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7.1 复习笔记
在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产业资本和利润是其他各种资本和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基础。产业资本又分为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
一、利润和平均利润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生产成本的概念
生产成本是指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资本家在计算生产商品的费用时,只计算他所耗费的资本数量,即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商品价值大于生产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2)利润
①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的剩余价值,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的构成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就等于生产成本加利润。用k代表生产成本,p代表利润,商品价值的公式就由W=c+v+m转化为W=k+p。
③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a.利润与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它们本是同一个东西,都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数量也相同。
b.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利润率的概念
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利润率是资本增值程度的标志,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追求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代表利润率,大写C代表预付总资本。
(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在量上也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就低。两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因此,一切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因素同时也是提高利润率的因素。
②资本的有机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高,同量资本所使用的劳动力就少,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也少,利润率就低;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利润率就高。
③不变资本的节约
在可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率已定时,不变资本的节约,使同量剩余价值与较小的总资本相比,利润率就高;反之,利润率低。
④资本的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利润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快,一年中可变资本周转次数多,年剩余价值量大,年利润率就高;反之,年利润率就低。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的差别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市场竞争尚未充分展开,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和资本周转速度快慢不同,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也就不相同,从而获得不等量的利润。
(2)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
①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
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相互之间为了获得较高利润而展开竞争。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导致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发生变化。一方面,原来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数量减少,生产规模缩小,生产的商品数量相应减少,在社会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便会供不应求,从而引起商品价格上涨,随着商品价格上涨,盈利就会增加,利润率因而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原来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由于大量资本转移进来,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的商品数量大为增加,在社会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便会形成商品供过于求,从而引起商品价格下降,随着商品价格下降,盈利就会减少,利润率因而逐步降低。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一直要持续到所有的生产部门都获得大体上相等的利润率,即形成平均利润时。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平均利润的实现机制。
②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概念
a.平均利润率是指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不是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在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下,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虽大体相同,但仍然存在差别。但从长时期和总体上来看,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存在着利润率平均化的总趋势。
b.平均利润是指一定量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③平均利润率存在着下降的趋势
从资本主义的较长发展时期来看,由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会逐步提高,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同量预付资本所获得的利润量必然减少,从而导致平均利润率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④平均利润的本质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它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无产阶级的经济关系。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的概念
生产价格是指商品的成本加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成了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
(2)生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以及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按照价值出卖,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①从各个生产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以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从全社会看,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仍然等于整个无产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
②由于全社会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商品的价值总额也必然和生产价格总额相等。从整个社会来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卖,实际上仍是按照价值出卖。
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商品价值包括c+v+m,其中,c和v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m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率的变动,从而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动。价值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动都会相应地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两者变动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
(1)这一理论科学地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同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之间表面上的矛盾。
(2)这一理论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它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
(1)商业资本的概念
商业资本是指专门经营商品买卖业务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便成为一种与产业资本相并列的独立资本形态。
(2)商业资本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①商业资本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减少流通中资本的数量,这样就会扩大直接用于生产的那部分资本,加速资本周转,从而有助于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利润率。
②商业资本的存在和发展还促进了分工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资本的独立化,也使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脱节现象更加严重,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
2.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的概念
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资本主义的部门竞争使商业利润也大体上相当于平均利润。商业利润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
(2)商业利润的来源
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是通过价格差额实现的。产业资本家以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出售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生产价格把商品出卖给消费者,这两种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商业利润。
3.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流通费用的概念
流通费用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除了需要预付一定的资本购买商品外,还需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支付一定的费用。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种。
(2)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概念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而引起的费用,如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等,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系的费用。从事运输、保管、包装等等的劳动,也是生产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不仅能把劳动过程中消耗掉的物质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而且能创造新价值,即增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这部分流通费用可以从已经增大了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
(3)纯粹流通费用的概念
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即在商品买卖过程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货币变为商品而支出的费用。这种费用包括:商业店员的工资、广告费、办公费、簿记费、商店设备等方面的开支及其他一些费用开支。纯粹流通费用属于非生产性开支,是从剩余价值总额中得到补偿,它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归根到底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4.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商业店员的全部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补偿资本家支付给他们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实现的剩余价值,除其中一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纯粹流通费用外,其余部分形成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店员的工作日越长,劳动生产率越高,所提供的剩余劳动就越多,商业资本家也由此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1)借贷资本的概念
借贷资本是指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借贷资本也是从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态。
(2)借贷资本形成的原因
①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这是因为:
a.在需要更新固定资本以前,资本家手里会有一部分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暂时闲置起来;
b.从流动资本看,当商品已经出售,但还不到发放工资、购买原材料时,这部分流动资本也会暂时闲置起来;
c.资本家预定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只有积存到一定数量时,才能转化为资本。
②另外一些资本家的商品尚未销售却正要购买机器设备、原料和发放工资,需要货币资本。
③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就把这部分货币资本贷放给临时需要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取得贷款的资本家在归还贷款时必须加上一笔利息作为代价。于是,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就变成了借贷资本。
(3)借贷资本的本质
借贷资本的本质在于,它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和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2.利息和利息率
(1)企业利润的概念
企业利润是指职能资本家利用借入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利润,它在数量上是平均利润减去利息的差额。
(2)利息的来源
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的转化形式,它的来源是剩余价值。由于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同一个资本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在借贷资本家手里是财产资本,在职能资本家手里是职能资本。与此相适应,使用这个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支付给借贷资本家作为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利息,另一部分是归职能资本家所有的企业利润。借贷资本家虽然不直接剥削雇佣工人,但通过职能资本家间接地和雇佣工人发生关系。所以,利息反映的仍然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3)利息率的概念
利息率是指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在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要低于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得不到任何利益,就不去借款了。利息率也不能等于零,否则就没有人愿意贷出货币资本。因此,利息率总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波动。当平均利润率一定时,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利息率就下降;反之,利息率则会上涨。当平均利润率既定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是由习惯和法律等因素决定的。
3.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银行的概念
银行是指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它的职能是把社会上的闲置资本和各阶层手中暂时不用的货币集中起来,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即充当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借用者之间的中介。银行资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银行家自己投入银行的自有资本,它只占银行资本的很小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吸收的存款,即借入资本。
(2)银行利润的来源
银行利润是通过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而形成的。银行贷款利息一般都高于存款利息,两者之间的差额减去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就构成银行利润。由于在银行资本家和工商业资本家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和资本的自由转移,银行利润与银行的自有资本的比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银行利润的来源也是雇佣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银行雇员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银行雇员的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它能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使银行资本家取得归他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实现银行利润。
4.股份公司
(1)股份公司的产生
①股份资本的概念
股份资本是指以发行股票的方式,集中很多单个资本进行股份联合经营的资本。
②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
a.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开办企业所必需的资本最低限额越来越大。此外,某些事业的经营,如铺设铁路等等,需要投入巨额资本,这是单个资本家无力经营的。
b.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股份公司实际上是信用这种借贷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股份公司的功能
①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
②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③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
(3)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
①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
a.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b.股份无限公司
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c.股份两合公司
由无限责任股东和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公司。其无限责任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有限责任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的债务负责。
②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股份公司作为法人组织,其组织结构称为法人治理结构,一般包括权力机构、经营管理机构、监督机构。这三种机构的具体形式,就是股份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由董事会聘任的经理)、监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所聘任的经理负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三者各司其职,权责明确,并相互制约。
(4)股票和股息
①股票的概念
股票是指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每股股票代表一定金额,它体现着股份资本的所有权。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票的持有者作为股份公司的股东,其所投入公司的资本,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
②股份公司股票具有的主要特点
a.不返还性;
b.流动性;
c.风险性。股票的风险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司的不良经营,另一方面是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
③股票控制额的概念
股票控制额是指大股东控制股份公司所需要的股票数量。股票控制额从原则上说应占一个股份公司股票总额的一半以上,但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往往只需占股票总额的30%或20%,甚至5%即可。
④股息的概念
股息是指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利润中分得的收入,实质上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5)股票价格
①股票价格的概念
股票价格是指股息的资本化,即股票价格等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与凭这张股票取得的股息相等。股票价格取决于股息和利息率,它和股息高低的变化方向相同,和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化方向相反。用公式表示:
②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a.股息和利息率是制约股票价格的最根本的因素。
b.股票的价格由于股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不断上下波动。影响股票供求关系的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及人为投机因素等。
5.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资本主义信用的概念
资本主义信用是指借贷资本运动的形式。资本主义信用有三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商业信用是指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账方式买卖商品而发生的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贷款方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国家信用是国家财政发行公债和国库券或贷款给企业而产生的信用。
(2)信用,尤其是银行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两重作用:
①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表现在:信用促进了利润率的平均化;信用能够节省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信用可以促进资本的集中,加速资本的积聚。
②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6.虚拟资本
(1)虚拟资本的概念
虚拟资本是以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为其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虚拟资本的持有者能够凭借有价证券定期取得一定的股息、债息等收入,并能通过有价证券的买卖获取一定盈利,从而实现价值增殖,从这个意义上把它称为“资本”。
(2)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①二者的联系
虚拟资本的存在要以现实资本的存在为基础和依托,没有现实资本也就没有虚拟资本。
②二者的区别
a.质的差别。虚拟资本不是真实存在的资本,只是现实资本所有权的一个证书,例如,股票是股份资本所有权和有权取得股息的凭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把它称为“虚拟”资本。
b.量的差别。虚拟资本没有价值,它的价格不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有价证券收入的资本化,其价格高低不是随着现实资本价值的增减而升降的,而是取决于其收入和利息率的变化,并受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虚拟资本的数量决定方式和数量变动方式都与现实资本存在差别。
(3)虚拟资本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
虚拟资本作为信用工具,可以促进信用关系的发展,加速现实资本周转和资本及时转移,促进现实资本的重组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广泛利用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推动资本的集中和股份制的发展,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和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②消极作用
虚拟资本又可以成为金融投机工具,特别是在投机性炒作和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的情况下,使大量社会资金滞留在证券交易领域,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虚拟资本过度膨胀,大大超出现实资本的数量,脱离实际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会造成虚假繁荣,形成大量经济泡沫,容易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剧烈波动,造成金融体系的动荡,诱发金融危机。
四、资本主义地租
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特点
(1)资本主义地租的概念
资本主义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它是由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超额利润构成的。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的联系与区别
①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都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剥削收入。
②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两者的性质根本不同,各有其特征:
a.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前提,并在不同程度上要和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相联系。资本主义地租则以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为前提,和人身依附相分离,体现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b.封建地租是封建地主直接从农民那里剥削来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封建地租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甚至侵吞一部分必要劳动和必要产品。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地主将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经营,农业资本家必须取得平均利润,资本主义地租不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而只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扣除平均利润以后的余额,即超额利润。
c.封建地租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两大基本阶级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直接对立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三个主要阶级之间的关系,即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以及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2.级差地租
(1)级差地租的概念
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而形成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土地私有权是使农业中超额利润以级差地租的形式从农业资本家手里转到大土地所有者手里的原因。
(2)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
(3)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4)农业中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同工业中超额利润的区别
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工业中超额利润不像农业中那样稳定。
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工业中的超额利润只有先进企业可以获得。
(5)级差地租的源泉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6)级差地租的形态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第一形态(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Ⅱ)。
①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优劣而产生的级差地租。构成级差地租Ⅰ的超额利润,一般都在租约内作了规定,归土地所有者所有。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
②级差地租Ⅱ是指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增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构成级差地租Ⅱ的超额利润,在租约期内归农业资本家所有;当租约期满定新租约时,就会通过提高地租额而转归土地所有者所有。
3.绝对地租
(1)绝对地租的概念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因而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2)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
(3)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及源泉
①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②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
(4)农业资本家租种劣等地要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既要交纳级差地租,也要交纳绝对地租。
(5)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绝对地租
在农产品市场价格等于生产价格的情况下,绝对地租来自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和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4.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的价格等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这笔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每年所得到的利息,等于用这笔货币资本购买一块土地后将其出租每年所获得的地租。土地价格和地租量成正比,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五、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和阶级结构
1.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1)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实物形态看,等于一国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减去同期内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从价值形态看,它等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即等于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国民收入是由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不创造国民收入。
(2)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
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与物质资料生产有直接联系的各阶级、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分配。
②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从事非物质资料生产的各阶级、阶层及其成员之间的分配。
(3)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
①通过国家财政预算的形式进行再分配;
②通过各种服务报酬(如文化娱乐费、医疗费、生活服务费等等)的形式,对社会各阶级获得的收入的一部分进行再分配;
③通过价格和利息的形式进行再分配。
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制度”的主要原因:
①推行福利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②推行福利制度是缓解生产与消费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福利制度的实行是劳动人民进行斗争的结果。
(2)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评价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福利制度,就其实际效果来看,一方面,使劳动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获得了一定改善;另一方面,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资矛盾和贫富对立,有利于安定社会环境。
②福利制度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各种福利措施的资金来源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③福利制度的推行,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在不触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它丝毫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更没有改变劳动者的被剥削地位。
3.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的阶级结构
①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地主阶级,形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三大阶级。
②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各种中间阶级,如小资产阶级。
(2)资本主义国家最基本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在阶级关系方面的表现。
4.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垄断资产阶级的实力相对增强;
(2)中等资产阶级的地位极不稳定;
(3)小资产阶级生存维艰,不断分化;
(4)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