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网络游戏:一种互联网心理学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网络空间的心理特性

关于互联网建构的网络空间有何特点,很多不同学科的专家都进行了分析,心理学家也不例外。一些心理学研究者(例如, Piazza & Bering, 2009; Joinson, 2003)着重分析了网络空间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具有特殊寓意的特性。整合起来看,我们可以从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的背景、手段、过程和结果等梳理出八个方面来加以认识。这八个方面分别是视觉匿名、文本沟通、空间穿越、时序弹性、地位平等、身份可塑、多重社交和存档可查。

一、视觉匿名

视觉匿名(visual anonymity)指的是,相比离线状态,人们在网上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看到对方(Joinson, 2003)。这并不意味着在线时身份总是被隐藏的,相反,人们可以控制何时及在多大程度上表露自己的人格信息(Qian & Scott, 2007)。例如,同一个人可以在给朋友的电子邮件中表露自己的名字,在微博中贴出编辑过的照片,或者在在线社区中发帖时使用假名。

视觉匿名也涉及感觉消减(reduced sensation),即在网络空间中你可能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听不到声音。即使随着技术的发展,音频、视频技术变得更加有效和方便,身体和触觉方面的互动仍然是有限的或不存在的。

相应地,视觉匿名会带来知觉转变(altered perception),静静地坐着盯着屏幕可能成为一种已经转变的意识状态。有些人在使用电子邮件或进行即时通信时会有一种自己的心智与他人混合的体验,一种超现实的、类似于梦境的体验。

二、文本沟通

文本沟通(texting)是指网络空间中的互动主要通过打字来完成,虽然情绪或非言语的内容并不缺乏,但人们可以使用表情符号(emoticon)来交流情绪信息,或者直接地通过文本描述自己的情绪状态(Derks, Fischer, & Bos, 2008)。尽管在文本沟通过程中存在感觉消减,但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表现和人际联系的形式。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社交网站等都是常见的社交形式,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人们可以通过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阅读对方的文字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是一种表现自我认同的方式,是一种向在线同伴呈现自我认同的方式以及建立关系的方式。

三、空间穿越

空间穿越(transcended space)指的是网络空间中的互动几乎不会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互联网可以让相隔万水千山的人相会和交换信息(如通过聊天室)、分享媒体文件(如通过社交媒体),甚至是进行交易(如通过ebay)。它可以让过去熟识的朋友和家人在居于不同地方的时候保持联系(如通过电子邮件)、提供支持以及保持亲密感。可以说,世界变小了。

地理位置变得无关紧要对人们的一些独特兴趣或需要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物理世界中,人们可能在自己周围找不到可以分享自己的独特兴趣或需要的人;但是在网络空间中,各色人等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同类同好。由于支持团体致力于帮助人们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那可能是网络空间非常有用的一个特征,而对于具有反社会动机的人而言,这就是网络空间的一种非常消极的特征。

四、时序弹性

时序弹性(temporal flexibility)指的是在网络空间的互动过程中人们对时间的感受与在物理世界中的感受可能并不一致,在同步和非同步的交流中都存在着时间的延伸。人们在计算机前通过互联网实时地进行交流,这是一种同步交流(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聊天室和即时通信就是如此。电子邮件等却包含了非同步交流(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它并不要求即刻回复对方。使用聊天室和即时通信时,人们可以有几秒钟到几分钟的时间来回复对方,这明显比面对面的交流延迟更久。使用电子邮件、博客等时,人们会有数小时、数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回复对方。网络空间创造了独特的时序空间,让人们进行持续互动的时间得以延伸,这就提供了方便的“反省区”。相比面对面的交流,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深思熟虑和精心构思自己的回复。这种对自我呈现的更多的编辑控制可能会导致“超个人”的社交结果,如形成对每个人的理想化印象(Walther, 2007)。

一些网络新手对于这种新颖的时序经验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例如,他们可能期望自己的电子邮件立刻得到回复,热衷于用电子邮件联系的人会认为对方的回复就像面对面交谈一样。

在另一些情况下,网络空间的时间被浓缩了。如果你成为某个在线社区的成员几个月,你就会发现自己会被人认为是“老人”了。互联网环境变化非常快,相比用砖块、木头和钢铁建构的世界,互联网的世界非常容易建立起来以及解构重建。由于人们进出网络空间很容易,可以通过互联网相遇、结识,所以在线团体的成员变化也非常频繁。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受立刻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变化速率联系在一起。在网络空间中,在你的所见、所闻和人们持续变化的背景下,时间体验似乎加速了。

五、地位平等

地位平等(equalized status)指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线的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人——无论其地位、财富、种族、性别等——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一些人把它称为“网络民主”。尽管一个人在物理世界中的地位最终会对其网络空间中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但是这种网络民主的理想也有一定的真实性。决定一个人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交流中的技能(包括写作技能)、毅力、观念的质量以及对技术的熟悉度。

六、身份可塑

身份可塑(identity flexibility)指的是在网络空间中缺乏面对面的线索会对人们如何呈现自己的身份(自我认同)产生影响。通过打字进行文本交流,人们就可以选择做什么样的人,仅仅呈现自我认同的某些部分,建构假想的自我认同,或者保持完全的匿名——在某些情况下几乎完全“隐身”,成为“潜水者”。在很多环境中,人们可以给自己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多媒体的世界提供了机会,让人们通过“化身”(avatar)来视觉化地表现自己。

匿名可能会带来去抑制效应(disinhibiting effect)。它通过两种方式来表现:一种方式是人们可能会利用它表现令人不快的举动或情绪,通常是辱骂他人;另一种方式是它可能让人们诚实而开放地面对某些个人问题,而这些问题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是无法讨论的。

七、多重社交

多重社交(social multiplicity)指的是在网络空间中人们更加容易与来自各方面的人进行接触,与数以百计甚至数以千计的人进行交流。在多任务并行时,一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穿梭于多个关系中,甚至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多人聊天,而其他人未必能够意识到这个人正在穿梭于多个关系中。

此外,通过在博客、讨论版或社交网站上发帖子(这些地方有着不计其数的读者),人们可以吸引与自己最为“诡异”的兴趣相匹配的人。通过搜索引擎,人们可以搜索数以百万计的网页来找到特定的人和团体。互联网的搜索、过滤和联系他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有效。

但是,为什么我们只选择与某些人联系,而不与其他人联系呢?从相当多的发展在线关系的可能性中进行筛选的能力,会放大一种有趣的人际现象——移情。移情会指引我们趋向特定类型的人,来表达我们的情绪和需要。用户在选择朋友、爱人和敌人时会基于无意识的动机,也会基于有意识的偏好和选择。这种无意识的过滤机制受到隐藏的期望、愿望和恐惧的压制,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好处。一个有经验的互联网用户会说:“我在网上到处逛,总是遇到相同的人。”

八、存档可查

存档可查(archival and retrievable)指的是上传到互联网上的内容通常会永久存在,并且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轻易地被找到(Viégas, 2005)。大多数的在线活动,包括电子邮件联系和聊天,都能够被记录下来并保存为一个计算机文件。与物理世界中的交流不同的是,网络空间中的用户会有永久记录——说过什么、和谁说的以及什么时候说的。由于这些交流是纯粹的文件,所以甚至可以说人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文件,这些文件可以永久存在,也唾手可得。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重温其中的某一段或对其重新进行评价。

尽管这种存档可查的特性有一定好处,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因为人们知道在网络空间中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可能被追查到并记录下来,所以有些人可能会对在线状态感到焦虑、不信任,甚至变得偏执、妄想——“我是不是应该对说什么、上哪儿去更加小心呢?”“它会一直缠着我吗?”“谁会看到这些记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