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5:巨星陨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七章
改元之年

建安二十五年,魏国已改元为延康元年。

当年夏六月,魏王曹丕巡游四方,来到亡父曹操的故乡沛国谯县,祭祀祖坟。随行的有文武百官及护卫精兵三十万之众,可谓声势浩大。

沿途之上,官民清扫街道,跪拜迎接。谯县的乡民更是争相在路旁献酒供饼,大家纷纷议论:“高祖虽然当年也曾返回乡里,但没有今天这么大的排场。”

但是曹丕只在谯县停留不久便离开了。他在祭完祖坟后,便立刻回了都城,乡民不免大失所望,他们不知曹丕是接到夏侯惇病危的消息,才急匆匆赶回的。但曹丕抵达邺都时,夏侯惇老将军已经离世。

曹丕为夏侯惇挂孝,并对这位功臣元老以礼厚葬。

“唉!最近真是祸事多啊!从正月以来,这大半年一直丧事不断。”

曹丕暗中嘀咕,群臣也都感到晦气。但从八月起,却有不少喜事接踵而来。

“石邑县乡下出现凤凰来仪。此值改元之年,真是个大吉兆!当地老百姓推举了代表,特来向魏王祝贺。”

曹丕听到侍者的报告,喜不自胜。没过几日,又有人来报告:“临淄城里发现了麒麟。老百姓将其围在栏中,献给大王。”

当年秋末,邺都又传闻有黄龙显灵,不少人都说曾经亲眼所见。

一时之间,各地有各种祥瑞吉兽出现,大家都频频称奇。而曹魏的官吏们则凑在一起,编织起阴谋来:“如今天降吉瑞,正是在暗示汉朝将亡,魏将取而代之,一统天下。我们应该顺应天时,建议魏王说服汉帝,实行禅让。”

他们俨然是以这些吉兆,变成篡夺汉室天下的良机。

于是,以侍中刘廙、辛毗、刘晔,尚书郎桓阶、陈矫、陈群为首,大约有四十余名文武官员,最终决定联署奏章,去见太尉贾诩、相国华歆、御史大夫王朗三公,进行游说。

“诸位所想之事,正与我等的心意不谋而合。先君曾有遗言在先,魏王想必也不会反对此事的。”

贾诩、华歆和王朗三位重臣也意见一致。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各地麒麟现身和凤凰降临之事,仿佛自己亲眼所见一般,而非道听途说。

在中国,黄龙显灵、凤凰降临或者麒麟现身这样的传说,并不少见。民众们也乐于相信这种传说,很多人都宁可信其有,而不肯信其无。另外,中国的皇帝常与祥龙、凤凰这些吉兽关联在一起,因此士大夫们更懂得顺应潮流,将所谓的天象和吉兆加以解释,以此来酝酿时机,以便于其游说运作。

之后,王朗、华歆、李伏和许芝等一众魏臣,一同前往许都进殿上奏:“臣等惶恐,但汉朝的运数已尽,还请陛下禅让与魏王,以顺天命。”

众臣逼迫汉帝退位。

 

献帝当时三十九岁。他九岁时被董卓拥立,就万乘之尊后,历经战火频起,几度迁都。他一路坎坷,挨饿受冻,最后才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定都许昌,暂得片刻安宁。但无奈曹操专横,魏臣无礼,朝臣隐忍,大汉朝廷早已名存实亡。

与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相比,献帝可谓福薄之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坎坷,十分不幸。

如今,他在一众魏臣的逼迫之下,被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他内心的痛苦并非常人可以想象。

但献帝没有立刻答应群臣的要求:“朕虽不德,又怎么忍心抛弃祖先奠定的大业?此事应付诸朝议,再做决定。”

之后,献帝便拂袖走入内殿。

但华歆、李伏紧随其后,进入内殿,以麒麟、凤凰等瑞兆相逼,之后又以天文历数相迫:“臣等夜观天文,发现炎汉之气数已衰,帝星隐晦无光。与之相反,魏王乾象大盛,此乃魏应取代汉的预兆。司掌天台的众历官皆如是以为。”

他们甚至说道:“昔三皇五帝,均行禅让之礼,以无德让于有德。倘若陛下不遵天理而不行禅让,则势必被后代之皇帝所灭亡。大汉王朝四百年国祚已告终结,并非陛下之不德,怎奈时日已届。还望陛下不要再执迷不悟,以免招致祸端。”

如此言辞,实则已是威胁,但献帝却仍摇头拒绝:“你们所谓的祥瑞、天象,皆无稽之谈。”

随后又道:“想当初,高祖以三尺之剑,灭秦亡楚,至朕已是四百年的基业。如此大汉基业,怎能一朝舍弃!”

说罢,他便厉声将奸臣斥退,毫不退让。

而另一方面,魏王威逼利诱、贿赂分化朝廷众臣,逐渐显示出效果。如今的朝廷之中,已经没有真正效忠汉朝的忠臣存在。众臣或已辞世入土,或告老还乡,再无刚直良臣。

而剩下来的朝臣,皆畏惧曹魏权势,只能极尽谄媚之能事,唯曹魏马首是瞻。

因此,近来献帝上朝之时,发现文武百官的人数越来越少。朝臣们或称病请假,或返乡祭祖,甚至无故缺席。到后来,偌大的宫殿之中,只剩下献帝一人。

“唉!这是什么世道啊!”

正当献帝垂泪叹息之时,曹皇后从后殿款款而来,说道:“陛下,吾兄曹丕唤我回去。您以后请多多保重龙体。”

之后,曹皇后便欲离去。

献帝清楚曹皇后一去便不会回来,忙拉住她的衣袖:“竟然连你也要离开朕吗?”

曹皇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外面早有车驾等候。献帝紧随其后,等在车旁的华歆无礼地说道:“陛下,您若不听臣等的谏言,不仅皇后会离开,之后还会有大祸临头。还请陛下三思!”

 

见到臣下如此无理,献帝即使性情再温和,也忍无可忍,他雷霆大怒:“你身为臣子,竟敢如此与朕说话,真是好大的胆子!朕即位三十余载,兢兢业业,从未下错一道旨令。若是天下有半句怨言,也是魏王专横所致,引得人神皆怒!”

华歆却毫不理会,他上前一步揪住献帝的衣裳,低声威胁:“陛下,您可不要误会。臣所说之话并非不忠,而正是担心您惹祸上身,才忠言相告。我们现在只需要您给一句痛快话,到底行还是不行?”

献帝紧紧地咬住嘴唇,不肯作声。

王朗对华歆使了个眼色,华歆才放开了献帝。献帝气愤之下,拂袖奔入内殿。

这时,突然从后宫各处传来纷杂的脚步声,只见魏王族人曹休、曹洪等人携佩剑跃上殿阶,大声喝道:“符玺郎在何处?符玺郎出来!”

所谓的符玺郎,就是宫中负责保管皇帝玉玺的官吏。只见一位品貌端正的老臣走上前来,面无惧色地答道:“我就是符玺郎祖弼,找我何事?”

“哦?你就是符玺郎?快将皇上的玉玺给我交出来!”

“你们要皇上的玉玺?”

“怎么?你胆敢抗令不成?”

曹洪立刻将宝剑挥到祖弼面前,但祖弼却毫不动摇,大声回答:“哼!即使三岁的娃娃都知道,玉玺是皇上所用的宝物,怎能轻易让臣下触碰?你们这些无礼之辈,还不给我滚下去!”

曹洪、曹休大怒,他们不由分说就将祖弼拖出去斩首,尸身扔进井中。

之后,魏兵闯进后宫门禁,他们着甲持戈,涌至后宫的南殿北厢、各处庭苑。献帝只得紧急召集朝臣,他双目含泪,悲怆地宣布道:“祖宗的历代基业,今日竟毁在朕的手里。朕不德,无颜面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无奈事已至此,唯有禅让于魏王,别无他法。朕只希望,万民安泰……”

献帝一边说,一边泪湿双颊,朝臣也呜咽成一片。众人的哭声,犹如雨落秋池,十分萧瑟。

此时,魏臣贾诩大步进来催促:“皇上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就不要再耽误了。请赶快下诏,以免再度发生流血事件。”

献帝只得答应。他一边泪流满面,一边宣布禅让。贾诩立刻唤来桓阶、陈群等人,当场拟下禅国诏书,由华歆为使,捧着诏书,大摇大摆地出宫而去。

沿途百姓见到这一行的队伍十分招摇,却并不知刚才在后宫竟发生魏王篡权的行径。

曹丕一见华歆捧着诏书回来,立刻兴高采烈地要去领诏。但司马懿却连忙上前阻止:“大王,你不可轻易接受禅让!”

 

一个人越是想要一件东西,就越不能伸手就拿。当别人送到面前时,我们更须反复谦让,才能接受,这样才符合礼仪规范。同理,曹丕越是想要得到禅让,就越须再三婉拒,表示谦恭,才不会招致天下人的非议。

在司马懿的提示下,曹丕心领神会,便假情假意地推脱:“曹某何德何能,怎能受万乘之尊?”

不仅如此,曹丕还特意写了一封辞表,请敕使将诏书玉玺退回。

敕使回到宫中回禀之后,献帝大惑不解,环顾左右问道:“曹丕为何不接受禅让?他这是何意?”

献帝心中刚刚燃起一丝希望,却见华歆在旁说道:“想那古时,尧帝在位,欲禅让给舜,但舜拒不接受。尧帝便将娥皇、女英两位公主嫁之,而后再禅帝位……望陛下贤察。”

献帝闻言,刚刚燃起的希望也被打破。他唉声叹气,声泪俱下。次日,又派高庙使张音为敕使,把自己最钟爱的两名公主连同玉玺一道,送往魏王宫。

曹丕一见公主驾到,更是大喜。但贾诩仍对他摇头,示意时机还不成熟。

曹丕只得再次遣返敕使,之后他满脸不悦地问贾诩:“既然有尧舜禅让的先例可循,为何我此次还要拒绝?”

“大王不必如此着急。臣担心的是世人的舆论。您且想一想,若是世上的有识之士群起而攻之,指责曹家篡夺帝位,您不就十分被动么!”

“那么,我们难道还要让献帝三次下诏?”

“这倒不必。不过我们现在可以动手准备禅让的典礼。您可密令华歆造一座高台,为受禅台。再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大典。到时候,只需皇上亲捧玉玺,您便可接过禅让了。”

由此可见,魏王篡位是在如此慎重的预谋之下进行的。

受禅台定在繁阳一地,当年十月竣工。这是一座三层高台,配上仪典四门,装饰华丽。台下的朝廷与王府官员多达数千,另有八千御林军,以及三十余万虎贲。只见受禅台四周的旌旗林立,匈奴黑童与外族来宾也在其中观礼。所有大小官员及王府中人都争先恐后地赶来参加禅让大典。

十月庚午日,寅时。

这一天,天上飘着薄云,一轮红日却隐隐透着寒意。

献帝登上受禅台,以微微颤抖的嘶哑之声,宣读了册文。

大礼完成之后,曹丕便上台接过玉玺,献帝则率领旧臣,眼忍热泪至台下。

瞬间,鼓乐齐鸣,震耳欲聋,山呼之声,响彻云霄。当晚,天上下起冰雹,足有石头大小。

曹丕自封为魏帝,改国号为魏,再度改元为黄初元年,定都洛阳。其父曹操改谥为“太祖武皇帝”。

此时,献帝退位,境遇悲惨。魏帝的使者立刻来到他的住处,传达了苛刻的命令:“皇上心存仁慈,不忍杀你。特封你为山阳公,立刻赶赴山阳,永远不许回到都城。”

献帝无奈,如今的山阳公只得带着几名旧臣,骑着一头骡子,落寞地消失在初冬的田野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