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赣鄂相持

石达开给了湘军当头一棒

湘军自湘潭之战后,屡战屡胜,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将太平军驱逐出了湖南、湖北。连续的胜利麻痹了曾国藩、彭玉麟等湘军将帅本该紧绷的神经。轻敌自负的他们普遍认为,照当前的形势发展下去,再过半年他们就将杀进江宁城,割下洪秀全的首级。

只有少数人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当时掌握着湖南军政大权的左宗棠,就是其中一个。他写了好几封信给曾国藩,劝他不要轻敌冒进。当时的曾国藩正在兴头上,完全没有在意左宗棠的劝告。

左宗棠又写信给湘军重要将领罗泽南。罗泽南接受了左宗棠的劝告,回信说:“也许你会认为我们是在讳疾忌医,但事实上,我身在军中,又怎会不知道军队已经成了骄兵?即便像伊尹、吕尚那样建立丰功伟绩,也不过是过眼云烟,更何况湘军取得目前这么点成绩,就用了两年多呢?这有什么好骄傲的呢?”罗泽南虽然意识到了问题,但他孤掌难鸣,无法阻止湘军的冒进。

与此同时,太平军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石达开和曾国藩一样,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人。他仔细分析了太平军与湘军的历次战斗,总结出了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于是,他开始改造太平军水营,一边仿照湘军水师制造战船,一边整训军队。湖口之战爆发前夕,石达开手下已经有了一支强大的足以与湘军水师对抗的水营部队。湘军对太平军的变化毫无察觉。他们将为此付出重大的代价。

田家镇之战后,湘军水师重要将领杨载福留在武穴养病。彭玉麟成了湘军水师的前敌总指挥。彭玉麟擅长谋划,但临战能力不如杨载福强,而且生性自负、急躁。彭玉麟的这些弱点,在即将开始的大战中,将被石达开充分利用。

得知湘军水师东进后,太平军即在赣江上流准备小船百余艘,在船中堆积柴草,中间撒满火药,并浇上灯油。当湘军水师推进至湖口的时候,太平军将这些船点燃,让它们顺流直下,冲出湖口,撞向湘军水师。太平军水营士兵驾驶战船,跟在这些船的后面,施放火箭、火球,攻击湘军水师。

湘军水师士兵见火船向他们冲来,连忙拿起竹篙,将火船推向中流。这样一来,太平军的火船全部顺着江流东下,没能烧到湘军战船。太平军水营士兵的进攻,也被湘军化解。湖口之战湘军与太平军的第一次交锋,湘军获胜。

此后,太平军针对彭玉麟急躁的性格弱点以及曾国藩等人急于求胜的心理,对湘军进行了心理战。每天夜里,太平军都派出一千余人,在岸上将火箭、火球抛向湘军战船,并大声叫喊。湘军水师将士因此彻底不得安睡,精神状态很差。彭玉麟更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活吞了石达开。

除了心理战外,太平军还在鄱阳湖口设置木簰数座,以对抗湘军水师的进攻。木簰的四周有木城,木城的中间是望楼。木簰、木城、望楼结合在一起,就像漂浮在水上的城堡一样,非常雄伟。木簰的背后,是太平军仿照湘军水师战船制造的新式战船。

太平军精心设计的防御工事阻挡了湘军水师的前进。彭玉麟急火攻心,茶饭不思,却依旧等不到胜利的消息。

一直到1855年1月23日这天,彭玉麟才得到好消息。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湘军的炮火击中了太平军木簰上的火药箱。

随着一声巨响,大火腾空而起,迅速烧掉了木簰当敌的一面。但在木簰的背面,英勇的太平军战士依旧在开炮。木簰旁边望楼上的太平军士兵,更是屹立不动,英勇抗击湘军的进攻。直到木簰被烧光,望楼倾倒,这些太平军士兵才跳入水中,游回到岸上。

湖口之战是湘军与太平军的第二次交锋,胜利者依旧是湘军。湘军每胜一次,急于求胜的心理就增强一分。石达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木簰被湘军击毁后,石达开迅速采取行动,下令将大船凿沉,封锁鄱阳湖口,仅仅留一个隘口出入。

1月29日这天,湘军水师将领萧捷三、黄翼升等率领着长龙、舢板一百二十余艘,载兵两千人,在湖口外巡视。忽然,他们发现前面湖中有不少太平军的运粮船。

之前,彭玉麟曾建议主动袭击鄱阳湖内太平军的运粮船,以断绝湖口太平军的粮食供给,使他们不战自溃。但这一策略遭到了其他湘军将领的反对。萧捷三、黄翼升一直为彭玉麟的计策得不到实施而惋惜。所以,当他们面对太平军运粮船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按照彭玉麟的计策去做。一百二十艘湘军战船、二千名湘军士兵,就这么被萧捷三、黄翼升带着,从隘口处冲入了鄱阳湖。

见湘军水师杀来,太平军士兵连忙驾驶运粮船逃跑。萧捷三、黄翼升率部快速追击。不一会儿,萧捷三、黄翼升的船队就深入二十多里,来到了姑塘一带。

这时候,萧捷三、黄翼升才预感到前面的运粮船可能是诱饵,目的是引诱他们深入,然后困住他们。于是,他们赶紧率领船队往回撤。然而这时候,一切都晚了!太平军已经将隘口封锁,并且在出口处布置了严密的火力网。萧捷三、黄翼升,连同一百二十余艘湘军战船、两千名湘军水师士兵,都被困在了鄱阳湖当中!

由此,湘军水师被分割为外江、内湖两支。在外江的湘军战船,主要是长龙、快蟹等用来装载物资的大船。这些船没有舢板的协助,是无法单独作战的。

石达开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破敌良机。他命一些部下驾驶数十艘战船,围攻停泊在长江内的湘军大船,又命另一些部下驾驶数十艘小划,冲入湘军营中,火烧湘军船只。同时,石达开命驻扎在两岸的太平军抛掷喷筒,协助水营作战。

这个晚上,太平军大获全胜,焚毁湘军战船数十艘。湘军水师被迫退至九江附近的江面上。

曾国藩紧急征调正在养病的杨载福。2月3日,杨载福率领战船从九江往湖口前进,正好碰上逆流而上的太平军水营。两军血战一番,最终湘军获胜。太平军水营退回湖口,上升的势头暂时得到遏制。

稍作休整后,石达开再次发动对湘军水师的攻击。2月11日深夜,没有月光,四周漆黑一片。太平军利用黑暗,驾驶着数十艘小划,悄悄地逼近湘军水师大营。

此时的湘军将士,大多已经进入梦乡。突然,他们被船外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惊醒。当他们迅速穿好衣服,迈出船舱观望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太平军的喷筒、火箭。遭遇突然袭击的湘军,纷纷溃散。

曾国藩乘坐的拖罟特别大,在湘军战船中特别显眼。太平军对其发起了猛烈的袭击。曾国藩只得迅速逃离。

或许是从半壁山、田家镇的辉煌突然跌落到失魂落魄的境地令曾国藩难以接受,他再次跳水自杀。当然,这一次还是有人将他救起。随后,他的亲兵们簇拥着他,登上一条小船,逃到罗泽南军营中。

湖口之战是石达开军事生涯当中最辉煌的一战。在这一战中,不仅湘军水师两大名将之一的彭玉麟完败于他,就连湘军统帅曾国藩都差点成了他的俘虏。这一战,让湘军上下记住了石达开。即便是左宗棠这样自负的人,都非常佩服石达开。这是其他太平军将领绝对享受不到的待遇。

第二天,曾国藩刚从惊吓中恢复过来,他的结拜弟兄刘蓉就跑出来对他说:“外江、内湖两支水师不能会合的话,湖口将永远攻不下来。四天之后就是除夕,敌军防备必定空虚。这是我们攻下湖口,救出内湖水师的最佳机会。”

于是,曾国藩召集杨载福、彭玉麟、塔齐布、罗泽南等将领商议。水师方面的将领认为罗泽南所率领的中营战斗力不行,主张由李续宾率领右营,配合塔齐布的部队,前往攻打湖口。

罗泽南擅长思想教育,作战能力并不强。他之前取得的许多胜利,绝大多数是靠李续宾打出来的。所以,水师方面的将领不愿罗泽南出战。

湘军士兵们刚刚经历惨败,心理阴影仍在,不愿再战。他们将意见反映到李续宾那里。于是,李续宾反对出兵。

湘军将帅们整整议论了三天,还是没能达成一致看法。最后,曾国藩不得不使用主帅的权力,逼迫塔齐布、李续宾出兵。

李续宾愤然说道:“出兵的建议,虽然是霞仙(刘蓉,号霞仙)提出来的,但是下令出兵的,是涤帅。涤帅奉皇上谕旨,东征讨贼。如果我不听他的,就是藐视朝廷。这不忠之名,我李续宾不能背负!”于是,大家定下了出兵的计划。

2月16日,塔齐布、李续宾各带一千人前往攻打湖口。士兵们愤恨不已。刚离开营垒,就有人扬言说:“本想今天是除夕,可以好好地休息一天。没想到,却被那些鸟人给扫了兴!老子今天就是要故意打败仗,让那些鸟人闭嘴!”

诸如此类的话很快在湘军士兵中传播开来,大家都没了打仗的心思。终于,有人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带头逃跑。其他湘军士兵见状,也一哄而散。塔齐布、李续宾根本拦不住他们。

一开始,太平军不明白湘军在干什么。等了许久后,他们才意识到这是消灭湘军的良机,于是倾巢而出,向湘军杀来。

这天夜里,湘军士兵都回到了营中,并无伤亡,只是湘军将领塔齐布、李续宾始终不见人影。

李续宾的部下以为主将遭遇不测,纷纷找刘蓉算账。这时候的刘蓉,早已经躲到了水师中。士兵们找不到刘蓉,就围住曾国藩的中军大帐。就在士兵即将哗变,曾国藩即将遭遇不测的时候,李续宾回来了。

当天,由于士兵们都已经跑光,李续宾和塔齐布被甩在最后,被太平军重重包围。李续宾差点被太平军砍杀。危急时刻,是李续宾的坐骑救了他。这匹马,不但跑得快,还能跃过很宽的河。最终,李续宾借助宝马的力量,逃出了重围。

与李续宾一样,塔齐布也差点丧命。逃出重围后,为了躲避太平军的抓捕,塔齐布在老百姓家中躲了三天,之后才回到军中。

日后,湘军统帅胡林翼在总结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认为湘军输在彭玉麟的急躁和刘蓉的狂妄上。彭玉麟急躁,以致中了石达开的诱敌深入之计,致使一百二十艘战船陷入鄱阳湖中。刘蓉狂妄,在完全没有取胜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湘军出兵,差点导致塔齐布、李续宾丧命。

九江、湖口一带接二连三的失利,对于湘军来说,还不是最致命的。石达开还有更厉害的招数!

之前,湘军离开武昌东进,由于推进速度过快,在武昌至九江间留下的兵力太少。当时驻守在这一区域的,只有湖广总督杨霈率领的五千清兵。石达开利用清军的这一致命失误,派秦日纲等统兵西上,攻打湘军的后路,即武昌至九江间的广袤土地。

如果杨霈是个厉害角色,清军的这一失误也就算不得什么,太平军也不可能取得太大的战果。事实与此相反。杨霈这个人虽然官位高,却是一个废物。就在塔齐布、李续宾出击湖口的同一天,驻守在湖北广济、正在欢度除夕佳节的杨霈所部,被突然杀到的太平军一窝端了。

太平军乘胜西上,迅速攻克汉口、汉阳。曾国藩闻讯后大惊,立即派湘军水师将领李孟群、彭玉麟等人率领外江水师前往湖北。

李孟群自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义后,一直在广西做官。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时候,他正是金田村所在的桂平县知县。因为这层原因,李孟群成了湘军将领中最早与太平军交手的一位。当时,李孟群是很能打的。因为战功赫赫,他升官很快。

后来,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时,李孟群奉命带广西水师前来支援。城陵矶之战后,李孟群与杨载福、彭玉麟并列为湘军水师三大统帅。在攻取武昌的战斗中,李孟群表现优异。后随曾国藩东进。此时,他与彭玉麟一起回援湖北。湘军水师的另一名将领杨载福则回到湖南,督造战船,训练军队,为援助湖北做准备。

与此同时,湘军陆师的一支重要军队也向武昌开去。他们的领袖是日后赫赫有名的湘军统帅胡林翼。

胡林翼自镇压李沅发起义后,一直在贵州做官。后来,他奉当时的湖广总督吴文镕之命,率部前往湖北。但他还没到湖北,吴文镕就已经身亡。正当胡林翼进退失据的时候,曾国藩向他伸出援手。从此以后,胡林翼就加入到了曾国藩湘军的行列中。在攻取武昌的战斗中,胡林翼表现优异。之后,他随曾国藩东进。此刻,他率部回援湖北。

湘军的回援并没能挽救湖北的危局。4月3日,太平军三克武昌。清廷闻讯后,命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命李孟群担任湖北按察使,负责攻打武昌。胡林翼、李孟群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吗?

临江,盘活江西的胜负手

湖口之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之前,湘军一路凯歌高奏,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将太平军逐出了湖南、湖北。之后,湘军流年不利。曾国藩主导的江西战场尤其悲惨。

自年初湖口战败后,曾国藩遭受的第一个大打击是塔齐布的去世。这对曾国藩来说,不仅意味着失去了一员虎将,更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减轻朝廷疑忌的重要手段。此后,清廷指派官文坐镇上游,监视湘军,给湘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塔齐布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因而手下多匹夫,少战将。这与湘军陆师另一位名将罗泽南完全不同。罗泽南麾下名将甚多,尤其出色的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等人,后来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

周凤山虽有些谋略,但生性怯懦,临事优柔寡断,也不是将才。这样的一个人,带着一群匹夫,很显然是不能打胜仗的。所以,在塔齐布逝世后,他生前率领的这一支曾经打过不少胜仗的军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败亡。

塔齐布去世不久,水师方面又传来噩耗。湘军内湖水师统帅萧捷三在攻打湖口的战役中阵亡。湘军又损失一员虎将。

湘军内湖水师虽然被困在鄱阳湖内,但依旧比太平军水营强。萧捷三、黄翼升等人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生存,而是冲出湖口,重获自由。

曾国藩决定发起对湖口的进攻。刚成军不久的湘军陆师李元度部被他推上战场。他们的任务是配合湘军水师的行动。

1855年9月4日,这是曾国藩与李元度等人约定攻打湖口的日子。这一天,北风劲烈,巨浪滔天,并不利于湘军水师作战。但急于攻克湖口的曾国藩不想改变攻击时间。

萧捷三、黄翼升见李元度所部已经兵临湖口城下,指挥湘军水师奋勇向前。太平军首领见状,连忙派出战船迎敌。

湘军水师开炮,猛击太平军战船。太平军并不后退。于是,萧捷三、黄翼升命湘军水师轮番出击。湘军战船冲入太平军阵中,往来冲杀。如此交战几个回合后,湘军水师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眼看战斗就要失败,湘军内湖水师统帅萧捷三焦急万分。突然,他站到船头,举起军旗,高声喊道:“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好汉的,就跟我冲!”说罢,命手下开动战船,直冲太平军阵中。湘军士兵们见主将如此勇猛,也纷纷开动战船,往太平军冲去。

驻守在两岸高地上的太平军见湘军发起了总攻,连忙集中炮火猛烈轰击湘军水师。萧捷三正在指挥战斗,突然,一颗炮子向他袭来。接着,他便倒在了战船上。

黄翼升见萧捷三阵亡,异常愤怒,高喊着为萧捷三报仇的口号,命手下开动战船,杀入太平军阵中。湘军士兵们纷纷驾驶战船,向太平军冲去。

太平军见湘军的攻势很猛,便撤退到岸上炮火能够保护的区域内。湘军发起多轮攻击,都以失败告终。

突然,湘军水师的一艘长龙船失火,滚滚黑烟,腾空而起。太平军见状,估计湘军已经溃乱,于是倾巢而出,围攻湘军水师。

湘军水师士兵见到这一幕,高兴得不得了。之前,太平军一直退缩防守,湘军拿他们没办法。现在,他们主动杀出来,事情也就好办了。

当太平军杀到湘军水师面前的时候,他们后悔了,因为湘军水师不仅没有乱,反而像一匹匹饿狼一样咬向了他们。他们抵挡不住,连忙撤退。于是,湘军水师一鼓作气,冲出了湖口天险。

湘军内湖水师虽然冲出了湖口,但两岸的太平军并未遭受重创。在这种情况下,湘军内湖水师留在长江中很危险。于是,曾国藩命他们依旧回到鄱阳湖中。

9月4日这一仗,湘军折了大将萧捷三,却没有完成战略目的,显然是失败的。这是自年初湖口战败后,曾国藩遭受的第二个大打击。

紧接着,第三个大打击也降临到曾国藩身上,那就是湘军陆师名将罗泽南请求回援湖北。塔齐布去世后,湘军陆师的真正名将就只剩下了罗泽南。曾国藩只能指望他帮助自己稳定江西局面。可是现在,连罗泽南也想离开。如果失去罗泽南的帮助,曾国藩还能靠谁守江西呢?

罗泽南想要回援湖北,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见曾国藩落难就弃他而去。回援湖北,这是罗泽南、李续宾等许多人的共同想法。就连曾国藩本人,也认为应该这么做。

早在武昌刚刚失陷的时候,李续宾就写信给曾国藩说:“湖口虽然险要,但并非不可攻破。只是攻破之后没有人能够守住,终归还是会被敌军占领。武汉三镇雄踞长江上游,又是粮饷的来源地,比湖口重要得多。攻克武汉,不但可以堵塞敌军进入四川的道路,也可以高屋建瓴,掌握东南的命脉。这是战胜敌军的根本大计。”

后来,罗泽南也写信给曾国藩说:“武汉、湖口都是战略要地。攻克湖口,就可以将敌军的运输线长江拦腰斩断,使他们上下不能相顾。攻克武汉,则可以雄踞长江上游,令下游敌军得不到充足的物资补给,逐渐穷蹙。相对而言,武汉更为重要。能保住武汉,就能保住湖北周边省份。保住湖北周边省份,就能逐渐向下游发展,直到夺回全部失地。”

曾国藩虽然赞同罗泽南、李续宾的看法,但他并不想放弃攻打湖口。直到9月4日战败后,曾国藩才最终决定暂缓攻打湖口。不久后,曾国藩就做出命罗泽南所部回援湖北的决策。

曾国藩的结拜兄弟刘蓉担心他的安危,对他说:“湘军陆师可以依仗的大将只有智亭(塔齐布,字智亭)、罗山兄二人。现在智亭已故,诸将可以依仗的,只有罗山兄一人。涤兄如果命他回援湖北,将来一旦有危险,靠谁来支撑局面呢?”

曾国藩长叹一声,道:“我也知道这些,但是从东南大局考虑,只有这样才是最佳选择。让他们和我一起困在江西,没有用。还不如让他们去湖北。如果他们有幸攻克了武昌,天下事尚有可为。这样一来,我虽然被困在江西,也是光荣。”

不久后,罗泽南即率部前往湖北。临行前,曾国藩的另一位结拜兄弟郭嵩焘对罗泽南说:“涤兄兵少,不足以应付江西困局。罗山兄还是留下来保护他吧。”

罗泽南仰望天空,长啸一声,然后道:“如果上天不要本朝灭亡,则涤生一定不会有事。你不要担心。”

有人去,也有人来。来的这位名头也不小,他就是湘军水师重要将领彭玉麟。萧捷三战亡后,湘军内湖水师由黄翼升暂时统率。曾国藩担心黄翼升不能胜任,于是调当时在衡州老家养伤的彭玉麟前来江西统率内湖水师。

当时的江西,绝大多数府县已经被太平军占领。彭玉麟只得取道广东、福建前往南昌。一路上,要经过不少太平军把守的关卡。彭玉麟装作乞丐,骗过了所有把守关卡的太平军。

到南昌城下时,守城门的清军不知道他是彭玉麟,厉声呵斥。彭玉麟于是亮出身份,吓得那些人赶紧去报告巡抚以及曾国藩。

曾国藩得知彭玉麟到来后,赶紧出来迎接。当他听完彭玉麟冒着生命危险穿过太平军防区的传奇故事后,紧紧地抱住了这位与自己颇为投缘的血性汉子。从此以后,彭玉麟备受曾国藩赏识。

这时候,南昌西边的瑞州府、临江府都被太平军攻占。这两地离南昌都只有一二百里,对南昌构成了重要威胁。于是,曾国藩命周凤山率部先攻瑞州,后剿临江。

周凤山不同意曾国藩的看法,他对曾国藩说:“临江府的樟树镇,西通临江、瑞州,东通抚州、建昌,是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临江、瑞州在赣江以西,与省城隔着一条江,还可设法防守。但樟树镇在赣江以东,敌人占据此地,即可长驱直入南昌城下。这样一来,省城会更危险。我建议先攻樟树镇,后剿临江。”

周凤山的这一看法是不错的。如果说周凤山还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就是这点地方。曾国藩反复思索后,觉得周凤山的看法正确,于是命他进军樟树镇。

太平军得知清军前来,连忙布置樟树镇防守。在镇西南扎营五座,高墙深壕,密钉竹签,以阻击湘军陆师;在镇东北搭建浮桥,修筑营垒一座及炮台多处,以阻击清军水师。

周凤山率领湘军陆师前往攻打镇西南的太平军营垒。诸将奋勇当先,枪炮刀矛一齐施展,与太平军展开血战。太平军中有一种藤牌兵,最骁勇善战。湘军的多次进攻都被这些藤牌兵化解。

周凤山在出兵之前就知道太平军中的藤牌兵最厉害,所以预先准备了专门对付藤牌兵的钩镰枪。周凤山命湘军士兵手持钩镰枪,向太平军阵中冲去。

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在钩镰枪面前,藤牌完全失去了效用。不一会儿,太平军中的藤牌兵就被斩杀殆尽。其他的太平军见状,连忙撤退。湘军取得了胜利。

与此同时,清军水师对樟树镇东北发动了攻击。由于缺乏陆师的接应,清军水师与太平军对攻许久,未能取胜。

后来,清军水师不得已,只得派出部分士兵登岸作战。这些士兵登岸后,绕到太平军营垒的背后,抛掷火弹、喷筒。很快,太平军营垒就燃起了大火。清军士兵趁势攻入。太平军纷纷撤退。

随后,太平军在岸上修筑的炮台也都被湘军捣毁。从营垒及炮台逃出的太平军或逃入村庄,或抢渡浮桥,一片混乱。

将岸上的太平军解决后,清军水师才从水上发动进攻。他们将战船排成一字,发射炮弹猛轰浮桥。太平军抵挡不住,纷纷撤退。于是,清军水师冲杀过来,砍断浮桥,并烧毁太平军船只百余艘。

攻克樟树镇的这一仗,周凤山打得相当漂亮。曾国藩大受鼓舞,命周凤山再接再厉,迅速攻取临江。

事实上,这时候的临江城中并无太平军。周凤山手下的两员将领毕金科、朱洪章,就曾过赣江探查,掌握了临江城中没有太平军的重要信息。他们向周凤山报告,请求周凤山迅速进兵攻占临江。然而,周凤山生性怯懦,不敢冒险,他否决了毕金科、朱洪章的建议,并且斥责他们年少冒昧。

此后不久,事情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太平军猛攻樟树镇南边的吉安府,江西省内的不少官员,尤其是被围困在吉安城中的官员,迫切希望周凤山逆赣江而上,解吉安之围。周凤山于是改变进攻临江的既定计划,率军逆赣江而上,前往吉安。

石达开得知湘军南下后,立即在湘军背后的赣江上搭建浮桥,切断了周凤山所部湘军的归路。

周凤山得知这一消息后,知道中了声东击西之计,于是连忙召集营官商量对策。

毕金科埋怨周凤山之前不听从他的计策,以致造成今天的困难局面,于是没好气地说:“事已至此,请统领乾纲独断。”

周凤山见部将不肯为自己分忧,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我完全没有主见。还请诸位帮我主持大局。”

于是,朱洪章进言道:“如果我们继续前往吉安,一旦敌军在渡口设置重兵,我们进不能解吉安之围,退不能回樟树镇,必然全军覆没。现在,敌军虽然在后面搭建浮桥,但短时间内,难以建成。如果我们迅速进击,一定能将浮桥毁灭。”

大家都认为朱洪章的办法可行。于是,湘军掉转方向往回走。湘军一来一回,耽搁了二十多天,既失去了攻占临江的绝佳机会,也没有解吉安之围,更给了太平军从容布置兵力以逸待劳消灭湘军的时间,在战略上完全失败。

当湘军回到樟树镇的时候,太平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战斗准备。面对这种局面,毕金科和朱洪章主张固守。周凤山急于取胜,否定了毕金科和朱洪章的建议,命所部出击。结果,刚遇上太平军,经过长途奔袭疲惫不堪的湘军就败下阵来,纷纷溃逃。湘军名将塔齐布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这一支精兵,就这么被周凤山葬送了。

周凤山逃回南昌。曾国藩大怒,命人摘除他的顶戴。此后,作为湘军初期重要将领的周凤山再无辉煌战绩,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周凤山兵败樟树镇,给湘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石达开认为,照这种趋势发展下来,太平军很快就能攻克南昌,俘杀曾国藩,占据整个江西。然而,历史并没有按照石达开预想的那样发展下去。从湖南、湖北不断前来的援赣军,逐渐吞食了太平军占领的土地。

援赣军主要有三支,其中两支由湖南派出,一支由湖北派出。其中的主力是湘军名将刘长佑率领的援赣军。

刘长佑自攻克庐州后,回到湖南,后来参与镇压湘南的小股农民起义军。曾国藩被困江西后,骆秉章、左宗棠准备派出援赣军。刘长佑被他们任命为援赣军的首领。

跟随刘长佑前往江西的,有许多日后的湘军名将,其中最著名的是席宝田和刘坤一。

席宝田是湖南东安人,早年与江忠源、刘长佑一起就读岳麓书院。和大多数湘军名将一样,席宝田也鄙视科举,喜欢研究经世致用的舆地、兵家之学。

当时,正值社会大乱之前,各种征兆已经显露出来。腐败无能的清朝官吏却依旧花天酒地。一次,席宝田叹气说:“什么时候也让我做做知县,改变一下这种局面啊?”

刘长佑听完,呵呵一笑,道:“你的志向不小嘛!我刘长佑是碌碌无为的人,能够做个教书匠养活妻儿就满足了。”刘长佑性格谦逊,所以他会这么说。

曾国藩在长沙练兵的时候,席宝田曾经写信给他谈论兵事,得到了曾国藩的赞赏,但当时席宝田并未出山襄助曾国藩。直到1856年刘长佑率兵援赣,席宝田才走上带兵打仗的人生道路。日后在中法战争中协助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湘军名将苏元春,即出自席宝田麾下。

说完席宝田,再来说说刘坤一。作为刘长佑最重要的学生,刘坤一一直想跟随老师东征西讨,但他的父亲反对他带兵,希望他通过传统的科举考试之路谋取功名富贵。所以,刘坤一一直未能走上带兵打仗的人生道路。

1855年,刘坤一父亲病逝。这意味着刘坤一终于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了。刘长佑率兵援赣的时候,刘坤一虽然还在守孝期间,但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出山了。于是,他不顾世人的非议,毅然跟随刘长佑前往江西,成为刘长佑的得力助手。

第二路援赣军由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与性格严谨、喜欢克制欲望的曾国藩不同,曾国荃热情奔放,相对而言更加可爱。

一开始,曾国荃并不被曾国藩看好,但很快曾国荃就用优异的表现回击了曾国藩的偏见。他考取了优贡生,成了五兄弟当中除了曾国藩以外学历最高的一位。在带兵打仗上,他也很快超越了一直被曾国藩看好的哥哥曾国华。

1856年3月1日,石达开率部攻陷吉安府城,吉安知府被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清廷都没有找到担任吉安知府的合适人选。直到这年秋天,清廷才任命与湘军渊源很深的黄冕担任吉安知府。

这个黄冕,就是之前劝曾国藩多造舢板小船、少造大船的那个黄冕。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可能不大熟悉他。但其实,他在湘军史上是比较重要的。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替湘军筹集军饷;另一件是替湘军制造枪炮。曾国藩等人都非常喜欢用的劈山炮,就是黄冕设计的。这种炮,无论射程还是杀伤力,都远远超过当时国内制造的炮。这种炮是湘军攻城的重要武器,在湘军镇压各地起义军以及收复新疆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黄冕就是这么一位站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湘军大佬背后的关键人物。

黄冕接到任命后,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不会打仗,而当时的吉安知府最重要的职责是夺回被太平军占领的吉安,这需要较强的军事才能。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黄冕决定找一个会打仗的朋友协助他。

黄冕想到了他的好朋友曾国荃。黄冕清楚曾国荃的才能,认为他可以建立一番功业。于是,黄冕前往曾国荃的住处,说服曾国荃出山。

恰好,这时候的曾国荃因为担心曾国藩的安全,也有入赣帮助哥哥的想法。他慷慨地对黄冕说:“以前我哥哥老是打胜仗,我从没去军营中探望,也不想沾他什么光。现在哥哥有难,我这个做弟弟的理应前往营救。南坡公(黄冕,号南坡)要是能保证粮饷供给的话,我愿意带一支军队,前往江西。”

黄冕欣然答应。两人前往巡抚衙门,请求骆秉章支持他们的想法。于是,骆秉章命曾国荃招募两千人。很快,曾国荃就招来了两千人。由于这支军队最初的任务是攻打吉安,所以被人们称为吉字营。吉字营就是日后曾国荃攻陷安庆、江宁等重要城市的骨干力量。

吉字营的将领,大多出自罗泽南麾下,比如萧孚泗、张诗日、李祥和等。他们都是湘乡人。除此以外,吉字营最初的名将还有湘乡人刘连捷、邵阳人李臣典。1858年,曾国荃的表弟彭毓橘加入吉字营。1859年,之前说到的那位朱洪章加入吉字营。上述这些人都是吉字营中的重要将领。他们的名字,在日后的安庆攻防战、江宁攻防战中,将被反复提及。

三路援赣军进入江西后,慢慢蚕食太平军占领的土地。其中,刘长佑率领的援赣军取得的进展最大,对太平军的打击最重。

刘长佑率领着援赣军主力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占领萍乡、袁州等重要城市,推进至临江府城下一个叫太平墟的据点前。

之前的不断胜利,使得这支援赣军中的不少将领滋生了轻敌自负的情绪。他们不再认真对待扎营等重要事务。在太平墟的北边,有一片很茂盛的森林。担任先锋的援赣军将领们在这里扎下营垒,连绵十余里,颇为壮观。

刘长佑来到前线后,见到将领们扎下的营垒,恼怒道:“你们都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吗?刘备当年不就是在树林边扎营,被陆逊一把火烧跑了吗?”刘长佑虽然看出了问题,但他已经来不及调整了,因为这时候漫山遍野的太平军已经杀了过来。

1857年3月15日,援赣军与太平军的第一场大决战在太平墟展开。援赣军方面的将领是刘长佑。太平军方面的将领是湘军的老对手韦俊。

在韦俊的指挥下,太平军如潮水一般向前涌动,集中全力攻击湘军的右路。湘军士兵施放枪炮猛击太平军。太平军伤亡很大,却依旧高歌猛进,毫无畏惧的情绪。

为了缓解右路的防守压力,刘长佑命左路、中路的士兵进击太平军。太平军分兵防守。战斗陷入胶着状态。

激战许久后,部分太平军绕到湘军右路的后面,向湘军营中抛掷火弹、火箭。大火烧着了湘军营垒边的树木,迅速蔓延开去。眼看右路就要被太平军突破,刘长佑连忙派出最精锐的老青营由中路驰援右路。

老青营正往右路前进,突然两侧喊声大作。原来,太平军早就料定湘军的援军会从这里经过,预先在此埋伏了四五千军队,张网以待。老青营遭遇伏击,损失惨重。

刘长佑、刘坤一见形势危急,带领亲兵往来督战。结果,两人都在战斗中身负重伤。

正激战的时候,刘长佑忽然看见右路大火腾空而起,太平军从四面八方涌入右路。湘军的右路被太平军占领了!

刘长佑知道惨败已经不可避免,于是拔出佩刀,准备自杀。刘坤一立马夺下他手下的刀,然后一边抱着他上马,一边安慰他说:“事情还有转机,不必白白送命。”

随后,刘坤一骑上一匹骏马,带伤杀入太平军阵中。当他再回来的时候,却不见了刘长佑的踪迹。刘坤一焦急万分,四处寻找刘长佑。

找了半天后,刘坤一才看到刘长佑。这时候的刘长佑,躺在地上,高声呼叫拿马来,被几个亲兵拖着往外走。很显然,他依旧没有想通。他认为,在这样的惨败之后,他已经没有了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所以,当他的亲兵准备保护他撤退的时候,他坚决反对,乃至出现了拖拽的情况。

当亲兵将马送到刘长佑的身边时,他不知突然从哪里得到了巨大的力量,迅速跃上马背,抽出佩刀对准渐渐围上来的太平军。

太平军被刘长佑这副威武的模样吓着了。他们挺着长矛,围在刘长佑的面前,却都不敢向前。这时候的刘长佑,突然打消了轻生的念头。趁着太平军不敢向前的机会,他在亲兵的保护下,冲出了太平墟。

这一战,湘军虽然惨败,但士兵伤亡并不大。所以,湘军很快恢复了元气。当地一些反感太平天国的官绅听说湘军战败,纷纷说:“湘军是因为我们的原因,才推进过快,打了败仗。”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资助湘军。当地的团练也来协助湘军。这样一来,刘长佑这支援赣军的实力,不仅没有因太平墟之战的失败而减弱,反而增强了。大败之后迅速恢复并增强实力,这是刘长佑所部湘军的重要特色。

到了1857年10月,太平军又调集数万军队进攻围困临江城的援赣军。临江城内的太平军得知消息后,积极准备配合城外太平军的行动。

刘长佑见腹背受敌,果断决定集中兵力击破太平军援军。湘军士兵们按照刘长佑的命令,每营中留三成士兵守壕,其他士兵裹粮持枪,随刘长佑前往背后迎击太平军援军。

决战在10月13日凌晨展开。太平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主动挑战。不少湘军士兵都被太平军迅猛的气势所震慑,乱了分寸。

关键时候,是刘长佑稳住了军心。他厉声喝道:“扎稳阵脚,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乱动!等敌军到跟前后,再击鼓出击!”

太平军见湘军窝在阵中不动,颇为轻视,因而推进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湘军的跟前。突然,湘军阵中鼓声大作。刘长佑率领湘军杀了出来!太平军招架不住,纷纷撤退。

这时候,刘长佑身边的一位幕僚提醒他说:“穷寇莫追,恐有埋伏!”但这时候,湘军将士们早就冲到太平军阵中去了。刘长佑已经来不及下达停止追击的命令了。

事实上,太平军并没有什么埋伏。很快,湘军就烧掉了太平军四十七座营垒,取得了临江攻防战中最为关键的一场胜利。

此战之后,湘军牢牢地掌握了临江攻防战的主动权。由于湘军将临江重重包围,太平军的粮食供给渐渐得不到保障。不少太平军准备投降,却又担心投降后会被湘军屠杀,因此犹豫不决。

1858年1月22日,被逼无奈的太平军打开临江城西门撤退。刘长佑身边的一位幕僚建议说:“应该堵住缺口,将这些敌军斩尽杀绝。”

刘长佑微微一笑,道:“我带兵多年,知道凡是被逼上绝境的敌军,都是无法阻挡的。如果把他们逼得太狠,他们会抱必死之心与我军血战。倘若敌军因此而转败为胜,那么局面就不可收拾了。再说了,那样做会造成极大的伤亡。以那么大的代价换取没有用的功劳,这不是仁义之人应该做的。”

于是,刘长佑命部下任由太平军从城中撤退,然后兵分两路,在后面惊扰太平军。从城中撤出的太平军受到惊扰,纷纷溃散。

攻克临江,对湘军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临江的东面是南昌,西面是袁州,袁州的西面就是湘军的大本营湖南。所以,攻下临江以后,南昌周边的湘军与湖南大本营取得联系的陆路通道就被打通了。此后,南昌再无危险。

在此之前,湘军已经攻克湖口。在此之后不久,湘军又攻克九江。曾国荃率领的另一支援赣军也不断获胜,攻克了吉安。石达开辛辛苦苦打下的江西省土地,至此基本丧失。战争,将在安徽继续展开。

武昌,见证胡林翼的崛起

太平军三克武昌后,湘军将领胡林翼被清廷任命为代理湖北巡抚。在此以前,胡林翼不过是湘军的普通将领,并没有建立太大的功劳,声望远不如塔齐布、罗泽南、杨载福、彭玉麟等人。既然如此,清廷为什么突然将他提拔到这么重要的位置上呢?

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文庆。前面说到过,文庆曾在曾国藩兵败靖港的时候帮助他逃过清廷的重罚。那么,文庆和胡林翼有何渊源呢?

事情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1840年,文庆担任江南乡试主考官,与副考官胡林翼一起主持江南乡试。

在这次考试中,文庆将试卷中的下江(安徽位于长江上游,为上江;江苏位于长江下游,为下江)误写成上江,致使录取人数与学额不符,又私带江西举人胡某进入考场,引起轩然大波。他和胡林翼都将面临朝廷的重罚。

文庆欣赏胡林翼的才识,认为他将来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决心保护他。他对胡林翼说:“事情是我做下的,与你无关。你是汉人,一旦受挫,将来就很难再起来。我是旗人,即便降几级,以后还是很容易官复原职。所以,这次的事情由我一个人承担责任。将来我做了大官,一定照应你!”

文庆主动承担了所有罪责,最终被朝廷重罚,而胡林翼仅仅遭到降一级的轻微处罚。后来,事情的发展与文庆的预料完全一样。遭受这次挫折后,胡林翼原本坦荡的仕途变得坎坷起来,而文庆很快复出,依旧高官稳坐。

1855年4月,湖北巡抚陶恩培在太平军攻克武昌的炮火中负疚自杀。派谁担任湖北巡抚才能稳住湖北的局面呢?清廷中枢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文庆决定在这最关键的时候,兑现他当初的诺言,助力胡林翼登上人生的巅峰。于是,胡林翼就成了代理湖北巡抚。这对日后湘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仔细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后,胡林翼认为,要想攻克武昌,必须先拿下北岸的汉阳。要想拿下汉阳,必须在汉阳西面的涢口、蔡甸一带布置重兵,阻断汉水的交通,开挖江堤,使一部分水师进入汉阳西面的湖中,与陆师一起从西面进攻汉阳;同时,命其他水师进入汉阳东面的汉水中,从东面进攻汉阳。

胡林翼试图用这种东西夹攻的战法攻下汉阳。要实现这一目标,湘军水师必须首先将汉阳东面的太平军消灭干净。因而,武昌攻防战的第一阶段,就成了争夺蔡甸以下汉水水面及两岸控制权的战斗。

1855年8月24日,湘军水师在彭玉麟的率领下,顺汉水而下,发起了对蔡甸的进攻。在湘军的猛攻下,太平军纷纷撤退。鲍超奋勇当先,率部上岸追杀太平军。湘军陆师也前来助攻。很快,蔡甸就落入湘军之手。

8月27日,彭玉麟率部挺进至五显庙。这里是汉阳城外太平军的大本营。太平军在这里修筑了许多高垒,连绵十余里。高垒之上,则是炮台。他们的战船全部靠岸停泊着,可以受到岸上炮火的保护。

凭借着严密的防御工事,太平军击退了湘军水师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彭玉麟见强攻无效,大声吼道:“既然已经到了虎穴龙潭,不拼命就不能脱险!”

随即,彭玉麟命部将率领十二艘舢板沿着北岸,悄悄地向下流行驶,然后迅速冲向南岸,火烧五显庙岸边的太平军船只。同时,彭玉麟命鲍超在上流做出总攻的姿态,牵制太平军的行动。

彭玉麟的这一招声东击西果然收到了奇效。很快,十二艘舢板上的湘军将士就完成了任务。他们烧毁了太平军停泊在五显庙岸边的所有船只。

占领五显庙后,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继续东进。驻守在汉水下流的太平军战船逆流而上,迎战湘军水师。

彭玉麟命孙昌凯率部沿着南岸挺进,命鲍超率部沿着北岸挺进,让出中流,任由太平军从中路杀入,进入湘军的包围圈中。

彭玉麟见太平军水营进入伏击圈,立即下达作战命令。此战中,鲍超最为勇猛,他率部首先夺取太平军快蟹船两艘,对太平军士气造成了重大影响。彭玉麟也率部夺获太平军长龙船一艘。

激战片刻后,太平军纷纷撤退,或被斩杀,或被生擒,或跳入水中游到两岸。此战,太平军再度惨败。

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乘胜东进,来到汉水汇入长江的地方。太平军在这里布置了严密的防守。他们以铁索连接废船七艘,横断汉江。在废船的后面,太平军还布置有七艘舢板船和三百余艘辎重船。其中,舢板船是专门用来护卫废船的。此外,太平军还在两岸布置有重兵。一旦废船遭受攻击,这些士兵就会冲出,施放枪炮,抛掷火弹、火箭,攻击湘军,以护卫废船。

太平军在此处的防守,与他们当年防守田家镇的时候颇为类似。于是,彭玉麟依旧采取当年的破敌策略,命部下冒着太平军猛烈的炮火,冲至废船边,砍断铁链。很快,这一批人就完成了任务。湘军水师乘胜进击,夺获太平军舢板船七艘、辎重船三百余艘,全部烧毁。

扫清水面后,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登岸作战,攻入太平军营垒中,烧毁太平军铸炮局五座,夺取大炮两百余尊。

8月30日,太平军从黄州调来战船数百艘,试图反击湘军水师。彭玉麟闻讯后,率湘军水师驶入长江,准备迎战。

这时候,湘军水师的另一名重要将领杨载福率部从上游的金口顺流直下,与彭玉麟所部会合,一起赴下流迎敌。杨载福自湖口之战后,回到湖南,在岳州负责制造船只,招募、训练水师士兵。7月31日,他率领新练成的十营湘军水师来到金口。休整一月后,即上前线与太平军水营厮杀。

杨载福、彭玉麟水师会合后,在实力上对太平军水营形成了绝对优势。8月30日这一天,他们与太平军在叶家渡血战一场,烧毁太平军船只二百余艘,取得重大胜利。

9月5日,狂风大作,长江中巨浪滔天。湘军水师船只多为舢板小船,不能抵抗大风浪。于是,杨载福、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逆流而上,前往安全地带。

之前,杨载福率湘军水师顺流而下的时候,太平军没有准备,因而未能阻挡。但这时候,太平军已经在长江两岸布置了许多大炮,并以快蟹、长龙等大船横截中流,构筑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

逆流而上,艰难前进的湘军船只很快遭到太平军炮火的猛烈袭击。不一会儿,湘军就遭受了沉重打击,数艘舢板被击沉,两三百人阵亡。

杨载福、彭玉麟虽然齐名,但彼此间并不和睦。彭玉麟座船上的桅杆被太平军的炮火击断,船只难以前进,成了太平军炮火的活靶子。这时候,杨载福座船从旁边经过,彭玉麟急忙呼救。杨载福当作没看见,迅速离开。

眼看彭玉麟就要被太平军炮火击中,湘军水师将领成发翔驾驶舢板从旁边经过。彭玉麟急忙跳入成发翔的舢板中,因而逃过一劫。

胡林翼得知此事后,专门设宴为杨载福、彭玉麟劝和。善于调和诸将,是胡林翼的重要特色。

彭玉麟在9月5日这一战中受重伤,此后回到衡州养伤。不久后,曾国藩调他担任内湖水师统领。

正当胡林翼处心积虑攻打汉阳的时候,他的老巢金口被太平军端了。9月12日,太平军兵分六路猛攻金口,击溃李孟群率领的水陆各军。胡林翼听说太平军占领金口,大惊,连忙率部撤退。湘军一退蔡家岭,再退奓山,士气低迷。

9月18日,太平军从汉阳出发,分七八路围攻奓山。由于长期欠饷,湘军士兵们都不愿意出战。虽然最后他们在胡林翼的逼迫下勉强出战,但也是出工不出力。很快,他们就败下阵来。

胡林翼感到非常羞愧,骑上一匹快马,准备冲入太平军阵中成仁取义。他的马夫察觉到了他的意图,立即扬鞭打马,使马奔向旷野。马受了刺激,一路狂奔,无论胡林翼怎么努力,都无法使它停下来。

“扑通”一声,胡林翼连人带马栽入长江中。眼见胡林翼就要被长江水淹没,湘军水师猛将鲍超驾驶舢板从这里经过,及时救起了他。胡林翼感谢鲍超的救命之恩,从此以后,对他另眼相看。凭借着胡林翼的赏识,鲍超很快成为湘军重要将领。

从这一系列战斗中,我们可以看出湘军在水师方面较太平军有着较大的优势,但在陆师方面与太平军相比差距很大。胡林翼知道,只有大力发展陆师,才能击败太平军,攻克武昌。于是,胡林翼一面催促罗泽南赴鄂,一面命原本统带湘军水师的李孟群改带陆师。此后,武昌城外的湘军水师全部由杨载福统率。

罗泽南一军来到武昌城外后,对稳定武昌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856年3月,周凤山兵败樟树镇,南昌危急。病急乱投医的曾国藩,写信给罗泽南,请他率部回援江西。

从情感上来讲,罗泽南很想回江西,但是,从全局看,他不能走。此时从武昌撤军,会使之前围攻武昌的战果毁于一旦,太平军会因此重新振作。这对清军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为了兼顾感情和大局,罗泽南决定发起对武昌的总攻,以便迅速攻克武昌,然后前往江西,解救曾国藩。

1856年4月6日,建营在洪山顶上的罗泽南见太平军在小龟山一带行动,即派部将蒋益澧等分路进击,与太平军展开激战。

蒋益澧是罗泽南麾下除李续宾以外最能打的一位。罗泽南麾下的其他将领都是书生,只有蒋益澧读书少。罗泽南之所以收他做弟子,纯粹是因为他作战勇猛。

蒋益澧和李续宾交情很深。当年,李续宾在湘乡办团练的时候,蒋益澧就是积极参与者。李续宾撰写过一本叫作《孙子兵法易解》的书,其他人都看不懂,只有识字不多的蒋益澧能看懂。

蒋益澧等人奉罗泽南之命,冲入太平军阵中,与太平军血战许久。这时候,太平军大部分兵力从武昌城中涌出,漫山遍野地向前推进,气势宏伟。

罗泽南见太平军主力出动,认为聚歼太平军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赶紧挥舞白旗。之前,罗泽南和部下商定,一旦太平军主力出动,他就挥舞白旗。其他部队看到白旗后,就立即往罗泽南所在的中营靠,以便集中力量攻击太平军。

湘军将部队集中后,实力大增。激战片刻后,太平军大败,退往城中,布置城门防守。

初战获胜的罗泽南,为了尽快攻下武昌,以便早日前往江西解救曾国藩,竟然乘胜率部直趋武昌城下。

这时候的太平军,在大东门附近布置上万兵力,将城门虚掩,引诱湘军进攻。同时,他们在城墙上安放许多大炮,装好炸弹,随时准备炮轰湘军。当罗泽南大军接近大东门的时候,太平军纷纷从大东门涌出。

罗泽南攻城心切,全然不顾安危,亲自策马上阵,冒险强攻武昌。两军在大东门下,来回激战。

正午时分,城墙上的太平军开始炮轰湘军。顷刻间,大炮齐发,弹如雨下。湘军阵亡八人,伤五十多人。

罗泽南正指挥士兵躲避,突然,一颗枪子击中了他的左额,血流如注。鲜血从他的脸上流下,染红了衣襟。

为了不影响士气,罗泽南虽然身受重伤,依旧神色不变,照常指挥作战。湘军因此得以从容退出战场。

罗泽南被护送回大营后,胡林翼和李续宾立刻带着医者来到洪山大营,替他治疗枪伤。医者详细检查伤口后发现,子弹入脑太深,已经无法取出。于是,医者对胡林翼、李续宾说:“情况很严重。不采取紧急措施的话,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无论胡林翼、李续宾怎么劝说,罗泽南就是不愿接受治疗。不接受治疗也就算了,还不分昼夜,与诸将商量攻城事宜。这样一来,罗泽南的病情就一天比一天严重了。

到了4月10日这天,罗泽南的病情已经很严重,躺在床上不能起来。然而,他依旧不肯休息,滔滔不绝地和诸将谈论时事。最后,他连说话都觉得吃力了。他的弟子们便递上笔墨,让他仰着头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下来。

罗泽南写的第一句话是:愿天再生几个好人,补偏救弊,何必苦限此蚩氓。他不知道,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就木,岂是几个所谓的“好人”所能挽救得了的?

后来,他又写了一句话,送给他的弟子们。这句话就是: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这句话是罗泽南思想的精髓,更是湘军的军魂。在生命垂危的时候,罗泽南依旧不忘传播他的理论。他的弟子们看到他写的话后,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月11日,已经神散气喘的罗泽南,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拉着胡林翼的手,说:“武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敌军不会轻易放弃此地。不血战一场,荆州、襄阳、岳州、鼎城等地,恐怕都不得安宁。”

胡林翼闻言,痛哭一场,紧紧地握住了罗泽南的手。这天夜里,胡林翼不忍离开,留在了洪山大营中。

4月12日,罗泽南突然汗流如注。他知道生命将尽,将李续宾、蒋益澧等弟子叫到身边,拼尽最后的力气,说道:“我不行了。你们要好好辅助胡公,拿下武汉!”

胡林翼得知罗泽南病情突然加重,连忙赶来。罗泽南握住胡林翼的手,向他推荐自己的得意弟子李续宾、蒋益澧等人,并建议由李续宾接替自己,统率这支湘军陆师中最精锐的部队。

最后,罗泽南断断续续地对胡林翼说:“武汉未克,江西复危,不能两顾。死,没有什么好遗憾的,遗憾的是事情没有了结。你和迪庵,要替我完成心愿。”说罢,溘然长逝。

罗泽南是湘军的重要创始人,他为湘军注入了灵魂,影响非常深远。他的去世,对湘军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与塔齐布不同,罗泽南生前注重培养将才。他的麾下,名将如云。像李续宾这样的,虽然谋略不如他,但临阵打仗的能力比他还强。所以,在罗泽南去世后,他所率领的这支军队并没有走向败亡。它依旧是湘军陆师中最精锐的部队。

罗泽南的去世,使胡林翼暂缓了对武昌的攻坚。但清廷中枢根本不理解胡林翼的难处,依旧命他迅速攻克武昌。胡林翼不得已,只得继续进攻。

当时太平军在汉阳外布置了两百多艘鸟船。鸟船的外面,是一个大木簰,用来阻挡湘军水师接近。胡林翼认为,要想攻克武昌,必须先扫荡江面。于是,他和杨载福商量消灭太平军水营的办法。两人一致认为,应该采取火攻的办法。

杨载福一边从士兵中挑选出一些尤其勇敢的组成参战部队,一边命人在大船中放上火药、芦荻等容易燃烧的物品。

一切准备就绪后,杨载福把参战士兵聚集起来,对他们说:“接近敌船后再点火。点燃后赶紧跳到舢板船上,快速回来!”

这天夜里,杨载福安排宴席,为参战士兵壮行。杨载福亲自为每名参战士兵斟酒,并说:“成功回来的,每人赏银百两。有官的升两级,没官的赏六品实职。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

湘军士兵们趁夜逼近太平军战船。一些士兵见太平军防守严密,互相嘀咕道:“这仗一打,十有八九会把命丢了。”有一些后悔的士兵,就偷偷地溜掉了。

眼看这支军队就要被恐惧所吓倒,一名士兵慷慨地说:“我们已经答应统领烧掉敌船,就不能反悔!即便战亡,那也是命!”于是,士兵们的紧张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湘军船只迅速冲入太平军阵中。很快,湘军将士们就点燃了引线,然后迅速跳上舢板。有一些动作慢的,被火烧伤,还有少数人掉入江水中。最终,一名哨官阵亡,四十名士兵受伤。与辉煌的战果比起来,这点伤亡实在不算什么。

湘军水师摧毁汉阳外的太平军水营后,一路东下,直达九江。从汉阳到九江的长江江面,重新被湘军控制。这对武昌城中的太平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由于水路运输通道被断,此后他们得到的补给越来越少。

武昌城被太平军围攻一年多,形势逐渐变得对太平军不利。为了保住武昌,翼王石达开亲率大军前往武昌解围。

1856年8月,石达开率领三万大军杀至武昌城下。这三万人当中,战斗力较强的从广西一路杀过来的太平军只有不到两千人,其他的都是去年在江西新加入太平军的花旗军,战斗力不行。因此,总体看来,这三万太平军的战斗力不怎么样,这对接下来的鲁家港决战产生了巨大影响。

胡林翼得知石达开大军杀到后,做出两个重要部署。首先,命蒋益澧率部回撤至鲁家港,保卫洪山大营的后路。当时,蒋益澧正率部攻打下游的黄州。接到胡林翼的命令后,他迅速率部回撤至鲁家港。其次,命鲍超等率领湘军水师袭击太平军船只,并支援陆师的行动。

鲁家港之战的第一阶段,是太平军对湘军发动的试探性攻击。在这一阶段,李续宾事先修好的双重壕沟起到了重要作用。

之前,李续宾命士兵在营垒后面修筑壕沟。罗泽南不明白他的用意。李续宾笑着说:“只有胡公知道我的意思。”诸将听说这句话后,就去问胡林翼。胡林翼也不说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催促士兵们赶紧动工。

到这时候,双重壕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有了后壕,湘军可以据守前壕抵御从城中杀出的太平军,可以据守后壕抵御前来解围的太平军,从而避免了在一条壕沟中面对太平军的前后夹击。事实证明,这种双重壕沟在实战中非常有用。鲁家港之战后,双重壕沟成了湘军的标志性战术。在日后的安庆攻防战、江宁攻防战中,这一战术将扮演重要角色。

湘军凭借双重壕沟,击退了太平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鲁家港之战的第一阶段,湘军与太平军打成平手。

鲁家港之战的第二阶段,是8月28日的决战。这一天,城内的太平军与城外的太平军同时行动,分许多路对湘军发起了猛攻。不一会儿,湘军方面就有七八处的防守出现了问题。

面对不断传来的告警信息,李续宾毫不慌乱。他摆出一副不愿交战的态势,命令士兵们说:“敌人还没来到跟前就先冲出的,即便获胜,也要处斩!”

士兵们接到命令后,都隐伏在营垒中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李续宾发布总攻命令。

过了许久,李续宾估计太平军的士气已经下去了,于是下令各营一起冲出。湘军将领赵克彰奋勇当先,率部击杀几名冲在最前面的太平军,对太平军的士气造成了重大影响。

这时候,原本在山坡上的太平军分几路包抄湘军的背后。他们的行动被湘军发现。于是,蒋益澧率部分几路迎击。湖广总督官文派来的旗人将领舒保也率马队前来助攻。太平军大败。

此战过后,鲁家港之战胜负已定。此后,太平军无力再发动大的攻势。但石达开的大军并没有撤退。

正在这个时候,石达开接到了洪秀全的密信,命他回去铲除图谋犯上作乱的东王杨秀清。石达开看完密信后,傻眼了。这节骨眼上,让他离开湖北,不是拱手将武昌送给湘军吗?可天王的命令,他不得不从。于是,石达开离开湖北,前往下游。石达开离开后,武昌周边的太平军失去了主心骨,更无力发动进攻。湘军就此取得了关键的鲁家港之战的胜利,为攻克武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石达开离开后,负责守卫武昌的太平军将领是湘军的“老朋友”韦俊。韦俊的军事才能很高,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他在武昌城中坚持一年半载应该没问题。然而,就在韦俊踌躇满志守卫武昌的时候,一个噩耗传到他的耳中:他的哥哥韦昌辉以及阖家老小全部被洪秀全杀了。

在天京事变中,洪秀全先是借刀杀人,借韦昌辉之手杀掉杨秀清,接着又杀人灭口,处决韦昌辉。韦昌辉也确实该死,但他的家人大多是无辜的,却也被杀光。全家被杀,这对韦俊会产生多大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

此后的韦俊,虽然没有扯旗造反投靠湘军,但也没有多少心思守城了。1856年12月19日,湘军攻克武昌。武昌这座重要的城市,到底还是落入了湘军之手。

此后,湘军继续东进,至1857年,最终将太平军逐出湖北。此时的态势,又回到了半壁山、田家镇之战后的那个样子。湘军的下一个目标依旧是湖口、九江,这一次,湘军能否顺利拿下这两座重要城市呢?

再战湖口,彭郎夺得小姑回

进入1857年下半年,太平军在江西的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起来。九江、临江、吉安等府城遭受长期围困。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九江。

当时,九江的西、南、北三面都被湘军占领。九江城的物资补给完全依赖于湖口一线。因此,湖口的得失对太平军来说,至关重要。太平军在湖口构筑了严密的防线。他们在下钟山一带垒石筑城,安放大炮;在湖口对岸的梅家洲也修筑有坚固的城防工事;在江中排列战舰数百,以封锁湖口。

湘军将领们也意识到了湖口的重要性。李续宾就曾对胡林翼说:“要想收复九江,必须先攻克湖口,使内湖水师冲出湖口,进入长江。”于是,湘军定下了先攻湖口,后攻九江的战略计划。

1857年10月,李续宾率湘军陆师东进。随后,他与湘军水师将领杨载福、彭玉麟商定,在10月25日发起对湖口的总攻。

自1855年1月以来,湘军内湖水师已经在鄱阳湖中待了两年半还多。无论是彭玉麟、黄翼升等将领,还是普通的士兵,都急切盼望能够杀出湖口,重新遨游在宽阔的长江中。所以,对这一战,湘军内湖水师上上下下都很重视。

10月25日凌晨,彭玉麟亲率湘军内湖水师所有战船驶向湖口。杨载福命外江水师发炮接应。

湘军内湖水师要想冲出湖口,必须经过一处石崖旁。这处石崖,高度和舢板相当。太平军知道这里是湘军水师的必经之地,所以将几门巨炮拉到了崖上,试图依托巨炮构成火力网,阻止湘军水师的前进。

当内湖水师的先头船只从崖下经过时,崖上巨炮齐发。湘军损失惨重,都司罗胜发也中炮身亡。彭玉麟忙令先头船只撤回,换一艘舢板前去冲杀,结果还是失败。彭玉麟又接连换上好几艘舢板前去冲锋,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此时,湘军的伤亡已经达到了百余人。

湘军水师虽以作战勇猛著称,但士兵们面对这种场面,也不免有些胆怯。有些人对彭玉麟的指挥不满,说:“冒着炮火冲杀没用,白白浪费士兵的生命。我们应当寻求别的进军路线。”

彭玉麟一听,大怒道:“我们湘军自衡州出师以来,至今已有五年。这五年间,不知多少弟兄在敌军的炮火、刀矛下丧生,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们报仇吗?今天我们在这里畏缩缩停滞不前,对得起他们吗?”

将士们听了彭玉麟的话,都羞愧地低下了头。彭玉麟又接着慷慨地说:“今日之战,唯有努力向前,退后格杀勿论!”

就这样,一艘又一艘的湘军水师舢板,前赴后继地向石崖冲去。太平军本以为重创湘军水师之后,他们就会知难而退的,却没想到他们愈战愈勇,大有不过关誓不罢休的气势。

石崖下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太平军的几尊巨炮,由于连续发射,炮管发热迸裂,不幸先后报销。湘军内湖水师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机,全部从石崖下顺利通过,进入长江,与外江水师会合。

湘军水师自1855年1月29日被太平军分隔在外江与内湖之后,历经两年多,终于重新会合。长江上欢声四起,震动江水。

湘军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就遇到了大麻烦。之前,为了防止湘军水师的进攻,湖口太平军将大锚、铁链沉于江底。这时候,湘军水师往来穿梭,有不少船只被铁链钩住,船身沉重,难以行走。

湖口太平军见湘军水师被困住,倾其全力发炮攻击。突然,太平军身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冲锋声,一队队如龙似虎的骑兵、步兵向湖口太平军杀来。这支雄兵是从哪里杀来的呢?

原来,10月24日这天,李续宾命他的弟弟攻打梅家洲。他自己则率部渡过长江,扬言要攻打安徽东部重镇宿松县。安徽的太平军被他的这一招声东击西迷惑,不敢增援湖口。

当天夜里四更时分,李续宾率部再次渡过长江,绕道八里江,来到湖口城后的北山。士兵们攀着藤萝上山,悄悄潜伏下来。驻守湖口的太平军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对付正面进攻的李续宜所部上,浑然不知身后埋伏着一支虎狼之师。

当湘军水师战船被铁链钩住难以行动时,太平军只顾炮击前面的湘军水师,完全没有提防后面,因此被李续宾杀了个措手不及。太平军大败,退缩到营垒中。

10月26日凌晨,李续宾率部架设云梯攻打湖口县城,一支支火箭从云梯处射入城中。突然,一声巨响,城内瓦石飞空,墙垒迸裂。原来,是湘军的火箭射中了城中的火药库,引起了大爆炸。这一声巨响,使太平军坚守湖口县城的信心遭受重创。守将黄文金打开城门,率部撤出湖口县城。湖口因此落入湘军之手。

驻守梅家洲的太平军见湖口已陷,知道大势已去,也弃垒而走。但他们的归路已经被湘军切断,这一支太平军最终全部被湘军歼灭。

10月25日、26日的湖口战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湘军水师自1855年1月29日以来的被动局面彻底宣告结束。对于太平军水营来讲,湖口一战是致命的,石达开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一点点水军力量,在这一战中化为乌有。太平军水营,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奋起过。

湖口之战后,彭玉麟等率湘军水师乘胜追击,他们的目标是将太平军的水军力量彻底逐出江西。不久后,彭玉麟等率军夺取彭泽县江中天险小孤山。彭玉麟欣喜异常,诗兴大发,在小孤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题上了这首著名的《攻克彭泽夺回小姑山要隘》:

书生笑率战船来,江上旌旗耀日开。十万貔貅齐奏凯,彭郎夺得小姑回。

这首诗突出地体现了彭玉麟风流蕴藉、不斤斤于吞吐规仿而又气势宏远、别具旨趣的胸襟与情怀,历来被视为彭玉麟一生数千首诗中最好的一首。

11月3日,杨载福率领湘军水师开始攻打彭泽县。11月8日,城内的太平军弃城撤退,湘军占领彭泽县。接着,杨载福率领湘军水师乘胜东下,攻破江西、安徽交界处的马当峡,杀入安徽境内。11月9日,湘军水师攻克安徽望江,11月11日又攻破东流,杀到安庆城下,并成功地击毁了太平军设在安庆西门外的三座堡垒。11月12日,湘军水师又攻克安庆旁边的军事重镇枞阳,然后继续东下。11月15日,湘军水师攻克铜陵,顺流而下直至繁昌的老县城峡口。此地距离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只有区区四五百里长江水面。在这里,湘军水师与清军定海总兵李德麟所率领的水师会合,并帮助李德麟击败驻守在泥汊的太平军水营,占领泥汊。第二天,杨载福率领湘军水师返航,回到彭泽。

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杨载福率领湘军水师长驱直入,向东挺进一千多里,如入无人之境,此举极大地震撼了太平天国。湘军水师威震天下。

湘军水师为什么突然之间与太平军水营相比有了这么大的优势了呢?这与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的转变有关。天京事变后,石达开与洪秀全嫌隙日深,他失去了以往那种可以专制一方的权力,从此以后不再关心水军的发展,而只与湘军在陆地上争锋。他的这一转变,注定了他和太平天国最终的命运。

湘军水师已经有了很大的优势,湘军陆师的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他们仍需在江西与太平军展开一城一地的争夺。李续宾所部,在湖口战役结束后,移师九江城外。他满心以为,借着湖口大捷的余威,他的部队能够迅速攻克九江。然而,事情远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如果给中国历史上善于防守的名将来一个排名的话,太平天国的九江守将林启荣应该能排进前十名。他的坚忍,连他的对手曾国藩、罗泽南都十分佩服。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多次感叹自己不如林启容坚忍。罗泽南也曾叹息说:“九江并不大,湘军很容易合围,而且这里地势低洼,易攻难守。但是林逆军容整肃,旗帜甲胄鲜明,令湘军一看就觉得气馁。林逆如此善战,湘军将领都不如他。”

李续宾这次又顿兵九江城下长达半年多。直到第二年,也就是1858年5月间,战事才出现重大转机。

当时齐聚九江城下的,除了李续宾的陆师之外,还有彭玉麟、杨载福所统率的湘军水师。湘军水师驻扎江岸,严密封锁长江,九江太平军的补给线,完全被切断。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林启荣号召士兵在城市的空隙处种植小麦。

在多次强攻无法奏效之后,李续宾决定采用开挖地道的办法,将火药从地道运至城墙下,从而轰破城墙。这也不是什么新招,当年李续宾和刘长佑攻破李沅发镇守的新宁县城,采用的就是挖地道的办法。挖地道破坚城这一招,湘军以后还会多次运用,尤其是后来曾国荃攻打安庆、江宁的时候。

1858年5月18日,地道挖成。李续宾请来杨载福、彭玉麟两位水师将领,一起商讨攻城事宜。他们三人约定,在次日,由李续宾率领陆师攻打九江的东、南、西三面,由杨载福、彭玉麟率领水师攻打九江北门临江一带,一起发力,务必一举攻下九江。

次日凌晨,李续宾命人将运至地道尽头的火药点爆。“轰隆”一声巨响,九江城墙被炸塌一百余丈。李续宾见状,忙率领士兵从城墙塌陷处冲了进去。与此同时,其他两面的湘军陆师以及彭玉麟、杨载福所率的水师,也对九江城发起了猛攻。

九江城里的太平军无法阻挡冲入城中的湘军陆师部队,又四面受敌,于是渐渐崩溃。林启荣率众巷战,亡于阵前,太平军驻守九江的一万多名将士也全部被杀,九江落入湘军手中。湘军自1854年12月第一次攻打九江起,历时三年半,才将其攻下。

湖口、临江、九江、吉安等战略要地的相继失守,标志着太平军势力基本上被逐出江西。战争,将在江西下流的安徽省继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