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发展资源

1.3.1 内部优势资源

昌平山前是北京南北中轴线北延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空间节点,且具有优质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重塑当地的历史文化,再创山前的生态文化,是构建昌平空间特色的重要环节。

1.北中轴的重要节点

北京的南北中轴历史悠久,不断拓展。1276年,元大都建成,中轴线由北发端;1750年,永定门建成,中轴线南延至此;1910年,南苑机场建成,之后逐渐发展成为京郊重要的空军机场,中轴线至南苑的道路被打通;新中国成立后至1970年末,国家努力打造长安街东西轴,南北中轴线失去核心地位,逐渐衰败;1980年以后,中轴线开始拥有保护性的规划指导,朝阳林业局开始规划设计并筹建了元大都北遗址公园;1990年,我国举办亚运会,中轴线向北伸展;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再次给中轴线向北延伸提供契机。随着中轴线南北向不断拓展,其意义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图1-6)。

图1-6 北京中轴线历史脉络

通过探寻中轴历史不难发现,其对北京城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北京城的中心轴和精神“御道”,具有特殊的文化历史内涵;同时,它也是建筑和城市艺术的轴线,布置有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和开敞空间;中轴线也是北京城市发展演变的重要线索和空间廊道,在全城中处于核心地位。

2.历史文化精华区

昌平山前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图1-7)。昌平于明代设州,筑居庸关城、永安城和巩华城,素有“京师之枕”“甲视诸州”的美誉,历史上曾有虎峪辉金、居庸霁雪、银山铁壁等“燕平八景”,与周边区县相比,文保单位数量较多(图1-8)。

图1-7 昌平文物保护单位分布

图1-8 北京郊县文物保护单位地点分布

昌平文化具有浓厚的皇家特色。从明朝以来,昌平就具有“北护皇陵,南卫京师”的战略地位,是皇家祭陵人力、物力的主要供应基地;回龙观是“京陵御路”适中之地,最初观宇的建造便是为了解决皇家来往人员休息、用水等需求;沙河作为古运河北端,是京城通往塞外的必经之地,是皇帝巡狩、祭祀的驻扎地,也是边塞的经贸重镇;巩华城最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代帝后死后要首先移灵至此,再下葬至十三陵,此地成为皇帝祭祖的停留地,后又逐渐发展成为京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小汤山一直以温泉闻名遐迩,建有康熙、乾隆行宫,作为皇帝去留都(沈阳)或热河(承德)勤政、避暑的驻留地;昌平的松园村,是明代的御用苗圃,至今还居住着较多回民,并保留一座清真寺。昌平山前还是古代两条皇家活动线路的必经之地:其一是自皇城起,过小汤山前往承德的游憩路线;其二是自皇城起,过巩华城去十三陵的祭祖路线。可见,昌平的历史文化与皇家紧密联系,是皇城功能的延伸,是皇家活动的过渡区(图1-9)。

图1-9 京北历史文化发展轴

3.上风上水的生态重地

昌平山前是北京上风上水的生态重地,具有良好的自然、绿地景观优势。它是北京北郊森林公园南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六环路绿化走廊、二绿隔楔形绿化走廊和温榆河绿化走廊,在绿地系统综合规划、风景名胜区、经济林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内容。横穿昌平的温榆河不仅是北京生态湿地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绿地系统东西向联系的纽带(图1-10)。

图1-10 昌平山前区绿地定位

昌平的生态文化景观资源相当丰富,拥有包括乡村、城市、风景区等在内的物质文化景观以及包括民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景观(表1-2)。昌平的温泉资源在北京市也很突出,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及民俗旅游业十分发达。

表1-2 昌平文化景观资源

1.3.2 昌平山前作为科技创新重地对外部资源的吸引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至国家战略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前身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99年,国家在原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包括海淀园、昌平园、大兴-亦庄园、朝阳园、丰台园在内的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至此,包括昌平山前在内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至国家战略(图1-11)。

图1-11 海淀园及昌平山前科技园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家又继续提出重点建设“两城两带”(图1-12),其中,“北部带”指包括中关村科学城、昌平未来科技城等由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顺义部分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其整合了未来科技城、三一光电园、生命科学园、永丰产业基地等创新要素,在西起海淀山后、东至京承高速的区域形成以研发、创意、金融服务为特色的高端产业带。

图1-12 国家自主创新研发基地设想

中关村海淀园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淀山后和昌平山前,并已经在北清路两侧形成了产业基地与研发中心聚集区。

2.昌平山前已形成较好的科创产业基础

目前昌平已经形成较好的科技产业发展基础,主要包括以生物医药研发中试为重点的生命科学园;以汽车制造为重点的北汽福田基地;以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央企研发机构为重点的未来科技城;以国家发展前沿技术为重点的工程创新基地;以北京普通高校为主的沙河高教园,并包括100多家科研机构,43所大专院校,6个大学科技园,近2万名科技人员,已具备产、学、研一体的发展基础。

中关村海淀园目前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先进制造以及环境保护六大领域,总体占园区经济总量的90%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保持较高水平,占园区总收入的比例达61%,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也维持稳定高速的增长态势,占园区比例仅次于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是中关村重点培育的产业,也是未来发展的增长点。从产业类型来看,中关村西区和北清路两侧的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聚集区是海淀园整体的重点(表1-3)。

表1-3 昌平山前地区重点项目及其投资效益

昌平山前目前已形成东、西两个依托交通生长的高科技生产研发区,七北路将其与海淀国家科创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窗口——顺义首都国际机场联系起来,形成交通廊道,进而方便对科技成果进行迅速转化与市场投入。昌平目前的产业组团与区域周边形成连绵发展的态势,西部组团在产业类型上与海淀山后类似,并在空间上相连;而东部组团作为自主创新基地,是国家高端人才的聚集区,对首都国际机场及周边空港区的依赖度较高。

3.优势政策条件及各级创新平台的投资

昌平山前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海淀园的重点工程,享有两项政策优势。其一是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2007年由北京市政府、科学技术部和中科院联合发布启动,共支持158个项目,资金总额达6.93亿元。“科技支撑”“863”“创新基金”等国家重大计划也对试点企业给予支持。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实验室和试点企业进行联合开发和人才培养。后又启动第二批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最终企业总数达到179家,涵盖新能源、计算机、生物工程及新医药等各个领域。其二是开放实验室工程,2006年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等单位联合启动。目前已挂牌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共有36家,促进了产、学、研各方的新合作。

此外,昌平山前通过国家战略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