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简答题

1.解释“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并画图说明。(东北财经大学2005研;西南财经大学2006研)

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根据模型,只要经济不是处于凯恩斯陷阱,政府支出的增加就会提高利率。由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提高,则投资下降。即政府支出增加,减少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如图15-2所示。

图15-2  挤出效应作用机制

在图15-2中,若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此时利率为,国民收入为。若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使得曲线向右移动,两种市场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此时经济均衡点变为点,利率上升到,国民收入增加为。但是,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一部分私人投资,降低原有的乘数效应。若不存在挤出效应,利率保持为不变,则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到的水平,而实际增加到,故挤出效应为

因此,财政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数量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

从挤出效应作用机制看,挤出效应大小取决于曲线和曲线斜率。如图15-2所示,曲线向右移动,如果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越大,而其对利率的敏感系数越小,曲线就越陡峭,则会导致利率上升越大,使得私人投资减少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

2.简述挤出效应以及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辽宁大学2005研;北京邮电大学2008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2010研)

答:(1)挤出效应的含义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根据模型,只要经济不是处于凯恩斯陷阱,政府支出的增加就会提高利率。由于投资与利率成反比,利率提高,则投资下降。即政府支出增加,减少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

(2)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政府支出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产出增加固然越多,但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即“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的的大小。越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交易需求)的增加也越大,因而使利率上升也越多,从而“挤出效应”也就越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大小,也就是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对投资的“挤占”也就越多。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则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则“挤出效应”就越小。

上述四个因素中,“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及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西南财经大学2002研)

答:财政政策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采用财政政策常常是为了稳定经济,减少经济波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政策会存在“时滞”。首先,财政政策的形成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财政政策的变动一般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议会与许多专门委员会的讨论,政府部门的研究,各利益集团的院外活动等。这样,在财政政策最终形成并付诸实践时,经济形势可能已经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因此,就会影响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财政政策发挥作用也有时滞。有些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有即时的作用。如政府购买的变动对增加总需求有直接而迅速的作用,减税对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有即时的作用,但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则要一定时间后才会产生。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首先是财政政策各项政策工具的乘数难以准确确定,其次在财政政策从制定到产生效果的过程中,需求可能就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3)挤出效应。财政投资的实质是借用民间资金来投资,增加了政府用以投资的财源,会相应减少民间用于投资的资金。即由于公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挤出作用。

(4)大部分竞争性部门政府投资的效率不如民间投资,政府投资规模太大,持续时间太长,都会造成全社会投资效率的下降。长期使用财政政策还会抑制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5)有些财政政策的实施会遇到阻力。如增税一般会遭到公众的普遍反对;减少政府购买可能会引起大垄断资本的反对;削减政府转移支付则会遭到一般平民的反对。

(6)公众的行为可能会偏离财政政策的目标(动态不一致)。如政府采取增支减税政策扩大总需求时,人们并不一定会把增加的收入用于增加支出,也可能转化为储蓄。

(7)非经济因素。除此之外,财政政策的实施,还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尽管财政政策正确适时,但官员们却有可能由于利己的政治考虑而不予执行。

4.给定正常曲线,用曲线的图形说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大小与曲线形状的关系。(江西财经大学2007研)

答: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随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与曲线形状存在这样一种关系:曲线越陡峭,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力越小;曲线越平缓,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力越大。具体分析如下:

如图15-3所示,给定正常的曲线,即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随着曲线越来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就越来越小,表现在图15-3中,政府支出同样增加,使曲线右移同样距离,即的水平距离和的水平距离是相同的,但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况明显大于

图15-3  财政政策效果因曲线斜率而异

政府增加同样大一笔支出,在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较小,即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在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较大,即政策效果较大。其原因是: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较小,或者说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较不灵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当货币需求利率系数较大(从而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部门借了很多钱,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5.说明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局限性。(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答:(1)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在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曲线越平坦,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反之,曲线越陡峭,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当曲线斜率不变时,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2)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局限性表现在:

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货膨胀需要紧缩货币供给,或者说放慢货币供给的增长率,然而,那时公众一般说来支出会增加,而且物价上升快时,公众不愿把货币持在手上,而希望尽快花费出去,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这无异在流通领域增加了货币供给量。这时候,即使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也无法使通货膨胀率降下来。反之,当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这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也就可能被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所抵消。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放慢,意味着货币需求减少,如果货币供给增加量和货币需求增加量相等,曲线就不会移动,因而利率和收入也不会变动。

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那时,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特别是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不论银根如何松动,利息率都不会降低。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衰退的政策,其效果就相当微弱。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控制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很小。因为物价的上升若是由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引起或由垄断厂商为获取高额利润引起,中央银行想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货膨胀就比较困难。

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因而,货币政策作用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才会充分得到发挥。尤其是,市场利率变动以后,投资规模并不会很快发生相应变动。利率下降以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一个过程,利率上升以后,厂商缩小生产规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之,货币政策即使在开始采用时不要花很长时间,但执行后到产生效果却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情况有可能发生和人们原先预料的相反的变化。比方说,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但未到这一政策效果完全发挥出来经济就已转入繁荣,物价已开始较快地上升,则原来扩张性货币政策不是反衰退,却为加剧通货膨胀,起了火上添油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止这些,但仅从这些方面看,货币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6.请依据模型解释,在危机(严重衰退)时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南开大学2009研)

答:一般来说,曲线越平坦(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大),而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小);曲线越平坦(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小),货币政策越小(大)。危机(严重衰退)时期,曲线比较陡峭,曲线比较平坦,此时财政政策效果比较有效,而货币政策效果较差。

图15-4  危机(严重衰退)时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如图15-4所示,一方面,曲线为水平线说明当利率降到这样低的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有在手中(即进入“凯恩斯陷阱”),因此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此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即使曲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倾斜,财政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另一方面,线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明显变化。在投资需求停滞时期,利率即使发生了变化,也不能对投资产生明显的影响。垂直的投资需求曲线产生垂直的曲线,这时,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也没有作用。

7.运用模型分析,在什么条件下财政政策会失效?在什么条件下财政政策最有效?(中国政法大学2005、2006研;南开大学2011研)

答: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1)财政政策失效的情况

如果水平的和垂直的相交,就出现了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如图15-5所示。当出现这种古典主义极端情况时,财政政策就完全无效。其分析如下:一方面,曲线垂直时,政府如推行一项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要向私人部门借钱的话,由于私人部门没有闲置货币(利率水平极高,民众不愿意持有货币),所以只有在私人部门认为把投资支出减少一个等于政府借款数目是合算的时候,政府才能借到这笔款项,为此利率(政府借款利率)一定要上涨到足以使政府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显然,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另一方面,呈水平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达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使“挤出效应”达到完全的地步。

图15-5  财政政策失效的情况

(2)财政政策最有效的情况

曲线为垂直线而曲线为水平线时,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如图15-6所示。

图15-6  财政政策最有效的情况

分析如下:一方面,为水平线,当利率降到像这样低水平时,这时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效果十分大,因为政府实行这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向私人部门借钱(出售公债券),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这就是说,在凯恩斯陷阱中,即使不垂直而向右下倾斜,政府实行财政政策也会同样有效;另一方面,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变动。因此,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

8.已知,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度、对收入敏感度,政府支出,请证明,极度萧条情况下,财政扩张政策的效果可能较大。(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

证明:假设消费函数为:,税收,则,因此。根据消费函数可得出储蓄函数为:。再假设投资函数为:,政府支出为。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于是有:

 (1)

再设货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于是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2)

假设不变,以为变量对式(1)、(2)求微分,得:

 

 (3)

 (4)

整理式(4)为:,并代入(3)式,得:

即得:

 (5)

当处于极度萧条情况下,即凯恩斯极端情况时,

根据式(5):,可见,极度萧条情况下,财政扩张政策的效果可能较大。

9.结合曲线简要说明,如果政府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又伴之以松动银根的政策,将可能对均衡的收入、利率水平产生怎样的影响?(北京邮电大学2004研;东北财经大学2009研)

答: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的模型。增加财政支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曲线将向右移动;松动银根的政策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曲线将向右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将使产出增加,利率变动情况不确定,具体分析如图15-7(a)、(b)和(c)所示。

如图15-7(a)所示,向右移动幅度相同,因而产出增加,利率不变。

图15-7(a)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果

如图15-7(b)所示,若财政政策影响大于货币政策影响,右移距离超过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上升。

图15-7(b)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图15-7(c)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如图15-7(c)所示,若财政政策影响小于货币政策影响,右移距离超过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下降。

由此可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何者更强有力而定。

10.曲线和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武汉大学2001研)

答:一般而言,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即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曲线,会导致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如果仅仅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曲线不变,而向右移动曲线,会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考虑到曲线和曲线的上述移动特点,如果使曲线同方向和同等幅度地向右移动,则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如图15-8所示。

图15-8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图15-8中,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图中点,收入为,利率为。政府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右移,通过曲线右移使收入增加,利率上升。与此同时,政府可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右移同等幅度,从而使利率下降至以抵消曲线右移所引起的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更进一步向右移动至。这样曲线和曲线的移动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相机抉择),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挤出效应”,使经济得以迅速复苏、高涨。

11.一个发达国家,可否长期通过某些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繁荣。(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

答:一个发达国家不可以长期通过某些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繁荣。分析如下:

(1)政府支出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短期中,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以此减轻衰退。政府转移支付也是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但政府转移的乘数效益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

(2)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因此,在长期,增加政府开支并不能刺激经济繁荣,只能提高价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