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工智能人才相关政策
(一)中国及各省市人工智能相关政策
人工智能是未来技术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是把握未来发展先机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大力培育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2018年3月,“人工智能”继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后,再度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文,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见表1-3)。
表1-3 国家人工智能政策
全国各省市应积极响应《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系列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较好的东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应紧紧围绕各省规划中提到的人工智能产业目标,积极执行并落实各省人工智能规划。其他暂未规划人工智能产业的省市,也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发展人工智能的相关经验,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各省市应协调发展,把握好人工智能的历史机遇,提升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见表1-4)。
表1-4 各省市人工智能相关政策
(二)长三角人工智能人才相关政策情况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处于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前沿。数据显示,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位于第一梯队,综合评分分别为80.3,49.9,34.2,30.7和17.9。山东、安徽、湖北、天津、福建、四川、重庆、辽宁、贵州和黑龙江位于第二梯队。下面着重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政策情况。
1.长三角人工智能政策主要目标对比
主要目标是指起支配地位和决定作用的目标,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其他目标的存在和发展。从“三省一市”人工智能发展目标看,发展目标主要集中在企业数量、产业规模、示范项目数量、人才和专利数量等方面(见表1-5)。
表1-5“三省一市”人工智能发展目标
企业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主体。从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越多,该地区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越高。产业规模体现了该地区对人工智能产品的需求量和供给能力。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刺激需求,以需求带动消费和创新;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示范项目和试点反映了该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以及应用转化率。各省人工智能规划中均提到建设示范项目和应用试点,例如上海提出到2020年建成6个示范区,江苏提出到2020年建成50个重点示范项目。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该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创新能力。例如,浙江在规划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聚集50名全球顶尖科技人才,500名领军型创业人才,1000名高端研发人才,1万名工程技术人才,10万名高技能人才。
2.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人工智能人才政策分析
浙江省除了有相应的产业规划外,针对人工智能人才本身,2017年7月9日,又发布了“人工智能人才新政12条”。政策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通过专项计划、各方联动、打造平台等方式引进人才。每年“千人计划”人才评200名,创新团队评20个。如果20%的人才用在人工智能上面,这个比例可以为很多海外人工智能人才提供很好的绿色通道。政府同时出台便捷政策,方便人才引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专项引进行动,争取每年引进10个左右的顶尖人才团队,聘请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专家,组建人工智能排名前30的专家团。
瞄准全球顶尖的人才和团队。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要各方联动,多组织小型化、专业化的引才活动,发挥领军人才的信息优势、人脉优势,以才引才。同时在海内外设立一批引才工作站,常态对接,提前锁定。全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人工智能人才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推动之江实验室建设,努力建设引进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一流实验室。沿杭州湾规划、建设一批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特色小镇,全力支持中国人工智能小镇的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建设好吸纳人才的平台,让更多人才愿意到这里来。
第二,健全体系培养人才,促进对接支持人才。浙江省将支持高校建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和专业,扩大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推动部分人工智能工程师学院,建设100家产教结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将在全省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方向专业,增加招生量,增加基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基地。
浙江省要建立全球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数据库,为用人单位精准对接,靶向引进人工智能人才;依托中国人工智能小镇、杭州国际人才科技创新中心、余杭机器人峰会、义乌人工智能产品博览会等平台定期组织人工智能人才项目线上线下路演活动;制作人工智能的人才分布图,加大信息引导和供给。
第三,撬动资本、专业孵化、利用财税政策支持人才。浙江省设立10亿元人工智能人才产业发展母基金,设立5000万元人工智能天使基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青年人才和初创企业;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项目优先挂牌省股权交易中心国际人才板,优先进入沪深交易所上市培育基地;支持浙商人才服务银行,参照千人计划专家贷款,为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提供最高额度1000万元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浙江省鼓励设立人工智能海外孵化器,择优支持10家左右,并授予海外孵化器牌子;支持省内企业收购或设立海外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机构,优先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优先申报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股权激励和分红技术服务,转让税收优惠等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采购单位可采取单一来源采购等非招标方式进行采购。
第四,降低门槛,营造氛围,优化服务支持人才。浙江省要推动政务、交通、商业、金融、教育、社保等方面数据的开放共享,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前景。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注册资本可全部以技术出资,非货币出资比例不受限制。新设立或者变更登记的企业,不受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企业变更名称不受一年的期限限制。浙江开放的姿态、灵活的机制,是人工智能发展很重要的保障。
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国机器人峰会和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分别设立互联网人才论坛、人工智能发布论坛。在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班等党校主体班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要由市和县人才办专人联系,其中国际一流的人才团队由省委人才办直接联系。集成人才产业科技等方面的资源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档、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支持政策,上不封顶。
江苏省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用才与留才相衔接,抢占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高地。江苏省实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计划,探索研究制定人才等级标准,按照细分行业类别、技术领域等建立国际国内高级人才库,支持省重点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先行先试”;出台特殊人才政策,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给予引才企业最高1亿元配套资助。
江苏省通过“千人计划”“双创计划”“外专百人计划”“333工程”等,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省内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推广“人才+技术+项目+社会资本”的战略合作方式,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中高端人才。
江苏省依托示范应用项目,鼓励校企合作,引导职业学校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构建不同层次的人才体系;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股权激励和项目资金等优惠支持,提供优质高效的生活服务,帮助其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上海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重点机构引进各类优秀人才,鼓励各区因地制宜、自主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在本区的生活、就业等保障举措。在集聚高端人才方面,上海将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人才和核心团队纳入该市“人才高峰工程”,并以“一人一策”的方式,为人工智能人才在上海的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等提供保障措施,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
支持上海本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合作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课程,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所,建立人才实训基地,提高应用型科技人才培养精准度。加强上海人才相关政策的覆盖适用,集聚人工智能领域各类优秀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选拔力度。并设立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论证和评估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战略问题研究和重大决策咨询。
安徽省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围绕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统筹利用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外专百人计划”等现有人才计划,在国内外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区域,定期召开人才引进对接会,引进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优秀青年人才;实行特殊人才政策,为外籍高端人才的来华工作许可、落户、子女教育等提供绿色通道。
安徽省加快本地人才培养,构建“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机制;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加大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人工智能领军人才,构建面向产业发展前沿的多层次、高质量人才团队;鼓励和引导省内创新人才、团队加强与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的合作互动。
安徽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设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支持人工智能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等机构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总之,各省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需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发展任务进行,以企业、人才、应用示范数量、产业规模、平台数量等可量化的指标作为着力点不断突破。为此,各省市应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以及优秀青年人才;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加强培养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人才保障是各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中的重要举措。各省规划中的具体措施主要涉及户籍政策、生活补贴、购房优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