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林雅贞老师
魏心镇[9] 卢培元 江德爱
4月下旬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邀请林雅贞老师参加北京大学地理学科建立65周年暨城环学院建院10周年院庆聚会,并希望提供一篇应会的短文。
对此,我先感到诧异,后感到理解。诧异在于,林老师到天国已经3年多了,哪里还能聚会?理解在于,事过多年,学院里的新人仍在关注她,尚须了解情况。因此,我决定写一篇有关林雅贞老师在专业教育工作的回忆性短文,也借以寄托我的爱思和哀思。
依我目前的状况,完成此文还是有些困难。一是不久前我突患脑溢血症,愈后产生后遗症,对过去的活动理不出头绪,很多往事已忘得一干二净;二是年逾九旬,受脑萎缩等脑病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丢三落四,早已封笔不再写文章了。然而,奇怪的是目前,我仍有认识分析和判断能力,并不呆痴,只是较常人反应迟缓,动作能力偏弱。这种大脑失忆与意识正常集于一身的矛盾使我很困扰。如今要回忆林老师的信息,只能求助于听过林老师的课又同事多年、相互熟悉的卢培元和董黎明两位教授以及林老师的生前好友江德爱教授。请他们向我口述或提供一些资料,再参阅55级同学编辑的“班之讯”里面的信息,由我简单统编成文。由于董黎明教授对林老师的教学和科研了解全面、资料丰富、评价恰当,建议他独自成篇,定能做出更充分的回忆。
卢培元老师于1953年考入北大自然地理专业,听过由仇为之、李域、林雅贞三位老师共同开设的中国经济地理课。卢老师回忆说:林老师备课均有讲稿,但从不背念,板书利落,字迹秀丽,多以文字化的语言表述出内容清晰、事实与理论结合严谨的知识,学生很容易接受。因林雅贞当时年岁很轻,与同学们相若,常被称为“小先生”,在同学中口碑甚佳。在经济地理教研室,林老师除了主讲农业地理和中国区域经济地理课,同时也参与教研室组织的城市规划或国土规划等生产实习,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等诸多工作。
她总是勇于接受任务,敢于接受挑战。例如1985年教研室在济宁实习,做国内最早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在这项全新的工作面前,林老师一起承担农业与环境方面的分析,提供规划意见。由于这次城镇体系规划取得圆满成功,当地政府又专门把林老师、魏心镇、周一星留下来,继续完成济宁市域的国土规划。在条件合适的地方,以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为核心,逆向延展做国土规划,在当时还是一种创新。用胡兆量教授的话讲,林雅贞是维持教研室运转的中坚力量。
1978年卢培元老师授命在北大分校组建城市与区域科学系,为北京市培养城市与区域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为了打厚学生综合基础知识的功底,曾经请林老师去讲授农业地理课。面对这种教学对象,林老师从一般农业生产地域特征中,突出其差异性及规律性,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可按社会经济要求(如解决粮食问题)来采取技术措施,做定向调节或干预进行农业生产布局。这时林老师也举出许多实例,说明如果事先不作充分的农业生产发展要素研究而定的决策,大都会引起较多问题。林老师就是一位传授知识、结合实际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育家。
林雅贞老师从50年代末期就把河西走廊以及陕甘宁地区列入她的农业地理重点研究对象。1960年后的十多年时间,几乎每年都参加毛乌素沙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科学研究这项工作,是她一生中参与时间最长、深入沙区内部、以经济地理视角做综合分析的研究活动。林老师与自然地理组同志一起,对全沙区做“三纵三横”穿越式路线考察以及三个典型区的全面研究,划分出沙地顺向与逆向演替的地带性,提出沙区生态环境变化的人为因素及其防治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农牧业发展方向。在典型区研究中,林老师坚持以基础研究为主做好治沙规划的同时,完成地方领导提出寻找800万亩宜垦荒地的应用研究,做到了全局任务与地方任务兼顾,完成了多方面任务。其中包括组织本系低年级同学生产实习和参与编写报告,使他们受到真实的锻炼。对高年级写毕业论文的同学都做出具体指导。这在他们日后发表的文章里对林老师的辛勤教诲铭记在心,受用终生。
卢培元老师说,对于一个生长在南方福建海边的女同志来说,长期在西北干旱沙区农牧交错带进行野外考察,肯定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在工作上和生活中需要克服很多想象不到的困苦。例如为应付终日在野外工作,每天午餐要自备炒面充饥,林老师炒面的次数之多,到了把锅都炒坏的地步。在沙区为了避风,夜晚多住入毡房或窝棚里;在白天,因交通不便,她一个柔弱女子也要骑马赶路才能完成工作任务;等等。由于林老师热爱教育和科学研究,这些事都在专注工作的过程中顺利解决。
在20世纪70年代,林雅贞老师一度在自然地理的实验室工作过一段时间,与江德爱教授共事,两人成为多年好友。江德爱教授对林老师有三点印象:其一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为人低调;其二是对客观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体现在对一切心中有数,在各种政治批判或“帮助”运动中能明辨是非,始终处于温和状态;其三是外柔内刚的性格,多重的疾病、多大的困难都压不倒她。
林雅贞老师淡泊名利,独善其身,从不与人争议,能在攀比的工作压力下默默耕耘,真乃拥其智、守其雅,大智大雅、用尽才华,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对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充满敬意。
林雅贞老师在书房备课
魏心镇老师与林雅贞老师在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