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质量时代”的主要特征
“质量时代”就是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有着显著区别于“速度时代”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在“质量时代”,质量自觉成为最显著的特征,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社会不同的主体都将质量的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相应地,经济增长的目的不再是单一的GDP,而是以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作为最终评价,这是“质量时代”的又一突出特征,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在于,厘清了GDP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在“质量时代”,速度和质量不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关系,质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宏观经济增长的质量将建立在坚实的微观产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这是“质量时代”区别于“速度时代”的重要特征。相应地,在“质量时代”,经济结构将因为微观质量提高的有效支撑而更为优化,使平衡增长成为经济发展质量的新特征。最后一个特征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越来越以较为充分的质量信息作为运行的基础,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从而为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提供了制度条件。
一、质量自觉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范式
质量自觉是“质量时代”重要的社会价值观,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消费者等主体对质量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质量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以及对质量发展责任的主动担当。简言之,质量自觉就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类主体对于质量意识、质量战略、质量管理、质量安全、质量发展与质量创新的觉醒和醒悟。质量自觉是质量发展意识在市场主体决策中的内化反映,其将质量提升与质量创新从适应外部监管、满足市场现有需求的约束性要求,转变为社会主体增强产品服务质量差异性、创造市场潜在需求的目标性追求,是遵守质量规制向创建质量文化蘖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质量自觉代表了各类主体行为模式的转型,使质量发展目标在市场主体行为决策中的核心地位日趋稳固,使质量发展的社会示范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不断增强,最终通过市场的充分竞争,使遵循质量自觉行为范式的社会主体,最终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流。
在“质量时代”,确立质量自觉的价值观将使追求质量的强烈自我意识在各类主体中得到普及,从而使质量要求的约束性作用和质量目标的指导性作用均显著增强。在国家层面,质量自觉使“质量时代”的发展理念得到树立,使国家战略理念和发展方向自觉地由以数量和速度为主导转向以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性提高为核心,为国家进入“质量时代”奠定了坚实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在企业层面,质量自觉能使企业主动探索和形成新的质量经营、质量价值和质量竞争观念,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生产要素和发展动力;在社会层面,质量自觉将最终引致“消费者主权社会”的形成,使消费者普遍通过“用脚投票”等方式形成硬的质量约束,保障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得以正常运行。
在“质量时代”,质量自觉具体表现为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类主体日益主动和自发的质量行动,最终成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范式,凝练成社会普遍认可的质量价值观和质量愿景。对于政府,质量自觉的行为范式使“质量强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得以确立;经济发展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自觉地由数量和速度导向转变为质量导向;质量治理体系的改革日趋主动,不断激发市场主体追求质量的内生动力;政府部门的质量管制措施不断地自觉调整,从而更有利于全社会持续的质量进步。对于企业,质量自觉的行为范式使质量战略成为企业家高度重视的核心竞争战略;企业通过持续性质量创新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的经营行为日益普遍;企业的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不断向质量领域倾斜;质量人才的引进、质量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的自主学习日益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流,质量管理、质量竞争和质量创新不断从简单的生产质量向服务质量、供应链质量延伸。对于消费者,质量自觉的行为范式使消费者质量选择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日益重视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差异的主动鉴别;自主性的质量学习日益普及,推动了消费者质量素质和质量知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主权意识和联合意愿日益加强,促进了各类质量消费者组织的自主发育,公益性的质量索赔和质量诉讼行为日趋主动。
二、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成为经济增长的最终评价依据
GDP是一定时期内,经济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生活质量是指社会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求的满意程度。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生活质量,即为老百姓创造更高的福利水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质量时代”,不再是单纯地追求GDP,而是将GDP的增长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并且生活质量也成为决定GDP增长的评价标准。“质量时代”依然重视GDP,是因为它是实现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有了持续增长的GDP,才可能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GDP的增长和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互为促进的关系,有GDP的增长才有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满足生活质量提高的GDP增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质量时代”要求经济增长的成果要能够更好地被老百姓所分享,具体表现为: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劳动者报酬比重要合理,并以不低于国民总收入增长的速度增长;政府的公共财政主要用于改善老百姓公共福利的社会性支出,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以保障社会发展的底线水平;社会总体的收入分配更加公平,更多普通的劳动者收入增长能够相对于其他阶层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质量从经济角度分析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投入的维度,也就是质量的投入能够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另外一个就是产出的维度,也就是从结果上更加公平和均衡,具体就分配而言,就是使社会中每一个主体都有更多的机会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活。
评价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既包含客观性指标,如GDP、人均收入等,也包含主观性指标,如幸福感、感知评价等。这些指标体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济增长的绩效,对于“质量时代”的发展目标而言,基于老百姓的实际感知评价更具有优势,也更能体现经济增长的质量。从质量定义的角度来分析,质量就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程度,实际上质量是由固有特性的客观评价与满足要求的主观评价共同构成。就经济增长而言,GDP的数量和增长速度是固有特性的客观体现,而这一客观存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衡量,则必须有赖于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和主观评价。在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必然统一的,也就是说,GDP的客观指标的增长,并不会自动带来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这还取决于分配的公平性、社会福利的均衡性和环境的友好性。要实现这两者的统一,其根本还是要将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和主观评价作为经济发展质量的最终标准。
三、质量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包含投资、消费、对外贸易、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长期动力包含人力资本积累、科技进步以及制度等方面。质量创新可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因为质量创新可以改善产品性能、提高其可用性或者改善其经济性,从而可以迅速地刺激新消费热点的产生,进而派生新的投资需求,也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产品库存量,提高整个经济的货币流动性;质量创新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程度,改善经济的长期供给能力,并且可以使经济产生对技能型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不断地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这些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质量时代”,质量创新既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的增长,又可以在长期中成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质量创新与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的形式一样,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或是管理创新,其最终的目标都是要使得产品的质量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获得更高的市场收益,质量创新是科技创新或管理创新在产品服务上的终端表现形态。科技创新本身也不是绝对的目的,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带来产品在性能、工艺和功能上的进步,进而表现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满意度的提升。从一般的意义上可以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质量创新,但没有质量创新的实现,科技创新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价值。管理创新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产品质量创新的实现,只有最终提高了产品质量竞争能力的管理创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质量创新既可以牵引对其他创新的需求,又是其他创新的重要目标和成果载体,是整个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创新对于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尤其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是经济发展重要的新动力。
“质量时代”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主体在产品服务质量上的竞争,而不是依赖于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的数量投入。竞争方式的变化会导致企业增长模式的改变,企业将更多地以质量为最终目标,提高其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劳动者技能,也就是说企业只能走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这种微观主体在增长模式上的改变,将从根本上改善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问题,使我国的经济走上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具体而言,企业为了冲抵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长期压力,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进而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这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个自愿的选择,而是一个由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必然选择。无论企业现有的发展模式现状如何,都只能也必然选择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和契机,市场对产品服务质量的选择,开始形成倒逼机制,促使我国的企业必须以质量为核心实现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我国整个经济实现向内生增长的转变。
四、平衡增长成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
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经营“增值活动”的总和,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不同阶段,所创造的价值就会有所差异,价值链从低端走向高端就是要让企业尽可能拥有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增值活动。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基本表现,就是产品生产的数量大,而获得的价值比例低,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要进入价值链的更高部分有多种方式,如引进新技术、改善服务、内部管理流程创新等,而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因为产品价值的实现,最终要体现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越高,其市场价格也就越高,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只有质量创造占据核心环节且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产品才能够获得更高的价值比例。在“质量时代”,我国将主要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以质量促进产品的升级,从而在保持我国产品规模数量优势的同时,形成以质量为核心的价值优势。
同质化是指同一产业中不同品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功能、外观等方面的大量趋同,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造成多数企业缺乏质量的核心竞争力,而只能通过扩大产品规模来获得利润,这是我国在“速度时代”的主要产业结构特征。而异质化是指同一产业中不同品牌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具有质量的差异性,使得任何一个品牌的产品都能够满足某一细分市场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从而具有相应的溢价能力和竞争优势。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产品品种和种类的多样化,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在同一个产品领域能够生产更多不同品种的产品,那么这个企业的质量竞争能力就越强,因为它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不同的质量需求。“质量时代”就是要通过差异化的质量创新,使产品质量充分满足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使产业内部产品类型不断拓展、产品功能不断丰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使得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的总体利润率不断提升,最终使得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城乡二元质量是指由我国经济发展的二元性所决定的,相对发达的城市质量与相对落后的农村质量并存的一种发展状态。二元质量使得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消费增长,进而抑制了我国总体消费需求的释放。“质量时代”将促使质量的发展在城乡之间趋于一体化。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以及交通物流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电子商务等消费方式的兴起,农村居民将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随着质量服务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农村所能够获得的质量公共服务也将逐步与城市一体化。城乡质量的一体化进程,将不断释放出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的潜力,形成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实现城乡经济更为平衡的增长。
五、较为充分的质量信息成为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的基础
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关键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对于价格信息的不对称,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是影响市场经济高效运行更为关键且更难解决的问题。质量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为市场供给和需求主体对质量信息掌握程度的差异,生产者隐瞒质量信息,消费者缺乏获取准确质量信息的渠道,由此产生了较高的质量信息搜寻成本;质量信息不对称造成价格信号无法正确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差异,引发了市场交易中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的“柠檬市场”问题的出现,造成交易主体间相互信任的丧失,最终导致市场消失。在“质量时代”,要不断地培育和完善更为充分的质量信息,从而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双方掌握的质量信息趋于对称、价格信号能对质量差异进行准确反映、质量信息的获取渠道更加通畅、质量信息的搜寻成本不断下降。我国市场经济的真正完善,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制度设计,这样才能够使得买卖双方的质量信息不断趋于对称,这是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
“质量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质量安全风险的充分防范,以及有效避免大规模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此,必须获取充分的事前质量风险信息。质量风险信息是对市场交易主体多次重复博弈情况的记录,反映了交易主体质量安全多维度的历史状况。通过对质量风险信息的掌握,市场主体能够形成对质量安全状况的理性预期,能够对质量安全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做出预估,从而能够针对各种质量安全状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预案安排。在“质量时代”,以基于市场主体多方评价及质量大数据为核心的质量风险信息搜寻机制将逐渐建立,质量风险信息的获取机制将更加灵敏高效,日益充分的质量风险信息将推动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更为有效。
充分、完善的质量信息和完善的质量信息市场是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质量信息是市场交易的必备要素,也是交易双方的内在需求,是经济成本必须支付的重要内容。质量信息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必然由专业性的市场中介来提供。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市场中介机构提供质量信息服务可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因而其具有提供充分、优等质量信息的内在激励;在竞争机制条件下,市场中介机构提供的质量信息服务面临着其他大量现有和潜在同行业机构的竞争压力,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使其具有提供充分、优等质量信息的外部约束。可以说,“质量时代”一定是专业性的质量信息中介机构大量产生的时代,这些机构既可以为买卖双方提供公正的质量信息,又可以为政府的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