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第二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虚荣”创业与“精益”创业

真正创业后,你就会发现媒体描述的那些成功的创业故事多数是谎言,与自己的创业状态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更糟糕的是,你对员工、朋友和家人的种种承诺都无法兑现,而面对那些当初数落你的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了他们的先见之明。

有多少创业者会是这种状态呢?

小米公司总裁林斌说:“2015年小米给人的感觉是稳下来了。未来几年都会这样,我们会把基础打得更扎实。”

面对质疑,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2016年初的一个公开场合中说:“未来需要向马云多学习,向各界说清公司的战略愿景、实现愿景的过程中所遭遇风险和挫折,让他们理解,这对我们的业绩有好处。”

或许小米及联想在2015年的表现,并不像林斌、杨元庆自己所描述的那样处于稳扎稳打的状态,怀疑它们的声音多了,甚至恶意攻击的声音也多了。

提及大企业所遭遇的质疑,是为了让初创企业更深刻地理解到商业的残酷。应该多反思创业的“虚荣指数”,想想“精益”创业那回事。

创业“虚荣指数”

创业之初媒体敲锣打鼓,庆祝新生。创业浪潮下,共庆新时代。但即使是王子与公主幸福地在一起了,也不免此后生活的锅碗瓢盆之苦。

一方面,就媒体视角而言,媒体需要博眼球。当企业遇到困境时,媒体之前轰轰烈烈一边倒的赞扬,会迅速地演变为排山倒海般一边倒的质疑。另一方面,创业机会主义时间窗已过,许多两三年前创立的企业,陷入了低收入乃至无收入的困境。如今,步入了精益创业的时代。

创业进程中,要清楚认识到哪些是可执行指数,哪些是虚荣指数。在媒体上企业自己的浮夸,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都助长了创业者“虚荣指数”的增长。

虚荣指数对准了人的思想弱点,因而造成了混乱。每当数字上升时,人们就会认为是由自己的行动,或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而产生的。但当数字下跌时,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这都是别人的错。虚荣指数会让创业者形成错误结论,活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中,它无法让团队认识到转变的必要性。

《创业第二课》是一本务实的书,就创业需要哪些准备心态,如何开始创业,如何选择行业、产品,如何拓展渠道等方面一一展开。创业是内心坚定的信仰,我们认为,创业是一场场残酷的战斗,它其实与虚荣相距甚远。

如果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多数人已获取了创业的启蒙知识,那么基于作者对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深圳宝安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二路创客基地等多年来前线观察和研究所编著的《创业第二课》是一部“精益创业”课程。它系统地梳理了创业将面临的六大问题,每一问题都不是空洞的教导,而是创业老兵们发自内心的创业感受。

回归创业本质

时代浪潮之初,不管是计算机产业之初,PC互联网之初,还是移动互联网之初,当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时,迅速试错是极重要的公司策略。不过,这个时间窗口会迅速关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经产生,之后在旁边看怎么吃螃蟹的人将迅速扑上。

竞争更注重方法、系统,也更加激烈。

找到顾客,让顾客付费,依旧是商业的本质,回归本质找方法是走出创业困境的必经之路。

不能再回到“想做就做”、跟着感觉走的状态了,前些年在创业风口上,这类状态叫作集体试错,如今再这样做就成了没脑子。

如今要一直问自己:“需要开发这个产品吗?”“围绕这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我们能建立一项可持续的业务吗?”

“创业即管理”,哈佛商学院驻校企业家埃里克·莱斯(Eric Ries)在知名专著《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The Lean Startup)里这么形容。创业的根本目的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闯出模式,持续增长。精益创业模式重建“学习”概念,推崇“经证实的认知”。

《创业第二课》是中国版的《精益创业》

团队的努力有多少创造了价值,有多少被浪费了?这个问题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所在,这是所有精益生产拥护者被教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尽量把反馈循环流程的时间缩减到最短,这是驾驭新创企业的精髓所在,是精益创业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埃里克·莱斯认为:创业活动中只有5%用于构想大创意和商业模式,进行书面策划以及分配胜利果实。剩余的95%都是用创新核算来衡量的艰苦工作,诸如决定产品优先排序、确定瞄准或者倾听哪些顾客,以及有勇气把伟大的理想投入不断的测试和反馈中。

总而言之,一家新创企业只有找到适合的大市场,才能真正起飞。就像福特T型车在工厂生产线上开足马力制造,飞速铺向市场。或者如Facebook几乎一夜间横扫美国大学校园。

“在一个有很多真正潜在顾客的好的市场中,这个市场会拉动新创企业开发出产品。反之,在一个糟糕的市场中,你可以拥有世上最好的产品和最出色的精英团队,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失败是必然的。”网景公司创始人、顶级投资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如是说。

创业二路创客基地董事长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