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访谈解析:倾诉

在我们访谈的留守儿童中,小成是发展较好的一名。“留守”对小成带来了明显的双重影响效应。一方面,“留守”让小成过早认识了生活的艰辛,变得更加懂事和坚强。父母外出打工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家庭内部的冲突减少了,父母关系逐渐好转,这让小成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奶奶和二奶奶对于小成的无私照顾,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亲情的缺乏,让小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另一方面,由于在亲戚家生活,这让小成产生了“寄人篱下”的感觉,变得比较敏感和自卑。而且,由于父母离得很远,平时的电话联系根本满足不了小成对亲情的渴望,小成现在非常缺乏倾诉的对象,她希望父母多关心一下她的想法。

如何缓解“留守”对小成带来的不良影响呢?当前,小成身上主要体现了两个缺乏:缺乏“家”的归属感和缺乏倾诉对象。针对这一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作为父母,要常回家看看。访谈中发现,小成父母的主要精力在于打工赚钱,认为赚钱是头等大事,这样全家才能过上好日子。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反应在行为上就是一年多回家一次,有时甚至不回来。无论是大小节日,小成都跟着二奶奶家一起过。这样时间久了,小成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这不仅指现实中“有形”的家,还指精神上“无形”的家。对家的归属感的丧失,必然使小成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并进一步导致对外界事物的敏感。为此,小成的父母在努力赚钱的同时,也应该尽量为孩子创设家庭的温暖,在各种节假日的时候,常回家看看。

其次,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应多关心小成的心理感受。虽然平时小成的父母也经常打电话,但电话内容主要涉及生活方面,很少考虑小成的内心想法。用小成自己的话说“希望爸爸妈妈多问问我的想法,我现在毕竟大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处于小成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身心方面正经历着急速变化,他们很容易感受到心理压力并产生各种困惑,为此,父母需要对他们进行特别关注,为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各种建议等,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动荡多变的年龄阶段。

最后,作为小成的老师,应该多与她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小成在外表上是一个开朗的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没有烦恼和困惑。因此,老师不能只看到“开朗”这一表象,认为这个孩子不需要关注,而应该定期与她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既为小成创设了倾诉的机会,也可以及时了解她的内心想法,为其在精神上提供引导。此外,老师也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的形式,让小成在班级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友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