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5:巨星陨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十一章
吴国外交

另一厢,范疆和张达二人刺杀了张飞之后,将他的首级藏在船舱之中,偷偷从蜀国逃亡。他们顺流直下,到达了东吴都城建业。之后,两人献出张飞首级,交给孙权,并宣誓效忠。他们还泄密道:“如今蜀国已经集结七十余万大军,准备讨伐东吴。请您尽早派军到边境部署为好,否则此番刘备为了给义弟关羽报仇,将率军席卷而来,扑向整个江南和江东。”

孙权闻言,大惊失色,他立刻召集众臣商议:“如今刘备终于举全蜀之力,攻来我东吴。看来他为关羽之死而对我东吴恨之入骨,我们应当如何阻止蜀军的猛攻呢?”

但是,孙权问完话后,却无人回答。大家都能想象蜀军拼死一战的决心,全都噤若寒蝉。

这时,诸葛瑾挺身而出:“臣愿冒死出使,为主公求和。”

可是众人听了,却都报以冷笑。大家都清楚,诸葛瑾此前出使游说,从未获得成功过。但孙权想到,纵使诸葛瑾此番出使再次无功而返,也至少能拖延一些时日,可以让东吴有时间做出军事准备,便欣然答应下来:“好!就烦你去蜀军营中试探一番。”

诸葛瑾得令,马上吩咐备船,怀揣孙权的书信溯江而上。

时为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秋八月。

此时,蜀帝刘备已将大军推至夔关,大本营便设在白帝城。蜀军的先锋则已挺进至川口一带。

刘备一听到东吴派诸葛瑾前来,便猜到了他的来意。刘备本不想见诸葛瑾,但黄权却劝他会见一下为好:“陛下,如果我们不见使者就将他赶走,未免显得器量狭小。您不妨请他进来,将我们的来意告诉他,让他给孙权捎个话。这样我们此番出征更出师有名,可以大张旗鼓地对东吴兴师问罪。”

刘备依黄权之言,传令召东吴使者诸葛瑾进来。诸葛瑾跪拜后,开口说道:“因臣弟诸葛亮在陛下身边已久,我主孙权思量着您或许会因此对我多眷顾几分,这才命我前来为使。”

“我来问你,你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我此番前来,一来是为关将军之死求您的谅解。吴蜀本来无仇,何况陛下娶了孙权之妹为妻,两家联姻,因此荆州无论是您的还是东吴的,并无差异。只不过关将军与我国大将吕蒙不和,这才平地生波,最后才发展到如今境地。当时若非魏国逼迫,我们绝不会置关将军于死地。我主孙权每每谈及此事,总是懊悔不已。”

刘备闭上双眼,并不理会。诸葛瑾则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无论是关将军之死,还是吴蜀两方交恶,归根结底都是中了魏国的奸计。倘若我们两方作战,会让魏国坐收渔翁之利,实属不智之举。因此,我恳请陛下能够收兵,我们两方继续恢复以往亲善关系。东吴愿将主公的妹妹送返蜀国,与您相伴,蜀吴得以永久维持唇齿之交。我此番前来,便是带来我家主公孙权的这番诚意的,请陛下深思。”

 

刘备一直默默无语,不肯吭声,那厢诸葛瑾继续发挥其雄辩的口才,接着游说道:“陛下想必已经知道了,魏国的曹丕竟然废掉汉皇,篡位为帝,令万民悲愤不已。陛下身为汉室后裔,应该去向曹丕报仇,而非对东吴开战。您这样做,会让天下人笑您只故小义而不知大义啊!还望陛下三思……”

这时,刘备忽然睁开双眼,挥手制止诸葛瑾继续说下去。

“吴使,够了!你可以回去,告诉孙权,就说朕近日便会亲临,请他洗颈待刃吧!”

“……”

诸葛瑾心头一凛,垂下头来。他听到椅子声响,再抬头看时,刘备已经离开座位径自回去了。

诸葛瑾深知,刘备的个性一直温厚仁慈,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过于保守。但此番他竟然对一位敌军来使说出如此重话,可见其决心之坚决了。诸葛瑾知道自己这趟出使终告失败,他只得叹道:“唉!东吴此番无计可施了!”

一来他看到刘备的态度,二来看到弟弟诸葛亮并未随军前来,由此足见刘备讨吴的决定是无从回转的余地了。

诸葛瑾只得返回东吴,他此番带回的这个消息,再一次引起满朝震动。

东吴将面临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决战。一时之间,整个东吴上下,进入紧急状态。

一方面,东吴派出大批兵马,从水陆两路送往前方;另一方面,中大夫赵咨则出发去魏国。

赵咨此行是为东吴之使,出使魏国。对于北方国家来说,战争靠的是兵强马壮,但对于南方的东吴来说,他们更善于运用外交力量。因此,赵咨此行是打算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魏国。

“哦?东吴也派来使者,向朕呈表?”

曹丕微微一笑,抬眼浏览了一遍东吴的表章。

看来,曹丕近来的日子过得十分悠闲。他接见赵咨时,也显得谈笑风生,闲聊一些东吴的民风民情。

“你来说说看,你家主人孙权是何等人也?”

赵咨生得其貌不扬,天生塌鼻,身材矮小,但气度却很坚定。他回答得不卑不亢:“我主孙权是一个聪明、仁智、雄略过人之人。”

他一边直视曹丕,一边眼睛也不眨地反问:“不知陛下为何嗤嗤发笑?”

“朕自然会笑,我听你刚才这一番赞颂主君的话,实在言过其实,好笑得很啊!”

“陛下怎么会这么说,臣深感意外。”

“这有何意外?”

“在陛下面前我本该谨言慎行,但此时却不得不说出实情,恐怕陛下听到后,就再难发笑了。”

“何以见得?孙权有何过人之处吗?”

“我主孙权,从凡人之中提拔鲁肃为都督,是他的聪明之处;从士卒之中提拔吕蒙为大将,是他的明智之举;俘获于禁而不杀,是他的仁爱之行;占领荆州而不损一兵,是他的智慧体现;据三江虎视天下,是他的雄伟之处;屈身从魏,是他的谋略所在。这些还不能体现出吴侯是一位聪明、仁智、雄略集于一身的君主吗?”

曹丕闻言,笑容收敛下来,重新审视起面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塌鼻之人。尤其是当他不假思索地说出“孙权屈身从魏,是他的谋略所在”时,在场的群臣也都愣住了。

 

曹丕此时怒目圆睁,他感到自己身为皇帝的威严受到了侵犯。

半晌后,他似乎出言戏弄赵咨道:“若朕现在要兴兵伐吴,你以为如何?”

赵咨摸了摸额头说:“无妨!大国虽有攻城略地的能力,小国也有自我防备的本领,没什么可怕的。”

“哦?你是说东吴从来都不惧怕魏国吗?”

“我们不是不怕,是因我东吴既有百万精兵,百艘舰船,又有三江之险,大家相信自己的实力可以抵御魏国。”

曹丕听罢,不禁真心佩服。他问道:“在东吴,有多少像你这样的人才?”

赵咨朗声大笑:“如我之人,车载斗量。”

曹丕连叹三声,对赵咨十分佩服:“所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形容的就是你这样的好汉。来人啊!赐酒!”

赵咨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本领,赢得了曹丕的尊敬,被奉为上宾。不仅如此,他的一番言行也对曹丕产生了影响,令曹丕对东吴的判断大为改变。因此,赵咨的此番出使,也算得上是东吴在外交上的一次大胜利。

之后,魏国答应赵咨会支援东吴,并封吴侯孙权为吴王,加以九锡之尊。曹丕还命太常卿邢贞亲自持印绶,随赵咨一同返回东吴。

当时,魏国朝臣并未当场反对曹丕的决定,但当吴使刚刚离开,大家却纷纷埋怨起来:“这个东吴的矮子,将咱们耍得团团转!”

刘晔更是谏道:“吴蜀两方交兵,天亡之也。陛下何不立即发兵,突入吴蜀之间,内破吴,外攻蜀,这样吴蜀必将土崩瓦解。您现在答应援助东吴,岂不是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请陛下不如佯称援吴,实则暗中捣乱,同时立刻制订伐蜀的计划。”

“不行!朕怎能失信于天下?”

“陛下,如今东吴诡诈,您又赐予吴王之位和九锡之尊,正如为虎添翼。待日后东吴变得日益强大,咱们再想令其臣服恐怕不易啊!”

“如今孙权已对朕称臣,他又不曾反叛,朕何来的讨伐之名?”

“孙权如今之所以不反,乃是因其官位尚低之故,他如今不过是骠骑将军南昌侯而已。待他被封为吴王之后,身份仅比陛下低一级,难免会心高气傲,不见得会再对陛下如此谦逊了。到时陛下若再想发兵伐吴,恐怕会被世人以为您是贪图江南之富饶,以及南方美人啊!”

“好了,朕都知道了!朕现在便静观情势的发展,既不助蜀,也不救吴,就看他们自己斗得你死我活。你们不用再说了!”

刘晔见皇帝如此决定,也不便多言,默默退下。

 

赵咨出使魏国获得外交成功,以及孙权被封为吴王的喜讯,立刻轰动建业城。

不久,魏国使臣邢贞的船便抵达东吴,孙权早就迫不及待地等待受封,急匆匆准备亲自去岸边迎接魏使。

建业城中不乏颇有骨气的老臣,他们一见孙权心浮气躁的模样,不禁心中不满。顾雍忍不住劝阻道:“主公,您身为江东之主,为何要亲自迎接魏使?咱们何须要魏国来封什么吴王之位?”

“顾雍,你这话未免器量太小。想当年,汉高祖不也曾受封于项羽么?咱们赶快准备,出去迎接吧!”

于是孙权带上东吴群臣,出城迎接。

邢贞却自恃为上国敕使,态度显得十分傲慢。他见到孙权亲自出迎,甚至倨傲得不肯下车便要直接入城。东吴老将张昭大声怒斥:“你快些下车!真不知这车上坐的是个不懂礼数的野人,还是假冒而来的使者?你莫要欺负我东吴无人,便如此羞辱!”

站在道路两旁的东吴众臣也齐声高喝:“想我东吴三代以来,从未向别国屈从过。如今受魏国册封已是委屈,又何须受你这个小人的侮辱!”

激动的人群之中,甚至有人痛哭失声。

邢贞这才匆忙跳下车来道歉,他好奇地向路旁的群臣问道:“刚才是何人大哭?”

只听一人出声:“是我哭的,有何贵干?”

出言之人正是偏将军徐盛。邢贞连忙上前赔罪,他心中不由得对东吴多了一番敬意。

孙权此番接待魏国来使,可谓是厚待有加。他一面兴高采烈地接受魏帝的册封,一面立刻昭告建业全城,接受百官的祝贺。

邢贞见到孙权此举,倍感安心。他临回魏国之前,还被吴王请至酒宴,奉以山珍海味,隆重践行。席间,孙权还命人拿出无数谢礼,请他带回魏国。

“区区礼物,略表心意。”

邢贞虽然在魏国宫中见惯了各种大场面,但如今眼见如此堆积如山的珍奇礼品,未免还是十分吃惊。

吴王的礼物有珠玉、金银、绸缎、犀角、玳瑁、翡翠、孔雀等奇珍异宝,由百匹金鞍白马驮着,一直送到江边魏船之上。

事后,东吴元老张昭小声诘问吴王:“大王,您如此厚待魏使,又奉上贵重的礼物,未免对魏帝显得过于献媚了些吧?”

孙权轻轻一笑:“曹丕原就是一介贪得无厌之辈,唯有以利相交。若眼光看得长久一些,这些金银珠宝不过是一堆瓦石而已。”

“主公英明!”

张昭这才舒展开紧皱的眉头,赞许地点了点头。他已经侍奉了东吴三代主君,身为一介老臣,见到原本稚嫩的孙权竟有如此谋略,他欣喜得几乎热泪盈眶。

东吴其他臣子也深深为孙权的谋略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