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机遇
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他们的内外监护人都会负有一定的监护责任。虽然他们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社会支持,但是,面对父母亲情的相对缺失,与父母都在家的农村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必然面临着较多的压力事件,以及由于留守带来的种种日常烦恼。这些事件和烦恼,给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造成了一些影响。
目前,关于“留守”给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常常被各类媒体报道。一些留守儿童报告说,当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受到委屈时“不止一次想要自杀”。另一些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学校里的教师也报告说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也很容易受到伤害。例如,一些媒体报道了初中留守儿童的怀孕现象。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研究者从量化的角度考查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黄艳苹等(2007)在江西省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整体焦虑感、学习焦虑、人际焦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和身体症状等心理健康指标上的得分都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由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隔代监护和同辈监护等类型的留守儿童。郝振等(2007)对7个省市的10所中小学进行的抽样调查研究也发现,留守时间为半年以上的留守儿童,其自尊水平、内控性、情绪控制和社会适应水平都显著小于非留守儿童。而留守时间为3个月的留守儿童,在上述心理健康指标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研究者提示,留守儿童开始感受到“留守”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时刻应该是在父母外出打工半年后左右。还有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自尊和歧视知觉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可见,“留守”虽然能够为一些儿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生活状态对于大部分心理尚未发展成熟、知识和经验还不丰富的儿童来说,很可能会是潜在的威胁。“留守”作为一种暂时的生活状态,能够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实质上是关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环境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结果等问题的探讨。因此,理解“留守”或父母亲情的相对缺失这一环境对儿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认识所谓的“留守儿童问题”或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总体而言,已有的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为数不多。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来自直觉性的经验总结和简单的群体比较。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留守儿童面临着的压力、留守儿童拥有的资源,以及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描述。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种思路,我们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以农村青少年为调查对象,主要试图回答下列问题:
(1)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与留守有关的压力事件?
(2)面对这些压力,留守儿童自身有哪些应对的资源?
(3)在这些压力和资源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出一些反思和教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