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际经济发展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要素价格究竟怎么了?

HO理论预测的不仅是全球化对部门结构产生的效应,还有其对要素价格的影响。对此做出确切的分析超出了本章的范围,但是简要看一下要素价格的变动却很有价值,部分是因为这可以作为此前对结构转变解释的检验(因为在理论上,数量和价格变动是相关的),而部分是因为这一问题的社会、政治重要性。

标准的HO预测是,贸易壁垒的减少将会有益于一国的充裕要素,而有损于其稀缺要素。因此,地租相对于工资,在土地富足国家应该会上升,而在土地稀缺国家则会下降;与此同时,在技术富足国家,熟练技术工人相对于非熟练工人,工资会上升,而在技术稀缺的国家则相反。由于缺少地租的数据,我们无法评估第一个预测的准确性。[35]虽然可供比较的跨国、跨期工资数据也很稀缺,但是用于第二个预测的一般评估已经很多了。

根据预测,1985—2015年间在技术富足的OECD国家,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对非技术工人应该有所增加,尽管国际化的作用受到质疑。[36]在其他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结果各不一样,但也是技术工人相对非技术工人工资有所增加。[37]发展中国家技术工人工资的相对上升有时也与HO预测相一致: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FSS国家)的技术富足程度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而在土地稀缺的国家正式制造业部门的扩张增加了受过基础教育的工人的工资,使他们相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更低因而只能就业于农业、非正式部门的工人,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但在大部分人都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土地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工人工资的相对上升与HO的预测相矛盾。

还有另外两个世界范围内的分配变动是标准HO理论无法解释的。其一是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收入最高的那部分人群的大幅收入提升(Atkinson and Piketty,2010)。其二则是在拥有相关数据的大部分国家,非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大幅提高,即使在这段时间中利率经历了长期的下降(Timmer et al.,2014)。

从发达国家转移制造业技术诀窍而发生的合作成本下降,对结构转变做出了贡献,而这也帮助解释了上述分配上的不一致性。因为在发展中国家新开设的这些制造业活动,尽管按发达国家的标准来看并非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活动,但是在当地已经比经济的其他生产活动更为技术密集,从而提升了土地稀缺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Wood,2002)。这些转移同时也为那些拥有技术诀窍的人群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也成为高收入群体收入上升和非工资收入占GDP比例上升的推动力(Anderson et al.,2006)。

然而,最具有实践意义的是要素价格变动与HO理论极为一致。尽管Wood(1994)给出了明确的提前警告,OECD国家的政府仍然没有采取再分配政策以弥补非技术工人的损失,最终导致了一场对抗全球化的政治反对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