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留守儿童≠不良儿童

已有的为数不多的关于留守儿童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在抑郁、焦虑、敏感和偏执等心理症状和行为问题上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有研究指出,留守儿童之所以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与留守儿童群体中种种不良的学业、道德和生活问题的“高发性”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些留守儿童高度集中的地区,“留守”似乎已经成为儿童的一种负面标签。然而,当前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系统研究还相对较少,现有的许多研究成果多来自直觉性的经验总结和简单的群体比较。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认知、情绪、行为和个性等心理发展领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更为系统的描述。

当前,大量的关于留守儿童发展的负面描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不良环境的消极作用,抹杀了个体发展的主动性。任何不良的发展都不能独立于积极的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这些积极的特征可能会成为一种保护性的因素或发展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战胜、补偿或削弱留守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也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在当前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中,哪些因素能够成为留守儿童发展的保护性因素或发展资源呢?对于这一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系统地研究。

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过渡期。这一时期,个体在生理、认知、情绪和社会性等领域会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动荡,并在该过程中实现心理发展的逐渐成熟。这种心理发展的集中变化在一定意义上也会成为留守儿童青少年期不良发展的潜在因素。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将以青少年期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个别访谈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1)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如何?

(2)留守儿童的生活中存在哪些发展资源?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我们将尝试提出一些保障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或教育建议。“留守儿童”并不是“不良儿童”的标签,更不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留守”对儿童来说,只是他们暂时的一种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