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市场经济

3.1 复习笔记

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1)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概念

资源配置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a.市场方式

市场方式是指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经济资源配置主要是由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由市场或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

b.计划方式

计划方式是指通过社会管理机构所制定的计划,采取指令性的和指导性的计划指标,来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它不是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a.商品经济是从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社会成员之间如何实现劳动互换和经济联系的方式上,或者说从社会生产中的个人劳动如何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方式上来界定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表明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劳动互换和劳动联系、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所以,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

b.市场经济是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实现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它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因而,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计划经济。

2.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

(1)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由于市场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内在联系,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供过于求时,则价格下降,商品生产者在追逐价高利大的利益驱动下,将生产要素从供过于求的部门流出,投入供不应求的部门,正是生产要素的这种由价格波动引起的流动,促使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所需要的部门,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2)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盲目性

因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生产要素的投向和转移所依据的主要信号是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以及他对投资某种商品生产的预期收益。而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不仅仅是商品的供求关系,还有其他非供求关系的因素,所以,以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导向资源配置就可能出现盲目性。至于商品生产经营者对市场预期收益的主观判断,更是难免出现失误,从而导致投资的盲目性。

滞后性

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是在商品已经生产出来,并拿到市场上销售以后,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在价格上反映出来。生产者接受到价格信号后才开始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这种调节方式必然具有滞后性,是事后的调节。

浪费性

在市场商品价格的导向下,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对生产者有利可图,于是大家都转而生产这种商品,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转产,也不知道社会的转产量有多大,结果往往造成这种商品的过量生产,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3.市场经济的特征

(1)经济资源配置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都是由市场或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而不能由市场以外的其他因素来起决定性作用。

(2)经济单位行为主体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运行要依靠社会各个经济单位(主要是企业)的经营活动来实现,而各个社会经济单位要具有市场经营的活力和动力,则它们必须是一个个的市场经济主体,都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3)市场竞争平等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个市场经济主体的激烈竞争,各个经济主体都应当是平等的竞争对手,它们之间的竞争前提都是平等的。

(4)商品价格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格既不是由政府制定,也不能是垄断价格,必须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价格,从而使商品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并反映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要依托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和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以及市场规律作用的发挥也要以市场作为载体。这种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当由生产资料市场、消费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信息市场等组成。

(6)市场管理和市场行为法制化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需要有一系列的市场经济法规和市场制度来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和行为。

二、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1.市场机制及其特点

(1)市场机制的概念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中各种市场要素(价格、竞争、供求、利润、利息、工资等)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的联系与作用。

(2)市场机制的特点

具有利益制约性

市场机制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市场上各个利益不同的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失来发挥作用的,离开了经济利益的制约,就没有市场机制的存在。

具有内在性

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由各个市场要素的内在功能和市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导致的。

具有相互制约性

各市场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作用,都会一环扣一环地引起其他要素的连锁变化。

2.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

(1)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的概念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市场上某种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与市场上该商品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运动。价格机制直接传导着市场供求的信息,而且直接触及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价格机制是市场实现对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主要机制。

价格机制的作用

a.商品生产者运用价格机制来调整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

b.价格机制是商品生产者的竞争手段;

c.价格机制可以使消费者改变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

d.价格机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商品的价格必须完全由市场决定,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存在垄断价格或人为地制定价格。

(2)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的概念

竞争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和各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作用。

竞争机制的作用

a.竞争机制可以促使市场经济主体对市场价格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从而努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

b.竞争机制可以导致社会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有利于解决市场供需矛盾。

c.竞争机制是整个市场机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各市场经济主体都应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各市场经济主体必须处于平等的地位,实现平等竞争。

(3)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的概念

供求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商品供求关系同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变化之间的有机联系。

供求机制的作用

a.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商品市场价格的涨落;而市场价格的涨落,又会使供求关系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供求之间不断趋于平衡。

b.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市场竞争关系的改变。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出卖者之间的竞争加剧,购买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时形成买方市场;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购买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出卖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时形成卖方市场;当商品供求大体平衡时,各方面的竞争展开得最充分,竞争机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时形成均衡市场。

(4)信贷利率机制

信贷利率机制的概念

信贷利率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借贷利息率的变动同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支配和调控金融市场的机制。

信贷利率机制的作用

a.当借贷利息率高时,一方面由于存款利息率高使储蓄增加从而引起资金市场上货币资金供给的增加;另一方面又由于贷款利息率高使贷款者减少贷款导致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下降。

b.当借贷利息率低时,则出现货币资金供给的减少和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上升。

c.信贷资金需求随着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使信贷资金在社会各经济部门和地区流动,对社会生产起到调节作用。

(5)工资机制

工资机制的概念

工资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工资变动同劳动力供求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它是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制。

工资机制的作用

a.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某部门工资水平的提高,引起该部门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工资水平下降,则引起劳动力供给的减少。

b.某部门劳动力供给过多,会导致工资水平的下降,工资水平的下降又使得劳动力供给减少,而劳动力供给过少,又会导致工资水平的提高。

c.正是劳动力供求变化与工资水平变动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导致劳动力在社会各经济部门和地区的流动,从而对社会生产起调节作用。

3.市场调节

(1)市场调节的含义

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宏观上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微观上使市场上商品的花色品种符合消费者的多样消费需要,提高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

(2)市场调节的作用

市场调节价格

市场调节价格是指市场对过高或过低的市场价格的调节。当市场上某类商品价格过高或过低时,表明这类商品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这时市场依据商品经营者追求最大盈利的本能,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该类商品的市场供给或缩减该类商品的市场供给,从而改变该类商品的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商品价格趋于平稳。

市场调节生产

当市场某类商品出现供不应求时,该类商品市场价格便会上涨,价格上涨盈利增加,从而促使该类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来增产该类商品,或其他类商品的生产者转产该类商品,逐渐增加该类商品在市场上的供给量,促使市场上商品供求趋于平衡。反之,当市场上某类商品供过于求时,市场则从相反的方面,如价格的降低等进行调节,以实现商品供求平衡。

市场调节需求

市场调节需求同样是平衡市场供求的需要。当某类商品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其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则通过市场价格的提高,使得市场需求下降,以达到供求平衡;反之,某类商品供过于求时,则通过价格的降低,刺激对该类商品的消费需求。

三、市场体系和市场格局

1.市场体系的类型及其作用

(1)市场体系的含义

市场体系是指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类市场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社会经济资源通过买卖来进行合理有效配置的载体。

(2)市场体系的类型

从市场规模或空间来划分,可以有由国内市场、地区市场、国际市场组成的市场体系。

从商品交易方式来划分,则可以有由现货交易市场、租赁市场、期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等组成的市场体系。

一般从所交易的物品或要素的种类来划分市场,则有由一般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所组成的市场体系。

(3)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的最基本的内容,构成了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一般商品市场居于基础的地位,因为商品交换是市场交换的基本内容,市场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才产生,并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而发展的。

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居于枢纽地位,因为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资金的运动带动着整个市场体系的运动,并反映着市场的全部运行状况。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它起着对劳动力资源进行调配、交换的作用。

2.市场格局

(1)市场格局的含义

市场格局是指在市场上买卖双方在交换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何方在交换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或优势地位。

(2)市场格局的类型

以买方为主导、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买方型市场格局,简称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格局下,一方面,可促使企业之间展开竞争,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物美价廉,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另一方面,买方市场如果过分地压低商品价格,则会严重打击了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市场疲软和经济不景气状况。

以卖方为主导、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卖方型市场格局,简称卖方市场

在卖方市场格局下,市场上商品价格信号和利率信号等都发生了扭曲,从而导致分配不合理、企业缺乏竞争,企业便会丧失强化经营管理、采用新技术和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长期而严重的卖方市场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买卖双方地位均衡的市场格局,简称均衡市场

当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大体上符合对商品的需求时,商品的市场价格能够大体上与商品的价值相符合,基本上保持价格稳定,各种市场机制就得以有效调节市场运行。所以,均衡的市场格局,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