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民族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富强: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百年期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作为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之一,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以令世界瞩目的先进生产力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和灿烂的精神文化,并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富强时期。

西汉汉文帝(公元前203—前157)和汉景帝(公元前188—前141)时期,面对社会经济衰弱的局面,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在农业方面,汉文帝在位期间,多次降低田租的税率,一度按“三十税一”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田赋税率最低的时期,此外,文帝和景帝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他们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啬夫等基层行政人员,并设立“孝悌力田”等荣誉头衔以鼓励农民生产。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在工商业方面,文帝“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促进了农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此外,文景二帝厉行节约,禁止浪费。汉文帝在位期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增加,而汉景帝下诏不接受地方贡献的锦绣等奢侈物品,并禁止地方官员购买黄金珠玉,否则以盗窃论罪。经过多年的发展,汉朝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这一时期经济发达、社会安宁,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典范,史称“文景之治”。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对“文景之治”做了这样的描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意思是说京师长安国库中的钱财千千万万,用来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以致无法计数;国家仓库中的粮食堆得太满,旧粮与新粮混杂堆在一起,以至于腐烂而不能食用。

知识链接

丝绸之路

西汉的对外贸易十分发达,自甘肃的河西走廊,经新疆天山南北、塔里木盆地边缘通向中亚、西亚以及更远的欧洲等地的通商之道在那时业已建立并畅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的人们从中亚、西亚等地运入各种毛织品,又将中国的丝绸运往世界各地。频繁的贸易既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的打通使我国新疆地区第一次与中原内地连为一体,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同时,西汉时期海上贸易通道也建立起来,海上贸易量在商业贸易中占有重要比例,南方的番禺(即今广州)是当时的重要港口,中国的物品通过海路运往西方,西方的一些货物如琥珀、玛瑙制品也通过海运输入中国。

唐朝是中国的另一个盛世,其中,“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为世人广为称颂。由于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奢极欲,隋朝灭亡之后留下的是一个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社会。唐太宗即位后,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戒自己及下属要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同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与此同时,唐太宗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了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唐太宗当时的年号是“贞观”(公元627—649年),因此,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盛世为“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社会盛世。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唐玄宗改革吏制、发展经济、倡导文教、拓展外交,使得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唐朝因之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唐玄宗的年号为“开元”,因此这一盛世史称“开元盛世”。唐朝著名大诗人杜甫在诗歌《忆昔》中描绘了开元盛世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这一时期的富足和兴盛由此可得一窥。这些国富民殷、社会和谐的盛世场景,令我们无比骄傲、魂牵梦萦。

知识链接

国际大都市长安

唐都长安是当时的世界帝都之冠,是历史上东方和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中设有“东市”“西市”两大市场,其中,东市是国内市场,西市是国际市场,也称为“金市”,是一个规模宏大、国际贸易繁荣的商业市场。西市占地16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包括了220多个行业,盛极一时。当时的西市汇集了西至拂菻(东罗马帝国)、东到朝鲜半岛等地的商贾,是当时占地面积最大、建筑面积最大、业态最发达、辐射面最广的世界贸易中心、时尚娱乐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在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在农业文明、城市文明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商业和手工业迅猛发展,出现了以商人为代表的新富人阶层,民众生活幸福安逸富足。在生产、劳动之余,人们开始享受生活,开展各项娱乐活动,因而饮食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等发展突飞猛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水平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公元10世纪末,中国民间已经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

知识链接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了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了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该作勾勒出了北宋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的美好生活,读后让人生起无限的遐想。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元朝统一全国后,颁布了《至元宝钞通行条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币制条例。16—18世纪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那时英国销往中国的商品总价尚不足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一项的总价,此时,全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10个大城市里中国就占了6个。明末,传教士利玛窦曾盛赞中国的富庶:“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由此,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昌盛可见一斑。

在几千年的辉煌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科技成就来看,古代中国在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方面的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也对周边国家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就曾指出,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下表很明显可以印证这一点:

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从对外交流来看,古代中国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极为深远。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地区交往的大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为世界文明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和欧洲,在为中国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使中国与亚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学习中国文化,而中国的文字、服饰、建筑和思想等方面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依然可以看到。

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

在我国明清之际,当西欧各国相继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中国依然停留在封建社会中。虽然清朝也出现了“康乾盛世”的景象,但那只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整个封建社会的落日余晖。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使中国不可能再偏安一隅,必然要被卷入世界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统计,以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为开端,中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曾经辉煌一时、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古老国度开始不断靠割地赔款来委屈求和,中国人民因之遭受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知识链接

圆明园

圆明园,这座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皇家博物馆,被法国作家雨果形容为“月宫般的仙境”“大理石建造的梦”,足以让欧洲士兵产生“吸食大麻般幻觉”的东方宝库,在1860年和1900年两次遭受疯狂劫掠和蹂躏之后,又被列强肆无忌惮地焚烧殆尽。当年的英国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在日记中毫无愧疚地写道:“再也没有一双眼睛能够见证另一个时代的艺术天赋和品味了,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断壁残垣永远记录下了列强的暴行,也记录了一个民族走向沉沦的耻辱历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民族的危亡,中华儿女上下求索,进行了反压迫、反奴役、反侵略的英勇斗争,书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悲壮篇章。

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逼下,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探索实现国家富强的办法。魏源最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抵抗西方。在清政府中,以张之洞、李鸿章等一批重臣为代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开展了被称为“洋务运动”的自强运动,他们创办军事、民用企业,建立海军,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知识链接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统治阶级中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业发展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约35年。这一时期,中国以军事工业为中心,建立了一批近代化工厂。图为江南制造局制造的火炮。

甲午战争的失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梁启超、谭嗣同等知识分子,在反思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教训中,提出了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主张。他们通过办学会、办报纸、开展论战等方式,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传播西方政治学说,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在民族危机的刺激和维新派的推动及策划下,光绪皇帝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间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令进行变法,主要包括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等。但是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的反对下失败了。这证明如果不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仅仅企图依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来进行革新的话,中国将无法真正实现走向富强。

知识链接

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治主张,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起一个民主、强大、富裕的国家。然而划时代的革命并未带来“一个新时代的黎明”,曾经期望的平等、自由、博爱和建立一个民族、民权、民生的现代国家的愿望并没有实现。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深入发动和依靠蕴藏在最广大民众中的革命力量,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百姓饱受欺凌,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百余年里,无数人梦想能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发展工业、建设国防、造福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但种种梦想都破灭了。近代中国所有救亡图存的尝试,无论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还是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

重要论述

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侮辱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变了中国的形象。中国今天的形象,不是晚清政府、不是北洋军阀、也不是蒋氏父子创造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中国的形象。

——邓小平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任务落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团结带领下的中国人民的肩上。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神圣使命,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上了富强的光明道路,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更为迅速,中国经济总量连上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78.70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643 974亿元,首次突破60万亿元大关,以美元计则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经过自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梦想才有未来,但要把梦想变为现实,需要坚持走正确道路,也需要每个华夏儿女切实行动起来。

方向决定未来,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几千年来第一次实现了“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也未曾做到的十几亿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的伟大梦想。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发展社会经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这条道路得来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延伸阅读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古往今来,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盛唐时期的姚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他临死前,有人问他有什么为政经验,他只讲了四个字——“崇实充实”,意思是说,为政只有崇实,国库才能充实。战国时期赵括的“纸上谈兵”,导致了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此类正反的例子不胜枚举,发人深省。“实干者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个人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

知识链接

“空谈误国”一词来自“清谈误国”,源自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对两晋亡国的总结。魏晋时代的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贬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清谈误国”之说。

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