单,其中包含的是一门语言的博大精深,以及这门语言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正因此,在很多同学考完四六级开心地彻底告别英语课的时候,我选择了修读英语文学双学位,后来我发现这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要在消化本专业繁重的课程之外,利用剩余有限的时间学习另一门完全不相干的专业的全部课程,大三上学期课业最重的时候我曾想过放弃,但每次上完双学位课程的时候,我又不舍得做出这样的决定。
现在回想起来只庆幸还好那时的自己没有放弃,因为这段经历不仅让我的英语能力有了质的提升,而且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我们的青春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么,为了热爱的事,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无限的价值,即使路程艰辛,却总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天。
如今我凭借大学期间优异的学习成绩,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已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不过无论未来我身在何方,我都不会忘记母校教给我的一切。作为农大人,不能忘的便是那一句:“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作为一名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我更能体会到其中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讲授,我的亲身体验,以及社会上、科学界的现实都加深了我对民生之艰的理解,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无论外界存在怎样的声音,农大人依旧不忘初心,带着最质朴的情怀担当着实现人民温饱富庶之梦的责任,也激励着我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这翠色的青春,总有一天会像开了又谢的花瓣一样逝去,所以我才更加珍惜,在花朵绽放的时候尽生命之力量为这世界多添几分光彩,这过程总是艰辛的,不过我还会选择坚持,像过去一样,为了我热爱的一切,为了无悔的青春。
[师长点评]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 李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