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明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匈奴与汉的和战

秦朝之后,汉高祖刘邦雄才大略。他是江苏人,曾经写过一首《大风歌》,其中唱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所谓的守四方,是守什么呢?汉朝的东边是海;西边有很多山;南边呢,秦朝的时候已经派南越王到广州了。他所谓对四方的担忧,其实就表现在他自己的一段经历中:当年他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政权之后,就立刻去经略北方——那时候匈奴趁中原大乱进入长城以南,高祖决定率军亲征。但是在战斗中汉军安营地选择失误,刘邦在一座山上被匈奴包围了七天七夜不得脱身,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就在汉高祖被困,几乎要饿死的时候,汉臣陈平想出一个办法——利用女人的妒忌心让匈奴退兵。他们早上看到匈奴的冒顿单于和他的阏氏(匈奴皇后的称谓)并辔而行,陈平就派人带了最好的首饰去见匈奴的阏氏说,这是送您的礼物,希望您劝单于明天退兵,否则我们计划给你丈夫送去几位美女,作为这次战后议和的条件。这位阏氏当晚就劝服了冒顿单于,第二天早上匈奴果然退兵而去。此役之中,汉朝开国之君仅以身免。继位的几代汉朝皇帝明白不能仓促兴兵北伐,一定要筹备足够的力量,于是劝课农桑,休养生息,开启了长达七十年之久的“文景之治”。

图3-1 描绘农业活动的画像砖

汉景帝之后继位的是汉武帝。因为文、景二帝已经帮他积蓄了足够的国力,所以武帝有条件雪前耻,拓疆土。

这里插一句,汉与匈奴的关系始终是微妙的,汉经常以派公主与匈奴统治者和亲作为维系两国和平关系的手段,但因为每次和亲时双方具体的实力对比不同,和亲的性质和内容也有所不同。有时是派一个出身民间的美貌宫女,称作汉家公主前往匈奴王庭。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就是武帝之后好几代的汉元帝时的王昭君。王昭君是汉元帝的一个宫女,而非汉朝公主。她入宫后不肯贿赂画师,画师故意把她画得很丑,以致皇帝没有宠幸过她。有人建议让她去和亲,皇帝就同意了。临走时汉元帝召见昭君,见她优雅大方,容貌美丽,十分懊悔。但他已经答应了匈奴单于的使者,所以王昭君就在公元前33年(前讲提到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服毒殉国又殉情之前3年)嫁到塞北去,前后嫁给三任单于,死后落得“独留青冢向黄昏”。但是她对汉匈之间长期和平的贡献,以及沟通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的功绩流芳千古。

汉武帝执政后认为和亲之策终非长久之计,要想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断匈奴右臂”。因为匈奴在汉的北方,如果面向南,右臂就在西边。匈奴帝国地域辽阔,很难统治,所以在东、西部各有一个单于,两个单于多为兄弟或叔侄关系。因此匈奴就能够从东面的朝鲜、辽东和西面的西域两个方向威胁包抄汉朝。汉武帝得到的信息是,匈奴在冒顿单于即位后发兵南下,对河西走廊的月氏(亦称禺支、禺知)人大事残杀,将月氏人首领的头颅做成酒杯。残余月氏人的多数(汉文史书称为大月氏人)逃到新疆伊犁河西北,即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伊塞克湖附近。汉武帝的构思是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所以需要派人到西域,劝说大月氏人跟汉合作。当时汉固然很强大,但西域数十个国家中的多数却唯匈奴马首是瞻,不是娶匈奴公主为后,就是派王子到匈奴当人质。况且,匈奴的骑兵随时可以大军压境,对这些国家有相当大的威慑力。这就是当时的政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