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目录
导言
线性时代与轴心时代:文化扩散。线性思辨(47)。雅斯贝尔斯与汤因比。人类与奥秘。开端与超越:历史创生论。意识的分层化(51)。神性实在的显现。两种经验模式。宇宙论神话与宇宙起源论神话。另一片分化领域。意识的张力——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哲学家的神话(56)。无限的宇宙。具有创造力的开端。《约翰福音》中的张力:开端的言语与来自超越的言语。“我是”的显现(58)。各种“我是”言语。开端之死和超越之生。启示言语和创世神话。《约翰福音》中的灵知主义影响。均衡的丧失——灵知主义:实质内核与可变部分(66)。来自帝国的冲击。神性秩序的退缩。多元文明下的虔诚。具有调和主义特性的唯灵论。《珍珠赞美诗》。以色列人——犹太人的逃离。魔法灵性思维。均衡的丧失。重拾均衡——斐洛:作为奥秘的宇宙得到恢复(74)。斐洛的隐喻解读法。他所说的世界公民。斐洛的分析所具有的欠缺模式。隐喻解读法:该符号
化表达的起源(80)。字面含义与潜藏含义。哲学与律法书的相遇。哲学畸变为教条:对隐喻解读法的古典拒斥,斯多葛派对隐喻解读法的接受(83)。斯多葛派的“幻梦”。精神纷扰。对神话诗符号的字面化。斯多葛派唯物主义。命题式形而上学。宗教:西塞罗对这个符号化表达的引入(91)。普世唯灵论。西塞罗的信仰表白。德尔图良论宗教的多元性。斯多葛派学说作为一种千年常态。《圣经》:律法书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96)。《创世记》的宇宙起源论。从虚无中创造。在《箴言》、《西拉书》中的智慧。“对主的敬畏”。智慧与律法书。创世言语。律法书作为《圣经》。神之言语的畸变和历史的畸变。结语(106)。
第一章 历史创生论
第一节 神话思辨
对本原的探寻。神谱论、人类起源论、宇宙起源论、历史创生论等价于存在哲学。面向史实的历史编纂、神话诗、理智性思辨。罗马案例。
第二节 历史创生论思辨
动机。苏美尔列王表。永恒的时间线。黑格尔。它的无所不在。千年常态。
第三节 生存与非生存
1.对宇宙的原初经验
宇宙内神灵。位于神之下的统治者。哈特舍普素特。帝国的危机与理智性进展。出自非生存的生存。伊利亚德的为停滞带来生成。莱布尼茨的疑问。在某物与虚无之间。
2.宇宙论风格的真理
这种风格的不稳定性。宇宙的居间式实在。瓦解的演变机制。康德。
3.时间模式
实在的延续。多种延续模式。时代循环论。永恒复归。天体循环。大年。时间的等级秩序。
第四节 数字与时代
将历史投射至过去和未来。数字思辨。苏美尔列王表。贝鲁索斯。以色列的思辨。不断衰退的时代与堕落叙事。
第五节 对人性的帝国式调和
历史创生论的持续存在。帝国与关于人性的真理。都灵纸草卷和巴勒莫石碑。“救世主”安条克。以色列案例。
第六节 古希腊案例——犹希迈罗斯的《神圣历史》
非帝国文明。赫西俄德。希罗多德。在希腊化时期的延续。埃及的影响。《神圣历史》。
第七节 史学之争
贝鲁索斯和马内托。来自哈利卡尔那索斯的狄奥尼西奥斯与约瑟夫斯·弗拉菲乌斯。亚历山大的克雷芒。欧西比乌斯。
第二章 天下时代
第一节 秩序的光谱
世俗秩序与精神秩序。民族社会与普世——帝国社会。
第二节 现实层面的天下——波里比阿
帝国的扩张。波斯——马其顿——罗马。波里比阿论帝国:现实层面事件的进程;征服的景象;天下;普遍历史。天下:文化的、现实层面的、司法的、弥赛亚的。现实层面历史的终点。罗马与政体循环。命运。普世帝国与天下时代。
第三节 精神层面的天下
1.保罗
天下的救赎终点。基督所受的诱惑。传教热忱。所要访问的天下。基督再临的推迟。普世性与普遍性。
2.摩尼
使者的顺序。地方局限性与普世性。未写就的智慧和写就的智慧。普世圣灵。各帝国的前后相继与各宗教的前后相继。
3.穆罕默德
帝国与教会的结合。拜占庭模式与萨珊模式。众先知的封印。普世真理的战争。
第四节 亚洲之王
1.阿契美尼德序幕
宇宙论秩序分解为权力和精神。字面论越轨。现实层面的普世主义。从居鲁士到薛西斯的普世字面论。阿胡拉玛自达的真理。大流士的自夸。薛西斯的珀塞波利斯城岱瓦神铭文。
2.亚历山大
战争的动机。亚历山大致大流士的信。普鲁塔克论亚历山大。欧皮斯。和谐。在苏萨举行的婚宴。跪拜。圣火。亚历山大的神性。亚里士多德。阿蒙神谕。欲望。
3.希腊——印度尾声
孔雀帝国。大夏王国。德米特流斯。“救世主”称号。欧克拉提德斯。米南德的王国。
第三章 历史过程
第一节 实在过程
1.历史的主体
历史的居间式实在。对主体身份的识别——奥古斯丁、黑格尔。两种历史。汤因比。
2.阿那克西曼德关于过程的真理
无定与时间。可朽者、不朽者。作为居间的生存。悲剧性沉思。
3.理智性意识领域
真理与万物。对意识的发现。心灵——深处——理智——哲学。有关探寻的真理。
第二节 人类的对话
1.希罗多德
人间事务的转轮。帝国缔造者们。成功与众神的嫉妒。分裂的自我。出于贪欲的逃离。
2.修昔底德
弥罗斯对话。悲剧意识与缺乏悲剧意识的卑劣。帝国的前后相继与历史的无意义。
3.柏拉图
符号的启示特征。一与无定。理智性意识。第俄提玛。灵魂对话。对话在社会和历史中的延续。
4.亚里士多德
对在历史中的意义的建构。之前与之后。意义的不可逆转性。作为等价物的多种符号形式。从无定到理智。理智性运动。参与式实在。神话与哲学。对于对话的现代反叛。
第三节 雅各布·布克哈特论历史过程
对自私性的评价。利己主义与幼稚病。伦理与大众。启示录式说教。参与式意识与无意识。
第四节 扩张与退缩
1.伪亚里士多德的《论宇宙》
出于贪欲的逃离和在精神层面的逃离。真理与权力。宇宙与帝国。
2.天下与大洋——实在的地平线
荷马式天下与帝国式天下。复数形式的天下。人的居住地。地平线。大洋:天下的神性边界。从荷马到亚历山大的地平线。知识与征服。多个普世帝国。
3.再论波里比阿的符号化表达
罗马视角。目标的意义。各个有限帝国中的普世意识。普世社会与普世文明。全球性天下。托马斯·莫尔。库萨。
第四章 征服与逃离
第一节 在实在中的逃离
普世终极性的非终极性。不断后退的地平线。实在以显而易见的实在为方向运动。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论不受人力控制的各种因素。范式。
第二节 柏拉图论历史
宇宙节律与意义的独一无二性。《法篇》论历史。希腊联盟。结盟民族与多元文明帝国。文明进步。文明的多样性。宇宙的持续和记忆的限制。宇宙大灾变。克罗诺斯时代、宙斯时代和理智时代。
第三节 意识的均衡
持续与变形。均衡假定。理性与启示。神显事件。使者——旧的众神——父神。理念世界。柏拉图式不确定性。超越。灵知主义危险。逃离进入普世性死亡。得到启示的实在的可知性。
第五章 保罗的复活者意象
第一节 保罗所说的神显
1.理智性与灵性神显
从阿那克西曼德所说的衰亡到保罗所说的不朽。柏拉图与保罗论实在的结构。意象,而非教义。
2.意象与理性
灵性核心与理智性边缘。口吐真言者的发言规则。保罗与亚里士多德的等价之处。参与和预测。
3.死亡与变形
意象与希望。意象,变形的开端。关于死亡的故事。
4.保罗神话的真理
神话的各种紧凑类型。保罗所做的分化。神显的演变机制。
5.真理与历史
关于历史的古典意识。在实在中出现的神显湍流。神显湍流与人造革命。通过革命获得不朽。新基督们。作为一种历史常态的变形。
6.关于变形的真理
关于复活者的意象与神显。使徒。《罗马书》第七章的自我分析。亚伯拉罕与保罗。信仰的历史。启示在以色列和希腊的分布。开放的神显领域和教义建构
第二节 自我显现式反叛
1.对历史的自我显现式畸变
对自我显现式历史的建构。古代的巨人与众神之间的战争,与现代的基督们。黑格尔迫使基督再临出现在历史中。颠倒的“迦克敦信条”的定义。教条化的自我显现。参与和同一。现代的去教养化。以思辨的方式得到传达的启示。
2.作为常态的变形
保罗对其意象的变形解读。基督再临并未发生。奥古斯丁所说的“衰落时代”。弗莱辛的奥托和菲尔热的约阿希姆。彼得拉尔卡所说的黑暗时代。符号退化为体系。在实在中作为奥秘的变形。在实在中对更高程度实在的偏向
第六章 中国天下
第一节 历史编纂形式
历史创生论思辨。中国的传统历史和现代批判性历史。谱系建构。德。商朝。五百年时代。作为国王后继者的思想家们。
第二节 天下的自我指称
中国、中华、天下。近东宇宙论形式。中国与人类的同一性。
第三节 不完全的突破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关于中国哲学、科学和宗教的各种彼此冲突的看法。含蓄的分化。
第四节 政治秩序的符号
西方帝国的兴衰与中国的内部分期。王与天下。论前帝国王权的《白虎通》。
第五节 天下与国
天下与国之间预先设定好的和谐。通过文化吸引而扩张。各套符号。权力组织与文化实质。孟子论天下与国。历史进程。
第六节 循环
王朝循环。五百年循环。圣人循环。从氏族社会到文明人的天下。
第七章 普遍人性
第一节 西方天下时代
西方历史构造的特点。无序领域和即将到来的王国。关于两种实在的幻想。关于秩序的真理。已获得的一些洞见。
第二节 终末论与世俗生存
天下时代的多元性。普遍人类,作为一个终末论标志。对神性显现之流的参与。物质文明与意识分化。柏拉图、风胡子、卢克莱修。历史作为天下的地平线。由普世帝国、精神突进和历史编纂构成的三元组。
第三节 绝对新纪元和轴心时代
黑格尔所说集中体现在基督身上的新纪元,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与布尔特曼关于去神话化的争论。经验分析的状态。
第四节 新纪元和意识结构
神性奥秘的视域。各个意识事件与对事件的意识。终末论。普遍参与的各种模式。
第五节 疑问与奥秘
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化表达的“疑问”。处在对宇宙的原初经验中的疑问。从本原开始的宇宙论建构。《奥义书》类型的上升性疑问。《亚伯拉罕启示录》。神性超越与神性在内。新纪元意识。启示录式残酷性。疑问,作为处在对实在的经验之中的一个常态结构。对宇宙秩序的信任与分化性疑问。佛陀的回应。疑问与新纪元。实在之奥秘。
第六节 历史过程与整体过程
处于居间的疑问。对实在的开放性与自我缩减。历史的缓慢节奏。关于当下值得记住的。时间长度。“终结历史”运动。对疑问的禁令。整体过程。时间的谬误。终末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