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言

无论如何定义和解释,比较哲学在世界哲学界日益受到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相比之下,比较哲学对于中国哲学而言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诞生于古希腊的“philosophy”对于中国学者而言乃是一个外来的思想词汇,是“西学”在强势文化背景下“东渐”的产物,中国哲学学科虽然仿造西学体例建成已有百余年,但对“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疑问却始终未能彻底根除。[1]就此而论,中西比较哲学的兴起与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证成中国哲学的独立资格与平等地位,并从根本上回答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另一方面,比较哲学不等于哲学比较,它虽然以比较为核心论证方法和主要呈现形式,但比较不是它的最终目的,其终极旨归应当是新形态的哲学,因为比较哲学就是以比较的方法实现哲学突破和创新的哲学样态。

因此,比较哲学,尤其是中西比较哲学的成功将会为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舞台上提供更多的话语权,为世界哲学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也为中国哲学创新研究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径。但不可否认,目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哲学都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学科领域,尤其是在方法论、研究领域和界限范围等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甚至很难说达成了多少基本的学术共识。换言之,比较哲学距离我们美好的期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然,但凡从事过思想研究的学者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哲学的道路总是漫长而艰苦,在思想的旅途中,更多的努力也并不必然意味着更大的理论回报,但这并不是阻止我们停下脚步的充分理由。因为我们还相信,思想的价值并不会单凭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否便得到加冕或废黜。所以,即便这条路走起来有些艰难,但由于比较哲学未来可期,哲学创新仍旧值得一试。

为了推进比较哲学的深层研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哲学创新,作为本书的开篇,我们在此将尝试首先从比较哲学的“第三条路线”视角来考察比较哲学的方法论问题。通过这种视角,我们所试图呈现的便不只是第三条路线与第一条路线和第二条路线之间的差异,还包括第三条路线形成的内外动因和展开过程,以及第三条路线与中国哲学话语权等当今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相信,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它将会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开端。


[1]郑家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赵汀阳.论证:第三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张志伟.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也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彭永捷.论中国哲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关于中国哲学学科的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李存山.“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