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总 论

【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属于学习会计的入门环节,目的是使初学者对会计的概念及职能、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为学好后面各章打好基础。从考试情况来看,近几年本章所占分值较少。从内容来看,要求考生重点掌握会计的概念、特征与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基础。

【常考考点】

会计对象、会计基本假设(单项选择题)

会计的基本职能(单项选择题)

会计核算内容(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会计核算的方法(多项选择题)

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多项选择题)

会计要素(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会计要素的计量(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大纲要求】

【核心讲义】

核心考点一 会计的概念及其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其中,记账是指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采取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登记;算账是指在记账的基础上,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和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行政、事业单位是对一定时期的收入、结余和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净资产进行计算);报账是指在算账的基础上,对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是对其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结余及其财务状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

2.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其中,真实性审查是指各项经济业务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合法性审查是指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行为;合理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财务支出是否符合特定对象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

3.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会计核算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信息,会计监督就没有依据;同时,如果只有会计核算而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会计就不能发挥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应有的作用。

核心考点二 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

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企业的财物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赢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核心考点三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年度一般采用日历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月度、季度和半年度。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核心考点四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础。会计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基础和收付实现制基础。

(二)权责发生制

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例如,甲企业已经售出货物,款项未收到,此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应当计入当期收入。

(三)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要求,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核心考点五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了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了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1.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例如,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材料、产成品与在产品等实物形态的资产,以及专利权、商标权等不具有物质形态,但却有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无形资产,其他单位的投资等也属于资产。

(2)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资产按其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通常在一年内或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为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的资产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长期投资,持有时间准备超过l年(不含l年)的各种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其他资产,是指除以上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商誉等。

2.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可以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也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求权,它是企业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可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部分。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统称为留存收益。其中盈余公积的作用包括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股本、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4.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活动。

(2)收入的分类

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将收入划分为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

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5.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照经济用途进行分类,可划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再继续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指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可划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6.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收入一费用+利得一损失

(2)利润的分类

按照构成,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成本,而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率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计量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或流出。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核心考点六 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会计恒等式

(1)资产=权益

这里的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1)对“资产=权益”的影响

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无论以上哪一种经济业务,都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同样,无论以上哪一种经济业务,都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二)收入一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经典例题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核算和监督

B.预测和决策

C.计划和控制

D.考核和评价

【答案】A

【解析】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客观上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2.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的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这属于(  )。

A.货币计量

B.会计分期

C.持续经营

D.会计主体

【答案】C

【解析】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周转、资金的退出三个阶段

B.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收账款等

C.成本与费用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异

D.企业的财务成果就是指一定时点企业库存现金的金额

【答案】A

【解析】B项中预收账款属于债务,而预付账款才属于债权,请注意不要混淆;C项中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在一般情况下费用的金额要大于成本,因此,费用与成本是不一样的;D项中企业财务成果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成果,一定时点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所有者权益增加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

C.狭义的收入包括营业外收入。

D.收入按照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答案】D

【解析】A项中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B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不一定表明企业获得了收入,比如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C项中狭义的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收入要素内容的是(  )。

A.营业外收入

B.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

C.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D.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答案】A

【解析】“营业外收入”不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是偶然所得,所以不属于收入。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对象就是能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它具体包括的内容有(  )。

A.资金投入

B.资金运用

C.资金退出

D.资金运动

【答案】ABC

【解析】会计的对象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2.下列各项收到的款项中,属于收入的有(  )。

A.出租固定资产收到的租金

B.销售商品收取的增值税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出售无形资产收到的价款

【答案】AC

【解析】A项“出租固定资产收到的租金”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B项“收取的增值税”属于代收的款项,不属于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C项“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等同于销售商品取得的价款;D项“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并非企业的日常活动,这种偶发性的资金流入不应该确认为收入。

三、判断题

1.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

【答案】×

【解析】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2.某企业某工序上有甲、乙两台机床,其中甲机床型号较老,自乙机床投入使用后,一直未再使用且已不具备转让价值。乙机床是甲机床的替代产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全部生产任务。那么甲机床不应确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  )

【答案】

【解析】甲机床虽有企业所拥有,但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能确认为资产。

3.只要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均应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  )

【解析】资产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确认为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应该确认为企业的费用。(  )

【答案】×

【解析】处置固定资产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所以因此而发生的损失不确认为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