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小女孩的巨大能量
天津大学 宣丽燕
宣丽燕,女,汉族,199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药学专业2012级学生。曾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天津市特等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天津市大学生2014年度人物;校“优秀学生标兵”、校“十佳杰出青年”等荣誉。
如果你第一次见到她,一定会惊讶如此娇小的女孩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能量。然而,她只不过比普通人更加认真努力,更加独立自强,或许特殊的是她那与众不同的低调和坚定。
从浙江省一个普通的农村走来,三年前刚考入大学的时候,她还在发愁仅靠打工够不够支付学费。如今,已经上大四的宣丽燕,三年来所获得的奖助学金累计起来已经近10万元。2015年7月,她获得学校全额资助,“公费”到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亚特兰大暑期交流,参与这所美国顶尖理工学院的课程学习和文化活动。
疯狂“打工妹”
在宣丽燕还不满22岁的人生中,一共有两次大的转折。
第一次人生转折是在她16岁的时候。
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家中并不十分富裕,但是父母的关爱,姐姐的相伴,足以让她感到很幸福。然而,2007年,宣丽燕的爸爸被诊断出尿毒症,住院两年、手术十多次,家里不仅因此花光了积蓄,还欠下30多万元债务,但这一切都没能挽回爸爸的生命。那一年宣丽燕刚刚16岁。
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丽燕变得愈加懂事和坚强。尽管还在读高中,学业也非常紧张,但宣丽燕还是开始兼职打工,周末的时候,白天做家教,晚上在超市和商场做临时收银员和促销员。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她参加高考。
2012年,宣丽燕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省考入了天津大学药学专业。为了学费,高考后的她瞒着家人去深圳的工厂做了一名流水线工人。
那是一家LED灯生产企业,在流水线上,宣丽燕负责检验程序。当时的工作是每天8点到岗,晚上6点下班,或蹲或跪,她用手电筒去检验生产出的每一盏LED灯是否合格。“工作很简单,但蹲得时间久了站起来就觉得好费劲。”回忆起那段经历,宣丽燕说。在深圳打工的时候很幸运遇到一位经理,经理知道了她的真实情况后,经过现场的英文测试调她去做助手,负责商务信函的英文写作。后来,这位经理也和宣丽燕成了朋友。
就这样,宣丽燕换来了大学第一年的学费。
天大“励志姐”
宣丽燕的第二次人生转折是上大学。
入学后,宣丽燕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并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上午干两份家教,下午在商场做促销、发传单,有时候晚上还会去超市做临时收银员。或许无人注意她上午家教授课时喉咙的干渴,正午收银结账时酸痛的腰背,夜晚追赶公交时剧烈的喘息,冬天散发传单时冰凉的双手……她将这些辛苦与辛酸,都埋入时间的土壤。两年来,她打工累计收入近4万元,不仅负担了自己全部学费、生活费,而且还补贴家用,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她的励志事迹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校内外媒体上多次以“天大励志姐”的形象被报道。
“从16岁起,我就在心里对妈妈说‘以后,我当妈妈,你当女儿,换我照顾你’。”在4月27日晚站上天津大学“十佳杰出青年”评选的讲台,宣丽燕隔空向妈妈告白的一刻,感动了无数青年学子。
“我坚信,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可以含着眼泪向前跑。”最开始,宣丽燕将自己努力的过程比喻为“含泪奔跑”,但现在人们在这个姑娘脸上看到了更多的灿烂笑容。
“最开始我担心仅靠兼职攒不够大学学费;后来知道学习好还能拿奖学金,而且不比打工挣得少,这时我又担心自己的成绩拿不到奖学金;再后来,学习、实验、社团……事情太多了,我又担心自己忙不过来。”宣丽燕笑着说,大学生活即将过去,尽管仍然很忙碌,但她现在不再为什么事情感到特别担忧了。
她连续三年位列专业第一名,加权成绩93.2,绩点3.93,囊括天津大学所有最高奖励和荣誉,连续3年包揽国家奖学金,获得的各种奖助学金加起来已经超过10万元。现在,宣丽燕再也不会为自己的学费发愁了,她需要思索更多的问题是将来如何发展。
多彩大学梦
人前的她,常常是背着书包在校园里静静地走着,或是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穿梭在人群之中。虽然生活曾给她以沉重的打击,但她一如既往地热爱人生,积极向上。她的大学生活,不仅有学习、兼职,还有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科竞赛……她担任院辩论队领队,带领院辩论队首次获得天津大学辩论联赛冠军;她是院学生会主席、校史馆中英双语义务讲解员,她还是社会实践队队长、中国扶贫基金会“二星级志愿者”;她的科研作品《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BAFF及其小肽抑制剂的相互作用》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天津市特等奖;大三时发表SCI论文一篇;她以队长的身份申报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已经通过学校审批,正在开展为期一年的研究……
回忆和过往的成就都只是自身阅历的珍藏,而她的现在和未来,就好像她此刻的动作一样,低调踏实地走在阳光明媚的道路上。
她像一只蝴蝶,在各个领域翩翩起舞,放飞自己的同时,也留下了绚丽的轨迹。也是在一次次的挑战登高之后,她看到了从未想过的远方。
[师长点评]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李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