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它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2)时代背景:

此时欧洲封建社会内部陆续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但封建的生产关系还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要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就必然与阻碍他们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冲突。文艺复兴就是反封建的斗争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3)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使当时的人们思想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战争。后来的启蒙运动以文艺复兴为自己的榜样。19世纪的历史学家认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地理大发现、民族国家的诞生都是源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要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并提出对“人”的肯定,成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

(2)主要内容

用人性反对神权。竭力歌颂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求知能力,可以创造一切。反对教会的神权论。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鼓吹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他们认为人之所以高贵在于理性的力量。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这是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3)主要特征

文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色彩,但多限于道德方面。

文学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更加成熟。

a.对社会现实有广阔的反映,如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戏剧等。

b.在忠实于现实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为形象的夸张、抒情的气氛、对乌托邦未来的向往等。

c.在人物塑造上达到新的高度,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其中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就是两个最著名的典型。

这一时期是欧洲主要国家的民族文学诞生的时期。反映民族生活、富于民族色彩、使用民族语言的民族文学先后建立了起来,有的国家还产生了本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从民间传说和语言中汲取营养,又借鉴了古典和外国的文学成就,加以革新创造,从而为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主要国家文学的发展情况和主要成就。

答:(1)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关系最早出现的地方,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因而人文主义的新文学出现也最早。

彼特拉克和薄迦丘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

a.彼特拉克的《歌集》,以“十四行诗”为主,达到艺术上的高度成就,为后来欧洲抒情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b.薄迦丘的《十日谈》,主题:反对腐败的罗马教廷、反禁欲主义。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并对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2)德国文学

德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是埃拉斯慕斯的著名讽刺作品《愚蠢颂》和乌利希·冯·胡登的《蒙昧者书简》第二部。前者通过“愚蠢”这个人物的自白,揭露僧侣的虚伪和迷信,抨击诸侯之间的内战,后者则尖锐地批判了整个教会。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他用德国人民的语言翻译《圣经》,对于德国语言的统一产生过一定的作用,并奠定了德国文学语言的基础。

《梯尔·厄伦史皮格尔》和《浮士德博士传》为民间文学的代表。

(3)法国文学

16世纪的法国已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王权地位巩固,是西欧最大的君主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有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由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社代表前者,拉伯雷代表后者,是人文主义文学在法国最杰出的代表。

龙沙《十四行·致海伦》、蒙田《随笔集》、拉伯雷《巨人传》。

(4)西班牙文学

16世纪至17世纪之间,西班牙文学才进入“黄金时代”,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城市发达,产生了流浪汉小说。这类小说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并通过城市平民的眼光对各阶层人物加以讽刺。最早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其出版后,仿作较多,对欧洲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的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在戏剧方面也十分繁荣,成就最大的维加:民族戏剧之父,代表作《羊泉村》直接描写农民对领主的反抗。他的剧作奠定了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基础,对17~18世纪欧洲产生过一定影响。

(5)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顶峰。早在14世纪,英国就产生了人文主义作家。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到繁荣时期。

杰弗利·乔叟,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生动活泼的伦敦方言,幽默讽刺的手法,真实地反映出l4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揭露出僧侣的欺骗、教会对人民的压迫以及金钱的罪恶,同时表达了作者在爱情和婚姻问题上的人文主义观点,但也流露了消极容忍的人生哲学。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揭露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认为社会罪恶的原因在于私有制度。书中还描绘了一个名叫“乌托邦”的理想社会。这部小说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初著作之一。

斯宾塞(成就最高):《仙后》(长诗)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文学的高峰。

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

4.彼特拉克如何为欧洲抒情诗开辟了新路?

答:彼特拉克起初用拉丁文写作政论和叙事诗,后用意大利语写作了抒情诗名作《歌集》。他的抒情诗发展了“温柔的新体”诗派的风格,抛弃了中世纪抽象、隐晦的风格,突破禁欲主义的束缚,表达以个人爱情幸福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诗人在《歌集》中一反中世纪诗歌的出世的神秘的思想,赞美劳拉形态的美和精神的美。他的创作也反映出其思想的矛盾,一方面追求爱情和生活的幸福,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因而造成他内心的痛苦。《歌集》的形式,以“十四行诗”为主,达到艺术上的高度成就,为后来欧洲抒情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它在欧洲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作品开端写10个青年男女,为逃避黑死病在乡间住了十几天,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总共100个。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了封建贵族的罪恶,抨击了教会的腐化和教士的荒淫,否定了中世纪的宗教世界观及禁欲主义道德观。作者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现世理想,反对禁欲主义,用冷嘲热讽的手法揭露腐败的罗马教廷。

(2)重要意义

小说集的成就在于它广泛地反映出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现实,描绘出各个阶级、各具性格的人物形象,并利用框形结构,把故事串连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欧洲后来的小说以很大的影响。《十日谈》文笔精练,语言丰富,善于刻画心理、描绘自然,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并对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简述拉伯雷《巨人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答:(1)主要内容

拉伯雷的这部巨著,以神话般的人物形象,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严肃主题,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巨人”般的力量,描绘了人文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从主人公高康大出生、受教育、抵御外敌侵略和建立特来修道院的故事写起,再写庞大固埃的出生、巴黎求学和结识巴奴日,围绕巴奴日结婚问题引出各种妙论,最后为了探求婚姻的答案,庞大固埃和巴奴日、约翰修士一道外出寻找“神瓶”的经历。

《巨人传》不仅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锐不可当的力量,抒发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而且从多方面对法国的黑暗现实进行了大胆而深刻的揭露。

(2)人物形象

主人公、国王卡冈都亚、儿子庞大固埃

小说主人公、父子两代巨人高康大和庞大固埃都具有超乎常人的体魄和力量、公证善良的品德和乐观主义的天性,体现了对人文主义者的“人”“人性”和创造力的肯定。在他们身上,拉伯雷不仅表现了人的价值、人的伟大,更着重强调了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7.什么是流浪汉小说?它有哪些主要特征?最早的流浪汉小说是哪部作品?

答:(1)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西班牙文学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描写平民生活,从城市平民眼光对各阶层人物加以讽刺。

(2)主要特征

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

(3)最早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文中作者通过小癞子的生活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僧侣教士的贪婪自私、道德败坏与贵族绅士的虚伪无聊和假充阔气。小癞子从一个贫苦儿童经过生活的磨练最后成为一个老练、狡猾的骗子手的过程,放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8.简述维加《羊泉村》的思想、人物及其进步意义。

答:(1)思想:突出地描写了农民在斗争中团结一致的力量。剧本所表现的农民的集体反抗精神,不仅在维加,就是在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维加站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立场上,对西班牙的专制王权始终是肯定的。维加笔下的众村民,自始至终对国王衷心拥护。

(2)人物:《羊泉村》塑造了一个热情勇敢的农村姑娘劳伦霞的形象。

(3)进步意义:维加的剧作奠定了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基础,对l7世纪和18世纪的欧洲戏剧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9.“大学才子派”戏剧家对英国民族戏剧的发展有哪些重要贡献?

答:(1)“大学才子派”是在莎士比亚之前,对当时活跃于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大多受过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其中最早的是约翰·李利。他的晚期喜剧《班贝老大娘》(1594)把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庄谐杂出,保留了英国民间喜剧的传统。格林的《威克菲尔的护林人》是英国人文主义戏剧中民主倾向的代表。托玛斯·基德(1558~1594)的杰作《西班牙悲剧》是“流血悲剧”的范例,对莎士比亚影响很大。马洛是莎士比亚前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真正创始人。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史》。

10.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答:(1)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终日脱离实际。但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堂吉诃德却要恢复过时的东西,这形成了他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既有戏剧性又有悲剧性。

(2)喜剧因素:他“不畏强暴,不恤丧身”,把扫尽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他的动机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由于方法不对(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等)而得到相反的结果,使他成了一个夸张的戏剧性的角色。

(3)悲剧因素:堂吉诃德的形象,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在种种场合中,反复突出他醉心铲除人间罪恶这一特点,从而展示他追求正义、理想而奋不顾身,愿为社会献出自己生命的高贵品质。因此他也是带着“悲剧”色彩的人物,一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

(4)堂吉诃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时而在谈吐中流露睿智,时而又成了乱冲乱杀的疯子。这些极端矛盾的现象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他的复杂、丰富、多方面的性格。

11.桑丘形象分析。

答:(1)桑丘是和堂吉诃德既对立又互为补充的人物形象。一身村夫打扮,矮墩墩,胖乎乎,骑着灰驴的侍从跟着堂吉诃德出外闯荡世界。

(2)他的特点是讲求实际、头脑清醒、生性机敏、有衡量得失的聪明。他当骑士不是为了建立“丰功伟业”,而是幻想通过冒险寻求一条摆脱贫困的出路。

(3)但在另外一方面,他目光短浅、愚昧、轻信、狭隘自私,这些弱点在跟随主人游侠的过程中逐渐消失,而西班牙农民的机智、善良和乐观精神在桑丘的身上逐渐放出光辉。他在当总督的日子里,断案如神、执法无私,改革弊政,锄强扶弱。堂吉诃德为之奋斗一生没有做到的,桑丘做到了。

12.《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及其对欧洲小说史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答:(1)艺术特色

塞万提斯的创作原则是,“描写的时候摹仿真实:摹仿得愈亲切,作品就愈好”,“凭空捏造越逼真越好,越有或然性和可能性,就越有趣味”。《堂吉诃德》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关系深刻的理解和概括。

作者力图通过真实中的荒诞或荒诞中的真实,提醒人们,堂吉诃德的为理想正义而矢志不移的精神,正体现了西班牙社会要求变革的强烈愿望。

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小说中占统治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的风景描写截然不同。

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作者以多重讽刺视角描写生活和塑造人物,他常借用堂吉诃德的疯话和桑丘的傻话讽刺、鞭挞现实社会。如堂吉诃德认为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是绝代的佳人,是娇美的公主。她的“眼睛是太阳,脸颊是玫瑰,嘴唇是珊瑚,牙齿是珍珠……”但她实际不过是一个乡下姑娘,“身子粗粗壮壮,胸口还长着毛呢”。这种对比既讽刺了骑士小说的文风和它描写的矫揉造作的爱情,又嘲笑了堂吉诃德的脱离实际和无病呻吟,从而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塞万提斯认为借用骑士小说这种体裁,可以“借题发挥,放笔写去,海阔天空,一无拘束”。作者利用这种形式,时而针砭时弊,时而描绘滑稽荒诞的游侠行径,时而热情歌颂,时而冷嘲热讽,使这种体裁具有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他戏拟骑士小说的写法和口吻,也构成了他叙述的语言和基调。小说结构以主仆游侠历程为主线,穿插一些各自独立又与主题相联系的故事作为补充,加深了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2)重要贡献

以文艺复兴为起点的欧洲近代小说,真正着力塑造人物典型的,可以说是从《堂吉诃德》开始。塞万提斯在猛烈抨击骑士小说的同时,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两个不朽的典型,完成了小说艺术上的改革。塞万提斯可以说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他的《堂吉诃德》不仅标志着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而且对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13.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他的历史剧、喜尉、悲剧、传奇剧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1)根据英国现实情况和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喜剧《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总特点:当时英国社会处于上升期间,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景象。莎对现实抱乐观态度,这一时期创作的基调是明朗和乐观。

第二时期(1601~1607)是悲剧时期。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总特点:这时期英国社会陷入到一种动荡不安之中,莎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主要是悲剧,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是一种悲愤、阴郁的情调,早先对个人人文主义理想的歌颂变为对现实的严峻的批判。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代表作《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总特点:詹姆士一世日益暴露其专制王朝的反动本质,新兴资产阶级同皇室矛盾日益尖锐。作者对现实的认识越深刻,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就越尖锐激烈,于是从现实世界转入幻想世界,用仁爱、宽恕的精神来调和矛盾,表现理想。

(2)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理想: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民族统一,拥护贤明君主,谴责封建暴君。

主要内容

a.揭露了封建家族之间的纠纷(如《亨利六世》中的约克家族与兰开斯脱家族)诸侯叛乱(如《亨利四世》中的北方大贵族)对于国家统一的危害,用以说明国家统一的必要性。)

b.他一方面对亨利六世的软弱无能(对外战争失利,对内引起诸侯叛乱和农民起义),理查二世的奢侈放纵、不负责任和理查三世的暴虐无道、失尽民心,都进行了揭露和谴责;另一方面又在《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中,着重塑造了一个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君王(亨利五世)的形象,写他从当太子到登基后,内平诸侯叛乱,外胜强敌法国,法令严明,接近人民的事迹。

艺术特点

a.丰富生动的情节。

b.他塑造了许多人物,从国王、贵族到士兵、农民,其中不少具有鲜明的个性,有的还成为文学史上有名的典型。

c.广阔的场景。

(3)喜剧(10部):

主要内容

基本主题:歌颂爱情和友谊,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性格开朗、勇敢、热情,结局往往是恶人悔悟,好人宽恕,皆大欢喜。力求摆脱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包括:《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无事生非》(揭露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行为)《第十二夜》(宣扬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嘲笑封建教会禁欲主义)《皆大欢喜》(抒情喜剧的代表作)《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

艺术特点

a.塑造出许多贵族青年男女的形象,描写他们与封建习俗、道德、传统的冲突,最后争取到爱情和婚姻上的幸福结局。

b.神话的世界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富于诗意和想象。

c.情节生动丰富,富于生活气息,思想更加成熟。

(4)悲剧

主要内容

这些悲剧对英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矛盾有广泛的反映,不仅对封建宫廷的揭露加深了,而且对资产阶级的“金钱万能”和极端个人主义也进行了批判,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两者的冲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的一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主要人物:哈姆莱特、霍拉旭(侍卫长)、雷欧提斯(情人之魂)

《奥赛罗》主要人物:奥赛罗(具有人文主义的理想品质)、苔丝德蒙娜、伊阿古、凯西奥

《李尔王》:对权势、财富贪欲的抨击。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

艺术特点

他把悲剧主人公放到这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和斗争之中,让他们经受尖锐的内心斗争。这样,就使得他们的性格不但具有鲜明的特征,而且随同外部世界的冲突而有所发展。此外,在情节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上,这些悲剧都达到了更高水平。

(5)传奇剧:对现实的黑暗还有所揭露,但剧中矛盾的解决缺乏现实的基础,每每是通过道德的感化,甚至超自然力量,促使坏人悔改。《暴风雨》(诗的遗嘱)等传奇剧四部。

14.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答:哈姆莱特是文艺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思想

对人类抱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强调智慧和理性。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2)性格特征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他有多个机会下手,可是却没有去做。

15.简述《哈姆莱特》的艺术特点。

答:《哈姆莱特》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它也是莎士比亚艺术上成熟的标志。

(1)情节的丰富性

莎士比亚很注意情节的安排,《哈姆莱特》中三条复仇的情节交织在一起,而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为副线,三条线相互联系,又彼此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了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不幸的爱情;写了哈姆莱特和霍拉旭之间的真诚的友谊以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哈姆莱特的友谊的背叛;还写了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又都起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

《哈姆莱特》描绘的生活面很广阔,从宫闱到家庭,从深闺到墓地,从军士守卫到民众造反等场面,一一展现。

(2)悲喜剧的融合

莎士比亚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突破古典戏剧的清规戒律,这种“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称道的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之一”。

(3)人物性格的独特刻画

悲剧中虽然人物众多,但莎士比亚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来突出主人公的性格,使其各具性格特点。如克劳狄斯阴险狠毒,笑里藏刀。哈姆莱特同这样一个难于对付的笑面虎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才显示出他复仇任务的艰巨。于是不但装疯、“戏中戏”等安排有了情节上的必要,而且主人公的犹豫、拖延也才有了客观的根据。

莎士比亚充分利用“独白”这一传统手法,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使得他的性格更加深刻和丰富。剧中主人公的重要独白共有六次之多,有的戏剧性强,有的富于哲理,但都有助于揭示性格。特别是“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不仅本身是一首富于揭露性和哲理性的好诗,也是理解主人公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钥匙。

(4)语言的大师

莎士比亚是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他的戏剧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又结合了散文、有韵诗和抒情歌谣等,不同的文体在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莎士比亚按照人物的身份与处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文雅或粗俗,哲理或抒情,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助于表现人物。同是一个哈姆莱特,装疯时的语言与平时的也各不同。

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