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2007年全国统考]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

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答案】D

【解析】A项,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BC两项,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代表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D项,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2.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2009年全国统考]

A.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B.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C.注意、期待、相关、集中

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

【答案】B

【解析】在对儿童学习活动心理学认识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答案】D

【解析】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等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4.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程序教学

【答案】C

【解析】20世纪2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心理测量学的影响。

5.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科学,诞生于(  )。

A.18世纪中期

B.18世纪后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答案】D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又于1913年扩展为三大卷,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极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

6.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理论和观点: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7.《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

A.乌申斯基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金纳

【答案】A

【解析】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8.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的是(  )。

A.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使教育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B.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为研究者开阔了思路

C.已完全摆脱了其他学科的束缚,自成体系

D.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注重质的研究也注重量的研究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是: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9.教育心理学在20世纪40年代的特征是(  )。

A.行为主义占优势

B.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C.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D.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特征: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10.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教育心理学处于(  )。

A.教育心理学的起源阶段

B.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C.成熟与完善阶段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深化拓展时期。

11.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  )的研究,它推动了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A.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C.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学习活动

D.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研究

【答案】A

【解析】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持续了十五年之久,其成果直接推动了苏联的学制和课程改革,并且还编写出版了《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二、名词解释

实验教育学[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答: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1907)、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8)。其主要观点有: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其真正“科学化”;教育实验分为三阶段;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实验教育学反对传统教育学思辨式的和经验式的研究方法,比较强调定量研究的方法,但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倡导的实验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简答题

1.简评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2010年全国统考]

答:赫尔巴特把兴趣活动划分为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四个阶段,并根据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状态即专心与审思,提出了他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对其理论的简评如下:

(1)赫尔巴特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要经历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作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合(或联想)。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需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2)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3)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答: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它的过程的。

(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著作多数是把心理学知识通过推论移植于教育领域,且主要集中在学习领域。在理论上,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即行为主义学派和格式塔学派。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该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拓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但是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在理论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出现了折中倾向的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内容日趋集中,形成了公认的几个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已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在理论上,行为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认知派学习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一定意义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出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日趋完善,研究不断深入,视角渐趋综合,而且越来越重视为教学实践服务,在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潮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布鲁纳在194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2)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08)。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这一阶段,我国学者主要在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介绍和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进行了本土化研究,但总体上还很薄弱,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大多是模仿西方,没有太多的理论创新。

教育心理学的改造、发展与曲折时期(1949年~20世纪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教育心理学、学习苏联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表现出的特点是:a.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b.引入了与西方不同的学习理论;c.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d.重视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及具体方法研究。我国学者也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儿童入学年龄问题的实验研究;学科心理的实验研究;程序教学研究等。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对心理学“伪科学”的批判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开始,教育心理学遭受了严重挫折,几乎陷入了中断状态。

教育心理学的恢复和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教育心理学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迅速地进行了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在师范院校中恢复了教育心理学课程,在学习策略、教学心理、品德形成和发展、心理健康、特殊儿童教育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教育心理学教材建设方面,先后出版了由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1980)、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1988/1997)、韩进之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纲要》(1989)、冯忠良的《结构化与定项化教学心理学原理》(1998)等。这些成果特别是在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